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渠穴(手太阴肺经之经穴,五行属金):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经渠穴宣肺理气,清肺降逆,疏风解表 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五行属金。“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既然“经主喘咳寒热”,故经渠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清肺降逆之功,可用于治疗宣降失常所致的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及肺热上壅咽喉的肿痛。因经渠位于腕关节处,故有舒筋利节的近治作用。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咽喉肿痛;肩周炎、手腕痛、掌中热;呃逆(食道痉挛)。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肺属金,经渠穴也属金,与本经五行相应,它的主治一是肺系的所有炎症(如肺炎、气管或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咽喉炎)、二是痉挛(如哮喘、食道痉挛引起的呃逆)、三是手腕痛、掌中热、肩周炎。 《 甲乙经》此穴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该穴针刺也要特别小心,应以按压、按摩为主。 引经据典: 《素问·咳论篇》:浮肿; 《针灸甲乙经》:胸中膨膨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痹喘逆。 《备急千金要方》:咳逆上气喘,手掌热,肘中痛。 《外台秘要方》:疟寒热;胸背痛,腹中膨膨然;心痛欲呕。 《针灸资生经》:足心痛。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热病喘逆。 《针灸大成》: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嘭,喉痹,掌中热,咳逆上气,伤寒,热病汗不出,暴痹喘促,心痛呕吐。 《循经考穴编》:手腕疼痛。 《针灸逢源》咳嗽:经渠、天突、膻中、乳根、风门、肺俞、列缺、鱼际、前谷、三里。 《针灸甲乙经》咳喘:经渠、天府。 《神应经》背痛:经渠、丘墟、鱼际、昆仑、京骨。又, 喉痹:经渠、颊车、合谷、少商、尺泽、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又,掌中热:经渠、列缺、太渊。 《备急千金要方》热病无汗:经渠、阳池、合谷、支沟、前谷、内庭、后溪、腕骨、阳谷、厉兑、冲阳、解溪。 经渠穴与少商穴之异同: 两穴均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少商为肺“井”(属木)、经渠为肺“经”(属金)。两穴均可治疗肺系疾病如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呃逆。 1、少商为疾病初起(1、2日),经渠为病延多日,少商重在解决新起疾病、或病尚处于浅表的问题,经渠重在治疗病已多日或病已入里的情况; 2、少商止呃逆是因为它能开关窍、松弛腹部而止膈肌痉挛,经渠止呃逆则是由于其能改善食道痉挛,医理不同; 3、经渠以治疗肺系疾病为主,少商则以开窍泻热为主,并可治疗精神情志的疾病。 4、经渠还可治腕痛、掌中热、肩周炎,而少商还可治手指麻木、中暑、中风癫狂、小儿惊风等症。 5、少商、经渠均不宜灸,少商一般宜点刺放血或指掐治病,经渠则以按压、按摩为主。 经渠穴与鱼际穴之异同: 经渠与鱼际均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均可治疗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胸痛胸闷、咽喉肿痛(西医病名:肺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扁桃腺炎)及掌中热。 1、鱼际属肺经“荥”穴(属火)、经渠属肺经“经”穴(属金); 2、鱼际重在热、在表(起病2、3日或者 3、4日),经渠重在肺,更适合于起病时间比鱼际稍长的病症; 3、鱼际还可以止血(咯血)、治疗小儿疳积,经渠则还可以止呃逆(食道痉挛)。 经渠穴与太渊穴之异同: 经渠与太渊均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均可治疗肺系疾病如咳、喘、胸痛、咽痛。 1、太渊属土,是肺经的输穴,经渠属金,是肺经的经穴,“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故太渊以主痛、经渠则主寒热咳喘; 2、太渊主补虚,经渠主泻热(以泻为主、寒热均可泻之); 3、太渊可治心、肺之病,经渠治疗重心在肺、不在心; 4、经渠有戒烟的功效、还可止呃逆,太渊可治心悸、心痛、高血压、无脉症。 癌症的病因找到了:非瘀即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