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三大法宝 : “一碗汤,一根针,一柱灸。”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扁鹊心书》 中医说了,艾灸有这么多的好处。 我们也相信艾灸,也在用艾灸来解决身体的一些小问题。 现在的人,阳气耗损比较多,阳虚的人比阴虚的人更多。 “阳气不足,稍有阻滞,则百病丛生。” 阳气不足的后果——虚、寒、湿。 现在的人亚健康比较多,除了阳虚、寒气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湿气比较重。 经常用的排湿气的方法: 1.食疗:薏仁效果最佳。 2.拔罐:只能拔出体表的。 3.刮痧:只能刮出体表的。 4.推拿:丰隆穴是祛湿要穴。 5.艾灸:可以排除体内深层次的湿气。 排湿气,用得多的,还是艾灸了。 那么,艾灸后,排痰湿有哪些反应呢? 1.上焦:咳吐,呕吐,痰涎。 2.下焦: 前阴: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会阴瘙痒,起红疹,白带增多,有异味,腹痛。 后阴:腹泻,泄水样稀便,胶水样粘稠大便。 3.全身性:忽然出现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局部或全身的粘汗,出水泡,发湿疹,全身或局部痒。 如何处理排痰湿的这些反应? 1.加大灸量,灸督脉;呕吐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腹泻灸关元。 2.加强疏通膀胱经、肾经、三焦经、肺经。 3.丰隆穴化痰,湿气排不出灸肺俞穴。 我在家里艾灸时,出现比较多的反应就是粘汗。也就是排湿气。 个人体质不一样,反应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不过,艾灸时,排痰湿出现的反应比较多的就是粘汗了。 你们,艾灸时,排痰湿是怎么样的一个反应呢? 艾灸后注意事项 : 1. 艾灸后喝热水,有利于体内排毒。 2.艾灸后注意保暖,不吹风。 3.艾灸后两小时内不洗头,不洗澡。 保持心情愉悦,也是养生的一大法宝。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养生为了什么,为了活得更好啊。保持心情愉悦,也是为了活得开心。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