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社交能力差?父母的过度干涉,只会让TA的交友圈越来越窄

 两口育儿 2020-12-18
中国大多数父母喜欢干涉子女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很大程度上,这的确是出于深厚的爱意,然而以爱的名义过度干涉子女的决定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王妈妈的女儿囡囡一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吃穿用度一切都由家人精心照顾着,连囡囡和哪个小朋友玩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
她觉得邻居家染了头发的小姑娘太臭美了,心思不在学习上,不能让囡囡和她一起玩。
一起上兴趣班的几个小男孩又太调皮捣蛋了,总是抢走囡囡的玩具,王妈妈觉得这是在欺负囡囡,坚决不允许女儿跟他们一起玩。
亲戚家的小孩很喜欢炫耀,张扬的不得了,王妈妈一向看不上,也不让孩子跟她玩。
就这样,囡囡的社交圈子越来越窄,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有个很严厉的妈妈,于是就慢慢的疏远了她。囡囡也因为妈妈的过度管控,越来越胆怯、内向。
李妈妈则刚好相反,她非常热衷于给儿子创造社交机会。
只要是班上家境不错的,李妈妈就想尽办法通过生日会、互送礼物、请吃饭等方式,帮儿子交朋友。
原本就是硬着头皮,托关系进入的这所贵族学校,一年下来为了儿子社交所花费的金钱,已经远远超过了李妈妈所能承担的。但既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多,中途放弃又舍不得,李妈妈只能硬着头皮坚持着。
长期下来,她儿子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担心朋友们发现自己家境不好,一方面又因为父母的付出而感到愧疚。
这两个事例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社交圈过度干涉的典型事例。
确实,孩子小的时候容易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妥善地处理好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父母会因此担心,想要尽量帮助孩子交到优质的朋友,并维护好朋友关系,这是非常能理解的。
古有“孟母三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说法。
选择正直、诚恳、眼界开阔的人做朋友,能让孩子受益良多。
而孩子们往往对人的辨别能力较弱,很难区分什么样的朋友才适合交往,很多父母会帮孩子筛选朋友,严格把控孩子的交友对象。
但也有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对孩子的保护不可能无时无刻、面面俱到。一旦脱离了父母,这些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就将失去生存的能力。
如果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不如把他培养成一个本身就很优秀并且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优秀的人总是格外吸引同样优秀的人,再加上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分辨出来哪些人是值得交往的。
尤其是幼儿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表达需求的方式上又难免稚嫩,因此在小朋友们彼此接触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摩擦和碰撞。
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迫不及待地介入,以帮助孩子解决矛盾。殊不知这种摩擦和碰撞其实正是孩子们处于这个阶段的社交特征,是他们正常的社交模式。
只有孩子们在社交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的摩擦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学会包容和谦让,才能逐渐成长。
当孩子们在社交方面受挫时,父母应该平静、客观地看待,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中去,因为这样反而会把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转变成大人之间的冲突。
当然如果这种矛盾确实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伤害的话,父母应该及时制止,并对孩子做好安抚工作。
这里说的不能过早介入并不是指父母完全置身事外,而是要对孩子感同身受,接纳孩子的情感和心情,积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帮助孩子梳理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孩子的社交圈里,父母能做的只有适当的协助,而非插手代为处理。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一、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低头一族”,父母总是抱怨他们只爱玩手机打游戏,闷不吭声的。
但是为何不先问问自己下班之后在家是怎样度过的呢?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高质量的陪伴?还是各自掏出手机,沉迷其中?
陪伴不仅仅是指和孩子同在一个房间里,而是需要父母跟孩子多沟通、多互动。
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能为孩子的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孩子的成长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父母不要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做作业。多鼓励他们走出家门、积极地交友,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社交机会。
比如:可以去有小朋友的亲戚家串门,或者邀请玩得好的同学来家里做客,也可以约上几个有小朋友的家庭一起去露营或者短途旅行。
除此之外,父母在和自己的朋友见面的时候,也可以带上孩子,让他们能够观察到大人之间的社交方式,并鼓励他参与其中。
在孩子尝试社交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多鼓励,在每一次哪怕很微小的进步的时候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不胆怯,敢于表达自己。
三、教授社交小技能
首先父母要教会孩子懂礼貌,一个讲礼貌的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不会太讨厌。
教孩子主动问好,寻求别人帮忙的时候用上“请”,结束之后表示感谢,不小心妨害到别人的时候说声“对不起”。
这些礼貌用语是非常实用的,毕竟礼多人不怪。
除了礼貌之外,社交过程中还需要倾听、赞美、合作、分享、协商等技能,父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慢慢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孩子,这样他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时候,自然能够从容应对。
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总是孩子内心最坚实的后盾。当孩子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困难时,父母要及时给予帮助,培养孩子对家人的信任,这会成为他安全感的来源。一个内心安定的人,一定离不开父母最妥帖的关怀。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但父母切忌过度干涉,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让他逐步提高社交能力,从而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