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法燃 2019-04-16

我搜集了100幅国画鉴赏点评,隋唐篇共分为两部分,这是第二部分。

韩干﹝ Han Gan ﹞

韩干,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干最擅长画马,并且能描绘出马的形态与精神。他总是将马画的肥硕,而许多画家都怕将马画的太肉,会让马显得没有精神,韩干却独树一帜,虽然两者没有优劣之分,但韩干画马的技巧还是让他在后世留名。而且光是从《宣和画谱》的纪录来看,韩干所画的马图就有47件,不仅在数量还有画法上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也因为他在画马方面出名,所以世人将他与同代的画牛大师戴嵩并称,有「韩马戴牛」之誉。

照夜白图

纸 水墨

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New York﹞,美国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照夜白是唐玄宗的爱马,这幅《照夜白图》画出了照夜白被绑在栓马桩上,用力想要挣脱的情景。图中的照夜白用力嘶吼,蹄上的动作可以看出他在奋力抵抗,鼻孔张大、鬃毛直立及眼神中的不甘,可以看出他桀骜不驯的个性。画家用笔简链,线条纤细有力,只稍微渲染,便将马的力与美展现出来。

牧马图

纸 水墨

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牧马图》中,一名马官手拿疆绳,坐在一匹白马上,另有一匹黑马与之并行。这两匹马的体态丰满,高大雄壮,虽然颜色以黑与白为主轴,但不会令人感到单调,反而更具威严及气势。坐在其上的马官则身穿白衣,沉稳的策马前进。马官脸部刻画细致,可以感觉到他若有所思,与两匹马悠闲的步调是一致的,使整幅图感觉十分的和谐。

李思训﹝ Li Si Xun ﹞﹝ 651 ~ 716 ﹞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和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中国绘画史上他们被称为为大、小李将军。他们擅长用「青绿山水」画殿阁楼台。「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整细致。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和《明皇幸蜀图》与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局部﹞

初唐

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局部

说明:

《江帆楼阁图》以对角为界,左下的部份树林茂密,楼阁隐隐约约现于其中,楼阁中有人在欣赏山色,岸边有人在欣赏水色、有人策马游玩。右上有辽阔的江水,江上有小舟飘荡。这幅画构图疏密有致,江岸边际只用了细笔勾出水纹;山石的画法虽然略感平实,但树木却分出前后左右,穿插有致,并用双勾法画枝干、树叶,色彩也比较丰富,所有这些都较展子虔《游春图》有了显著的进步,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周昉﹝ Zhou Fang ﹞

周昉字仲朗(一说字景玄),身卒年不详,唐代画家。他的画法一开始是效法张萱的,后来因为两人的画不分轩轾,周昉才利用不在耳根染朱色的作法,来将自己的作品跟张萱做分别。周昉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他并不会自恃甚高,反而很注重人民对他画作的评价。他曾经在作画时,因为要倾听人民对画的看法,有缺点就改过,导致那幅画画了几个月,等到终于没有人有意见了,他才完成那幅作品。宋代的米芾把他和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人物画的四大家。周昉传世的作品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

簪花仕女图

中唐

绢本 设色,46 x 180 公分

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中国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簪花仕女图》以四位贵族妇女为主体,分为'戏犬'、'漫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这幅画最右边的是一位身穿红衣的贵妇,手中拿着拂尘在逗狗儿玩耍,与她左侧的贵妇相呼应;再往左是另一名贵妇,手里拿着花,似乎在沉思,她身后站着手持团扇的仕女;最左边的贵妇,则边把玩着蝴蝶,边回望白鹭,不远处还有一位身着红衣的贵妇走来。周昉用主大从小的构图方式,将主要的四位贵妇突显出来,而画中出现的犬、鹤、辛夷花,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宫苑。画中妇女体态丰腴,动作柔和,显现出唐代对妇女的审美观念。在画法上,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绘为主,加上色彩的辅助,成功展示出衣服及肌肤的质感,让人感受到唐代妇女的美感。

弹琴仕女图﹝局部﹞

中唐

绢本 设色,27.9 x 73.7 公分

纳尔逊艺术陈列馆,美国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弹琴仕女图》又名《调琴缀茗图》,内容是画三名贵妇在两名仕女的伺候下,悠闲地弹琴、喝茶的情景。整幅画构图松散,但周昉透过人物的视线及动作,巧妙的将焦点集中在弹琴者上面,可惜的是人物的长相、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显得不够生动。人物线条以游丝描为主,加以铁线描;人物造型则保留丰腴的时代特色。

李昭道﹝ Lee Chou Dou ﹞

李昭道,唐朝人,生卒年不详。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加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和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中国绘画史上他们被称为为大、小李将军。他们擅长用「青绿山水」画殿阁楼台。「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整细致。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和《明皇幸蜀图》与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

明皇幸蜀图

初唐

绢本?设色,55.9 x 81 公分

故宫博物院,台北,台湾省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明皇幸蜀图》是一幅很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这幅画是描写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放弃首都长安,逃往四川避难的情景。画面中绘着壮丽险峻的山川,山脚下有一行人骑着马前进,这些人马就是唐玄宗到四川避难的队伍,毕竟皇帝逃难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因此李昭道才避重就轻,将整幅画的重心放在山水上。

春山行旅图

初唐

纸本 淡色,34 x 44.7 公分

故宫博物院,台北,台湾省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这幅《春山行旅图》和《明皇幸蜀图》十分相似:两幅画的都是耸立的高山、山间有云朵飘过,山脚下有走在曲折小径的队伍。仔细看这幅画的构图,几乎是将《明皇幸蜀图》经过左右压缩成为立轴的翻版

韩滉﹝ Han Huang ﹞﹝723~787﹞

韩滉,字太冲,是唐代著名画家。他擅长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

唐代的花鸟走兽画与人物画、山水画一样,也进入了独立发展的阶段,并且受到宫廷与民间的广泛欢迎,因此出现了一批专画花鸟,或专画牛马的画家。唐德宗时的丞相韩滉,擅长画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五牛图》运用粗放豪迈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

五牛图

中唐

故宫博物院,台北,台湾省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五牛图》是唐代罕见的纸本画和线描法,画中有五种不同姿态的牛,方向不同且前后相呼应,画家用铁线描与兰叶描充分展现牛身筋骨、肌肤的质感,在色彩的晕染上能显现出明暗感,是难得的一张唐代走兽画迹。

吴道子﹝ Wu Dao Zi ﹞﹝ 601 ~ 671,盛唐﹞

吴道子,又名道玄,大唐许州阳翟之人。其绘画笔法超妙,尤冠绝于世,为一代画派的宗师,谓之百代画圣,苏轼曾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毕矣。」他改变了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首创「兰叶描」在运笔时有压力轻重与速度上的变化,生动的暗示出衣褶的厚度及转折的感觉。他又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后人称吴道子为「画圣」。

吴道子一生作过无数佛教、道教壁画,仅长安、洛阳两京的寺观壁画就达300 余幅。他作画的题材很广,除了人物以外,画山水、鸟兽也非常专精。

天王送子图﹝局部﹞

盛唐

纸本墨画,高35.6 公分

市立美术馆,大阪﹝Osaka﹞,日本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国画精品鉴赏100名作(隋唐篇2)

说明:

这幅画是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现存日本的《天王送子图》是宋人根据他的作品摹写的白描手卷,画中人物神态安详自然,线条流畅飘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