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铁血老枪 2019-04-16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戏剧。

前两种戏剧在时光的流逝中渐渐销声匿迹,唯独中国戏剧历经世代相传,到如今且日臻完美。

在中国三百多种华夏戏剧中,京剧更是举世公认的璀璨明珠、中国国粹,素有“东方歌剧”之称。

它与“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被称为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京剧曾经被称为平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全国各地大小戏曲进京与乾隆爷贺寿,自此各个剧种看到了京城的繁华前景,不少戏班子就选择留在京城里发展。

也就在这个时候四大徽班相互糅合,吸收昆曲,平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这门新剧种就此诞生。

京剧的诞生,是上天赐给喜欢京剧、欣赏京剧、能够从京剧中获得审美享受人们的极为奢侈的有机精神食粮。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京剧」这个名称,其实是在1876年上海《申报》上才首先叫起来的。

在往后五十年,京剧走向了一个鼎盛时期。「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他们在舞台上书写自己的人生,创造了无数的经典。

像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尚小云的《昭君出塞》、程砚秋的《锁麟囊》、荀慧生的《红娘》谭鑫培《失街亭》、余叔岩《搜孤救孤》至今都是后人难以超越的存在。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京剧自创立以来就是血迹斑斑,烟火气十足,它与高雅艺术四个字好像搭不上边。

但京剧有适合文人雅士的戏,也有适合贩夫走卒的戏。所以,雅俗共赏才是给京剧的准确定义。

就像郭德纲先生说的:俗不是低俗,而是通俗。

血迹斑斑从何说起?看过陈凯歌电影《霸王别姬》的观众应该知道血从何而来。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浅显一点来讲,是跟学戏分不开的。自京剧形成起,学戏就两种途径,一是坐科,二是拜师。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学戏,基本的都不会变,那就是师父养着你,教你本事,演出的钱则归师父。

教授本事,长年累月的学京剧,那自然少不了磕磕碰碰,见血是常见的。

如果教出来了那还好,如果你没出来,上不了台,那师父的钱就打了水漂。在这样的情况下之下,打戏「见血」也就产生了。

因为学习京剧真的很难,更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今天的大多数人喜欢看电视逛微博,每天吃饭时讨论的都是剧情啊、明星啊、八卦啊什么的。

聊起京剧说到的都是咿咿呀呀的拖腔,脸谱化的生旦净末丑,有着到盗不完的御马、拾不尽的玉镯、追不上的韩信、攻不破的空城……

这就和几十年前,大家聚在一起是讨论京剧的,剧情啊、唱腔啊、明星啊什么的,各种花边新闻,各种追星,圈内各种烂七八糟事儿是一样一样的。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现在身边喜欢京剧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他们曾经也都是坐在戏台子下面的年轻人。

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喜欢听京剧,难道说要等他们老了,自然也就都听京剧去了?当然不是的!

在《奇葩大会》中,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气定神闲而又自信满满的说道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

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不喜欢京剧,只是不了解京剧罢了。

带血的京剧如何从市井走向国粹?

那群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他们每天“咿咿呀呀、哼哼唧唧”,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做着现在年轻人看不明白的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