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家人和同事眼里,却都觉得苏明玉十分冷漠。母亲去世时,她没在人前留下一点眼泪;在公司里,她杀伐决断,似乎没有一丝人情味…… 当故事展开,观众看到了明玉成长路上那些不堪的遭遇,大家都对明玉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在吐槽苏家人的同时,很多人也在反思苏家父母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对明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上个月,我们写过一篇文章《13岁男孩“平静”杀母:他们在出生之前,就注定被毁掉一生》,文中探讨了在杀母案件频频曝出的当下,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在文章留言区,大家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小魚儿 我的小孩喜欢和我沟通,从上小学的时候,我天天去接他,就问他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新闻啊?他就会不停地跟我讲。现在养成了习惯,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讲出来,我和他一起分析。 我觉得家长和小孩沟通是很重要的,小孩有时遇到事很迷茫的,不知道对错,还有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都要父母去细心的了解,否则在叛逆期,很容易误入歧途。 @随緣 特别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不要跟他们对着干,我孩子上初一的时候,我用衣架打他,他拿了菜刀过来,我就什么也不说出门走了,去了河边。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我给他发了短信,儿子中午你自己做饭吃,妈妈晚上回来,吃饭了好好休息下。 过了半个小时儿子给我提了一份炒面拿到河边,看我眼睛都哭红了,他说必须让我吃了跟他回去。 后来这么多年了,除了我们母子知道,其它人都不知道。去年大一,我发信息说儿子当年你拿菜刀记得吗?他说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不懂事,妈妈对不起。 我泪崩了当时。 @爽子 我接触过很多做青少儿教育的老师,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意见: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绝对受大人们的影响。好的习惯孩子会受用一生,不仅仅是做人做事。 @🦄 叮咚。 其实也不要给父母太大压力,毕竟谁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当父母,第一次当孩子,有时候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足有缺陷,焦虑着自己三观都没认识好要怎么教育孩子。 所以跟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探索这个美丽的新世界。 @spring boy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需要引导!沟通是关键!需要相互理解,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很多父母认为给孩子物质方面的支持就可以了!但是不是!精神的匮乏是最可怕的!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在困苦中屹立不倒!关心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 @快乐一家 他们都说孩子有叛逆期,我觉的没有,就是从小宠出来的,都是大人惯的,大人要以身作则。 我儿子也16岁了,一直都很听话,很体贴,用钱也很节约的。我从小教他节约,心要善良,多帮助人,吃亏是福,现在感觉还行,儿子棒棒的。 @บัว 🐾 我们这一代对于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自己的痛苦不该再映射到下一代的,对于有些人,且不要谈为人父母,先自己做个人吧。 @卡戎 曾经遇过两个事情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是过马路时,小朋友提醒妈妈是红灯,妈妈回他一句,没关系,他们不敢撞你。 还有一个是,遛狗时,自家狗狗被小朋友打,我阻止后,小朋友的妈妈瞪了我一眼,告诉小朋友狗狗会咬她,而不是不可以打狗狗。 @良 本来不想说的,因为我才二十二,经历少啊,但是我还是唠叨两句。 论语十则每一则堪称经典,每一则都励志图强,每一则都能陶冶孩子情操,每一则都能使孩子在道德上有所束缚,归根究底都是出在父母身。 所有的给予都是合不合理,并不是想买就买,买了要告诉孩子要学会珍惜,告诉父母自己的不易,才能使孩子能够真正懂得。见人要礼貌用问候一声,要让孩子知道礼貌对人是父母教导的,并不是让孩子用手机通宵到三更半夜落得空虚,并不是让孩子的明天没有一个笃定的信心。 孩子的坏和好习惯,都是父母所用的教导方法正不正当。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在空余时间不肯学习,缺乏知识,才不能以身作则。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如此爱屋及乌你却有眼无珠 父母的教育确实是很重要,我不想我的孩子有我的路,所以我尽心竭力保护我的孩子,但不会过份溺爱。 @云朵儿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真的不错,在大人的潜移默化下,小孩就是一路照着大人的一切去成长的。所以,看人性格如何,看其父母就知其子女,看其子女就知其父母,八九不离十。 @梦见你&仿佛将思念落笔 想让孩子成为你的未来,首先你要成为孩子的未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是说说而已。学校教脑,家庭育心,希望家校合一,多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才。 @彭澎 那个说没时间陪孩子的,我觉得陪伴不在于数量在于质量,在于高质量的陪伴,假如你天天能陪着他但他在玩你在看手机,和哪怕只有睡前或者一段时间但全心全意的陪伴,肯定是后一种效果更好。 而且家长的心态和以身作则也很重要,您这种怨天尤人,与世人为敌的态度想必也培养不出一个多乐观的孩子。 @青藤 最讨厌一味把责任推给父母的,每个人从出生都是有原罪的,都是很不完善的人,父母不可能把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教给小孩,因为他们自己就不完美。 @曾笙 只能说:人之初,性本善。父母就是小孩的榜样,父母对长辈孝顺,子女也同样会对父母孝顺,不争不抢,不卑不亢,只希在没有学会怎么为人父母之前,先不要有下一代,望天下父母做好榜样给下一代吧。 @。 陳 很多父母往往不能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的对错,就是劈头盖脸先骂一顿,一步一步逼孩子促成大错! @佳佳(Cindy) 其实现在的生活节奏也有一定弊端,大多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在职场拼杀,大多孩子都是由姥姥奶奶们或者阿姨来照顾,她们很多舍不得管、有的不敢管,没有原则的妥协跟让步,导致孩子成长环境的畸形。 @Aaron—Liu 很多人总是用陪孩子就没钱,要钱就没办法陪孩子来当借口,因为你把赚钱和陪伴当成对立面,变成了单选题,就没办法客观的分析这个问题。 现代社会很少会存在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家庭,无外乎就是好和差的区别,如果家长不是一味认为钱对孩子的作用大于陪伴和爱的作用,那么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共存的。在我的老家,在外人看起来特别贫穷的农村都能做到。 @莉子 孩子也是人,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首先要尊重他,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言语肆意伤害,在尊重的前提下我想应该不会这样偏激,大人都有可能受言语刺激一时冲动,更何况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这种后果非一朝一夕的原因。 @小草 愿所有人学会去做合格的父母,愿全天下孩子生活在爱中,也会去爱别人。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极其重视宗族观念。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庭始终是孩子一生的牵绊,是他们会不停回望地爱的港湾。 家庭里没有那么多传奇故事,点滴的回忆却能撑起很多人的绝望时刻。 而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在长大,父母在变老。父母一场,就是彼此的一场目送。 在这场目送的途中,我们都要不断学习、保持耐心,用更多的爱去拥抱彼此,拥抱这一生自己最亲近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