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删减,如需全文,请购杂志或前往知网下载 当前已有一些动态干涉检查的软件,但由于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复杂,大部分软件实现的运动仿真与实际运动规律有明显偏差,而且图纸的导入导出操作繁琐费时,不符合设计人员的操作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现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使用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一种基于NX运动仿真的模具动态干涉检查系统。该系统运用NX软件中自带的运动模块检查动态干涉,通过用户快速设置运动行程,程序自动识别运动部件和函数,直接进入仿真运动并检测动态干涉,既可保证仿真的准确性,又能实现图纸的延续性。 对于一些不参与主要运动的零件,只需要设置1个属性名作为零件的标记,而绝大多数零件由于需要参与运动,不仅要添加属性名,还要设置表达式来标记其位置信息。比如STRIPPER_X=20,表示一次运动行程中落料板沿x方向的位移为20mm。 此外,根据参数化建模的设计思想,抽取关键的运动参数作为主动参数,将其余的参数与之相互关联成为被动参数,被动参数由主动参数驱动。如MACHINE_STROKE=STRIPPER_Z+STRPPER_TRAVEL_Z中,STRIPPER_Z和STRPPER_TRAVEL_Z是主动参数,改变主动参数可以驱动被动参数MACHINE_STROKE的值。通过属性名和表达式的设置,程序可获取整个模具的信息,方便后续分析和仿真。 对于大多数的运动仿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定义的运动机构与实际的运动规律不一致,因此系统提出运动规律模板化概念,即通过对指定模型的分析,总结普遍规律和结构特点,将其划分成不同的运动机构,并设置相应的运动模板。如常用的滑块包括水平侧冲滑块、双动式滑块和上模斜滑块等,可针对性地创建相应滑块运动模板并保存。同一个运动模板的连杆分类表可以通用,运动函数以及运动副的创建基本一致。每次匹配运动模板之后,系统可自行在后台生成相应运动规律的连杆、运动副以及运动函数并求解,实现动态仿真和干涉检查的自动化。 连杆是传递力与运动的零件,1个连杆中的不同部件不可能存在相对运动,因此可以根据上述定义的属性,通过程序遍历所有的零件,将没有相对运动的部件联合成为一个连杆。 (a)模具开模状态(上止点) (b)模具合模状态 图2 水平侧冲滑块 以水平侧冲滑块为例,图2(a)所示为开模状态,图2(b)所示为合模状态。该滑块的运动行程:上模板向下运动至斜楔与滑块接触→上模板继续下行,斜楔推动滑块,并带动落料板和凸模水平向右运动直至模具闭合→保持压力一段时间→氮气弹簧推动落料板和滑块水平向左运动,直至滑块碰到复位组件→上模板向上运动回到上止点。因此可以将该模具分为上模连杆、落料板连杆、滑块连杆和下连杆等,部分连杆类型如表1所示。 运动驱动函数是数学表达式,用来描述运动规律。对水平侧冲滑块,只需要通过几何方法,计算斜楔和滑块接触前的运动规律(上下往复)以及斜楔和滑块接触后的运动规律(滑块将竖直方向的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力),如图3所示。 (a)斜楔和滑块接触 (b)推动滑块水平运动 (c)几何分析 图3 滑块运动行程 当斜楔和滑块接触后,斜楔继续竖直向下运动距离为h,滑块将力的竖直方向转化为水平方向,运动距离为s,滑块结构的角度为α,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h=s×tanα (1) 案例中汽车覆盖件选用step函数作为驱动函数,以此建立时间和位移的相互关系,step函数表达式为: step(x,x0,h0,x1,h1) (2) 式中:x——自变量,可以是time或任意函数;x0——step函数的自变量初始值;h0——step函数的初始值;x1——step函数的自变量结束值;h1——step函数的结束值。 其基本描述为: 将整个向下的运动过程分为360步,0~tx1时,上模带动斜楔向下运动,但斜楔并未与滑块接触;tx1~tx2时,斜楔继续向下运动,驱动滑块水平运动,运动行程如式(1);tx2~360时,模具静止保持合模状态。其中,tx1是斜楔与滑块刚接触的时间点,tx2是运动至刚合模的时间点。 因此,上模连杆的运动方程为: step(x,0,h0),1,h1+step(x,1,0,2,Δh1)+step(x,2,0,3,Δh2)+⋯+step(x,k,0,k+1,Δh)k+⋯+step(x,359,0,360,Δh360) (4) 其中, Δhk=hk+1-hk 滑块连杆的运动方程为: step(x,0,s,t)x1,s+step(x,t)x1,0,m,Δstx1+⋯+step(x,k,0,k+1,Δs)k+⋯+step(x,j,0,t)x2,Δstx2+⋯+step(x,t)x2,0,360,0 (5) 其中,Δsk=sk+1-sk=Δhk/tanα 运动副是2个连杆之间的运动,汽车覆盖件模具中通常只需滑动副即可满足仿真需求。每2个接触连杆之间,只要存在相对运动就是1个运动副。运动副的设置可利用程序实现自动化生成,其实现流程如下:通过匹配的运动模板得到不同连杆之间的运动规律;遍历属性名找到2个有相互运动的连杆中真实接触的零件;后台求出接触面并判断运动副的运动矢量;通过创建的运动函数即可生成运动副,完成运动机构的所有设置。 ▍ ▍内容来源:《模具工业》2019年第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