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肺和胸膜检查 一、视诊 1.呼吸类型 以胸廓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儿童及成年男性以腹式呼吸为主。 胸部疾患时,可见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见于大叶性肺炎、重症肺结核、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肌麻痹等;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见于妊娠晚期以及腹膜炎、大量腹水、卵巢巨大囊肿、胃肠胀气等腹部疾病。 2.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 正常情况下成人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深度适中。 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剧烈体力活动、发热、贫血、甲亢、呼吸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肺炎、胸膜炎、精神紧张等。成人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见于深睡、颅内高压、麻醉或镇静剂过量、吗啡中毒等。 常见的呼吸节律变化有两种: (1)潮式呼吸:多见于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等; (2)间停呼吸(比奥呼吸):多见于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为临终前的征象。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以出现节律匀齐,深而大的呼吸,称为库斯莫尔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呼吸浅快可见于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呼吸肌麻痹、大量腹水、肥胖、鼓肠等。 3. 呼吸运动 正常人胸廓两侧动度对称。 一侧或局部胸廓扩张度减弱或消失见于大叶性肺炎、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肥厚或粘连、单侧严重肺纤维化、肺不张、肋骨骨折等,同时可见对侧呼吸动度增强; 两侧呼吸动度减弱见于重度肺气肿、双侧肺纤维化、呼吸肌麻痹等; 两侧呼吸运动增强见于剧烈运动及酸中毒大呼吸。
二、触诊 1.胸廓扩张度 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四指并拢与拇指分开,分别平置于被检者胸壁下部的对称部位,感受被检者胸廓两侧呼吸动度。 正常人两侧呼吸动度相等,发生病变时可见一侧或局部胸廓扩张度减弱,而对侧或其他部位动度增强。其临床意义同肺部视诊“呼吸运动”。 2.语音震颤(语颤) (1)检查方法: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置于患者胸壁的对称部位,嘱其用同样强度重复拉长音发“yi”音,自上而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同部位语颤是否相同。 (2)临床意义: ①语颤增强:见于肺实变,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梗死、肺结核、肺脓肿及肺癌等;压迫性肺不张;较浅而大的肺空洞。 ②语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时;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胸腔积液、气胸、胸膜高度增厚及粘连、胸壁水肿或高度肥厚、胸壁皮下气肿;体质衰弱。 3.胸膜摩擦感 检查者用手掌轻贴胸壁,令病人反复作深呼吸,此时若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即为胸膜摩擦感。见于急性胸膜炎,以患侧腋中线第5-7肋间隙最易触到。 |
|
来自: DENGZHENYI > 《医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