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肝而言,它只有三个出口: 一个是肝管接胆管; 一个是下腔静脉接口; 一个是淋巴管; 进口是二个: 一个是肝主动脉; 一个门静脉; 任何一个器官,都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健康。 临床上肝脏本身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十分常见,但我们却很少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肝脏的病变?从这几个出口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所在。 先说说下腔静脉接口,因为管口粗大,直接连接到心脏,除非到了快生命的尽头,一般来说不太需要考虑这个接口。 唯一的关注点是,通过心脏后连接是的肺主动脉,所以,如果肺有问题,会有“金克木”的影响。 再下来有二个主要的出口,一个是淋巴管口,与“脾”有关,如果功能不佳,则会有“木克土”之忧!但大多数时候不太可能出现急症,临床应用时注意“实脾”就不用考虑太多。 最后一个重点是肝管接胆管的开口,是在十二指肠里: 但这中间多数人的胆管是通过胰腺头与胰管合在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即便分开也会有一段在胰头内经过。所以肝胆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受胰功能的影响,想避开都不可能! 所以肝的病百分之七十以上因胆管的受阻,导致肝的排泄不畅所致(所谓肝气不疏),肝的压力无从排泄,就会发炎、发热,当然会导致肝的细胞膨胀,因肝内只有血窦,没有包膜,只有肝最外层有一层包膜,所以当肝细胞膨胀时,就会感觉肝区肋下发闷、发胀,甚少有痛感。 既然胆管不畅是主因,我们就好下手了,把胆管路径上的障碍清除掉,事情不就完事了。胆管本身一般是不考虑的,除非是胆管内生了息肉或者胆管硬化,石块阻塞,如果没有看到这种器质性改变,就不必考虑(您看现代精确的检查技术一样可以帮助中医辩证,不要把中医当成只能是三个手指)。 所以胆管路上最大的障碍来自胰腺,往往是胰腺的炎症或者其它变化(如发烧),过食寒凉(不要忘记胰的上面就压着一个胃,热胀冷缩,胰细胞的收缩一样可以收窄胆管)。 胆属少阳,胰也属中焦少阳,胃属阳明,肝为厥阴。 所以是阳明少阳二阳合病,既然是阻塞为主要表现形式,那就是少阳里证,如果有大便不通的表现,就多出一个阳明里证。主方是什么呢?少阳胆里证的主方是大柴胡,少阳中焦里证的主方是谷疸汤或者茵陈蒿汤,有湿热就变成茵陈五苓散。有阳明里证当然大、小承气汤又要担纲了。 这几个方的来来去去的调,就构成了肝病的主方,不论是叫肝癌还是肝硬化还是其它肝病,均离不开这几个方。至于到了症状消除,调理肝本身的时候,一个“四物汤”足矣。 |
|
来自: 昵称3954684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