分享

中国象棋的由来和发展

 海航润泽馆 2019-04-16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最早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行棋两方,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塞有二枚。棋子是用象牙雕刻的。下棋之前,双方先要投箸,以决定先后。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管,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由此可见,实际上早期的象棋,象征了战斗,是模拟战争的一种游戏。

三国之后,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这种模式下有棋子32枚,棋盘上有河界,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到了南宋时期,象棋已经家喻户晓,一时间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象棋各子有其固定的走法,比如马走“日”字,相飞“田”型,“帅”和“士”只能在九宫走。“炮”隔子可以吃对方子,卒子过河不回头。当然还有其他规定,比如谁可以过河,谁不能过河,基于这些基本的走法,象棋的变化才生出无数,把它益智的魅力全部展现出来了。

象棋在元明清时期,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邮英、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带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