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 | 在缓和中争夺的冷战:70年代

 昵称m5Gu5 2019-04-16

到了70年代,苏联的力量上升到已足以同美国争霸,美、苏才是真正摆开争夺霸权的阵势。整个70年代,苏联处于战略攻势,对美造成很大压力;美国居守势,并且守中也有攻。

美国战略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困难局面,决定了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尼克松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或“尼克松主义”。1970年尼克松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此外,美国对苏联政策是一个“连环套”,还包括同苏联扩大经济和文化交往,在政治关系方面搞“缓和”,通过建立一个广泛的协议网络来套住苏联。

苏联战略

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影响到苏联的外交政策。美国力量的衰落和尼克松主义的出现为苏联提供了缓和的外部条件。

从6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对西方发起了一场缓和的政治攻势。1969年3月,勃列日涅夫提出“欧洲缓和”,倡议建立包括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组织在内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6月又提出建立“亚洲安全体系”。1971年在苏共二十四大上有提出了“和平纲领”。苏联的缓和政策旨在创造有利条件解决战后遗留问题,巩固苏联在东欧取得的成果,延缓美国扩充军备的进程,借此从西方获得资金、技术以及缓解苏联遇到的。

缓和事件

①《西柏林协定》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在柏林签署了有关柏林问题的《西柏林协定》,四方保证今后不再西柏林地区使用武力威胁,只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问题,以防止该地区发生纠纷和局势复杂化。

②美苏首脑会议

70年代上半期,美苏进行了三次首脑会议,先后签订了几十个涉及工业、技术合作、贸易等内容广泛的协议,而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则是历次首脑会谈的重心。

③欧安会

70年代美苏关系的缓和带动了欧洲局势的缓和,其标志就是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1972年至1973年,欧安会分三阶段召开,使得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达到了顶峰。《最后文件》确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边界现状,推动了欧洲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缓和了欧洲局势。

④中欧裁军谈判

在欧安会的带动下,中欧裁军谈判也提上了议事日程。1973年中欧裁军会议在维也纳召开,双方都抱着自己维护自己的优势、削弱对方地位的目的进行谈判。华约国家坚持按“对等”原则裁减各自在中欧的军事力量,北约国家则主张“均衡”原则。此外,双方在裁减军队的规模、种类、程序等问题上分歧很大。直到70年代结束,中欧裁军谈判依然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中欧裁军谈判有力地缓和了东西方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