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画牡丹四月天

 ldsxs 2019-04-16

清平调·其一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 其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 其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唯有牡丹真国色

牡丹,自然界最古老的开花植物之一,国人眼中的“万花之王”。牡丹闻名天下的唯一解释见于清代小说《镜花缘》。唐代物质的富足,渐成崇尚奢华的社会观念。花型硕大、色泽艳丽的牡丹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千百年来,牡丹跨越精神与物质,穿透时光与信仰,与我们的生命交织,轮回不息。节奏极快的今天,速度和变化成为人们审美的特点。喧嚣过后,留下的总是淡忘。昨天的时尚很难记起,更不要说曾经的传统。但有这样一个传统的文化元素,历经千年变迁早已融入国人生命之中。民族文化,还是生活习惯,牡丹总是出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精神世界,都会和牡丹有过邂逅和交集。人们的心中总会升腾起牡丹这朵国民之花。

独立人间第一香

一味中药的背后竟藏匿千年的神秘历史,万花之王的过去至今无人知晓。曾经素面朝天,今天五彩斑斓,是谁为牡丹画上了第一抹红色,又是谁赋予它如此多的故事?穿越时光,拨开层层迷雾解读“国民之花”牡丹的传奇。直到唐代以前,牡丹还是一种平凡的花,在荒山野岭、田间地角,默默无闻地摇曳在春天百花争艳的繁盛中。唐代以后,似乎一夜之间,牡丹登上尊贵的殿堂,成为首领群芳的万花之王。从《诗经》中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到唐代以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花王,将近一千年时间里,牡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许多诗画传奇。

天下真花独牡丹

这是一段人类追逐、改造并吟叹牡丹的历史,更是一场花的盛宴,充满了一个个有关人与花、人与人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当牡丹从山野走入庭院,进入大众的生活视野,这朵野性之花,从此开始了被人类不断改变的历程。人类试图按照自己的审美与物欲,为牡丹花赋予了争奇斗艳般的表征,然而,繁花似锦的背后,却是人们追逐花开富贵的竞赛,牡丹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属性。

须是牡丹花盛发

公元十八世纪,中国的牡丹被引进欧洲,现在牡丹在法国十分畅销。牡丹在唐开元年间东渡日本,十八世纪移植欧洲,今天已经在全世界盛开,牡丹经历过辉煌和失落。上世纪40年代末,留存在日本和欧美的牡丹种子再次被人繁育配种,花色品种繁多的牡丹掀起了世界种植热潮。牡丹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进入全世界普通大众生活之中。牡丹原产地中国,艰难地发展起现代牡丹产业。神奇的生物特性,庞大的基因组,牡丹这朵世界之花,存有许多尚未破解的谜团等待人们探索。

天下牡丹属菏泽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已有上百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诗话牡丹千百年

千百年来,牡丹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在无数艺术佳品中,留下了卓越风采。牡丹是中国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是美满和理想的化身,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刘禹锡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邵雍 诗曰: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薛蕙诗曰: 锦园处处锁名花, 步障层层簇绛纱。 斟酌君恩似春色, 牡丹枝上独繁华。苏轼 诗曰: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伊和君己亥春写意作品

更多欣赏

清明时节话感恩

书窗清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