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简介19世纪末始至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发现了大量以动物纹饰为特征金、银器和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造型写实,小巧别致,具有浓郁游牧文化特征: 金器: 曝光率极高的「鹰顶金冠饰」 青铜器: 图引自注【1】 在山西和山西北部的黄河地带,考古也发现了一批青铜兵器和礼器。 其中,青铜剑有很明显的游牧风格: 但另一些斧钺和青铜食器,具有有很明显的「中原文化基因」,有些则是具有「游牧」和「中原」两种器物风格相结合: 图引自:【注2】 今天,考古学上将上述这些在中国北方发现的青铜器称作「北方民族青铜器」: 注【3】 分布范围遍布整个中国北方,西抵陕甘宁新疆、北达蒙古、贝加尔湖,南抵中原,东至辽东沿海,中心区域在内蒙鄂尔多斯、陕北、山西吕梁。 因为「北方民族青铜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最为典型,而且数量众多、分布集中,所以,学术界也称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总的来说,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北方民族青铜器)有五大类: 「饰物、兵器、工具器、礼器、车马器」,与中原王朝的【夏商-秦汉】这一历史时期相对应。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北方的「鬼方、混夷、猃狁、戎狄、林胡、楼烦、匈奴。。。。」等的戎狄系诸族,相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了中国北方最早的游牧文明。 这些马背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和帝国,与中原王朝展开了长久的冲突争斗、交往融合,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记忆的主旋律。 中国北方的马背民族,匆匆登台,匆匆谢幕,几乎没带走一片云彩。汉代以后,「胡运难过百年」的几乎成为草原政权的「魔咒」。 我们的祖先,曾用汉字记录下他们的传奇。吉金铸史,而这些精美青铜器,也凝铸下了这段湮灭的历史。 所以,本文结合中国传世历史文献,谈一下我认为最有趣的几件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一窥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岁月。 二、「匈奴崛起」与「鸣镝弑父」说起北方马背民族,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匈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战国晚期,善与骑射的匈奴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与中原王朝展开长达数个世纪的冲突与融合,东汉以后,匈奴才渐渐式微消失,部分融入华夏。 【战国—西汉——东汉】匈奴与中原的地域示意图: 图引自【注4】 匈奴的强势崛起,始于秦汉之际(公元前209年),匈奴太子冒顿(mòdú)弑父夺位! 冒顿(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冒顿于杀父而自立。 这段历史几乎就是「周幽王废长立幼,自取其祸」的翻版,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了这个非常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 引自:《史记·卷一百十》 《史记》记载冒顿杀父之前经过长期的隐忍和准备,他用一种叫做「鸣镝」箭矢,训练自己率领的匈奴骑兵。 「鸣镝」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古人对《史记》注解:
从《史记》注解可以看出:「鸣镝」是一种射出去能发声的箭矢,起到一种类似今天「信号枪」的作用。 冒顿命令自己的「响箭」射哪里,兵士就射哪里,不射则斩之:
经过这样的「魔鬼训令」,冒顿的「鸣镝」射向哪里,他的部下就射向哪里,完全变成只听命于他的「射箭机器」。 于是,有一天当冒顿的「鸣镝」射向他的父亲头曼单于的时候,部下也就随着「鸣镝」的叫声万箭齐发。 杀死了老单于之后,冒顿将后母和弟弟等政敌一网打尽,自立为新一代单于。 冒顿掌权以后,率领匈奴骑兵灭东胡、征月氏。伐乌孙、夺河套。。。席卷大漠南北,建立起地域庞大的匈奴帝国。 匈奴帝国统治势力东至辽河,西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直接威胁初生的汉帝国,一度让中原汉王朝望而生畏。 兵困刘邦于白马,书信调戏吕后的就是冒顿,数代汉帝都采取和亲纳贡的办法韬光养晦,直到汉武帝时代国力恢复,才开始对匈奴用兵。 三、出土所见的青铜鸣镝及其发音原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就有青铜鸣镝出土,如下图鄂尔多斯青铜博物馆所收藏的匈奴青铜鸣镝: 引自注【5】 引自注【6】 「鸣镝」包括三个部分:「箭镞、箭哨、箭杆」: 「箭簇」各部分名称: 鄂尔多斯式青铜箭簇: 引自:注【7】 「鸣镝」分为「连体式」和「分体式」和两种:
可见上述匈奴青铜鸣镝就是「一体鸣镝」: 鸣镝发射以后产生气流形成口气振动发声,发声原理和笛子、箫等边棱气鸣乐器一样,也就是所谓的边棱音(Edge tone):气流冲击窄缝遇到正对着的棱边时所发出的声音。 引自:注8 「鸣镝」在中国史书有「髐箭、骹箭、鸣箭、哨箭、响箭」等多种称谓。除匈奴青铜鸣镝以外,鲜卑、契丹、女真、满清的鸣镝也在考古也经常有发现。 下图是辽金墓葬中出土的骨质分体式鸣镝: 图引自【注9】 鸣镝上的骨哨 木制鸣镝 四、结论从上文可见,巅峰时期匈奴帝国的势力范围,跟「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分布几乎是重合的, 《史记》记载的「冒顿响箭杀父」的故事,是目前记载北方草原民族使用「鸣镝」最早的文献。 考古也恰恰发现了秦汉之际的匈奴青铜鸣镝,能与《史记》的记载互相验证。冒顿弑父射出的鸣镝,很有可能就跟鄂尔多斯博物馆所收藏一体青铜鸣镝相同。 汉代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跟「铁马、弯弓」一样,「鸣镝」代指「北方胡人」和「胡人入侵」,如:
目前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定数量确定为鸣镝,外形同文献记载相同,而且都是与箭镞一起出土同出,有「骨质、木质」和「金属质」两种材质,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 在辽阔空旷的的北方草原,「鸣镝」不但可以当做信号枪用指挥战斗,也用可以传递信息,也用于射杀捕猎的时候驱赶猎物。 下一节,我们将谈一下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最具中原风的礼器。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