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视觉追踪教程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泛化性配对能力

 alian莲子 2019-04-17

泛化性的视觉配对(generalizedmatching-to-sample)技能是儿童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个技能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刺激,并使他们学会区分字母、数字、图片和形状,这些技能是其他技能学习的行为里程碑。这通常是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的首要目标之一。

言语行为发展理论(verbal behavior development theory)认为,缺乏一个泛化性的视觉匹配(MTS)技能可能是某些行为里程碑缺失导致的,其中之一就是观察二维(2D,例如卡片)和三维(3D,例如玩具)刺激的行为里程碑。当二维和三维刺激不能作为观察反应的制约性强化物时,在教学中就会通常使用辅助,但这往往导致学生对辅助产生依赖或者使用大量辅助与撤辅回合。

同时Greer和Han的一项研究中也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技能时需要提示的辅助是由于学生缺乏对二维和三维的观察反应导致的。因此,制约2D和3D刺激为制约性强化物有可能促成泛化性视觉配对技能的习得。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通过视觉跟踪程序做的制约二维与三维中性刺激为制约性强化物并在不适用辅助的情况下建立泛化性视觉配对能力的研究(Du et al., 2015) 。

研究中所有参与者的言语行为能力都在前听者(pre-listener)和前说者(pre-speaker)的水平上,既不能做命名,也不能做听者反应。

研究中用语匹配的项目包括:

1. 配对非偏好物

2. 配对26个大写字母

3. 配对26个小写字母

4. 配对十个阿拉伯数字

5. 配对5个基本颜色

6. 配对5个基本形状

7. 配对5个常见的动物

8. 用相应的2D卡片配对3D物品

9. 用3D物品配对相应的2D卡片

在视觉追踪过程中,每次实验包含20个回合,要求参与者在每个回合中连续保持10秒以上的时间看着放有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的杯子。

实验者首先把三个透明的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让他们选择一个。接下来,实验者把学生选择的物品放到三个透明的杯子中的一个下面,用手势示意并用语言“看这里”来引导学生注意放有物品的杯子。

实验者开始围绕着其他杯子缓慢的转移放有学生选择物品的杯子(此时装有强化物的杯子开始从其他杯子的一侧被缓慢移动到另一侧),从学生开始注视移动的杯子时开始计时,要求学生连续10秒钟追踪目标杯子,10秒后实验者停止移动杯子,并给予学生预先选择的强化物(打开杯子,给予强化物)。

实验者记录下“+”和10秒视觉追踪时间,如果学生在10秒内将目光移开不再追踪杯子,就停止移动杯子,实验者记录下“-”和追踪的具体时间。每个阶段的标准为连续两次实验达到90%以上或者一次实验达到100%。

在干预开始实施后,一旦参与者达到标准(3个透明的杯子,缓慢移动一次)就可以提升目标,在第二阶段,实验者移动目标杯子两次,学生持续追踪移动的杯子10秒,达标标准和第一阶段相同。达标后实验者将移动次数提升到三次,随着旋转次数的增加(从1次到2次再到3次)移动速度逐渐增加,操作过程和达标标准不发生变化。

当学生能够持续10秒追踪放有偏好物的透明杯子移动三次达到达标标准后,接下来同样的程序使用不透明的杯子重复进行,从开始的移动一次逐渐达到移动三次。

一旦学生在追踪不透明的杯子移动3次达到了标准,就开始把杯子下的喜欢的物品换成非喜欢的物品,并重复操作1次到3次的程序;当被试持续追踪10秒后,实验者停止移动并额外给予学生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直到学生能够持续10秒追踪放有非喜欢物品的不透明杯子移动3次达到达标标准。

实验中的视觉追踪系统共包括七个渐进阶段,目的是把刺激控制从偏好的物品转移到非偏好的物品。对于使用移动杯子进行10秒视觉跟踪有困难的学生,实验者根据他们的平均表现调整持续时间要求。

例如,如果数据显示,参与者通常在每次5秒后将目光移开,那么实验者可以将目标设定得略高于他目前的表现水平。当参与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时,实验者为学生逐渐增加目标,直到达到10秒的目标。

在实施干预之前,四名被试都没有注意到教学中呈现的三维物体或二维图片,表明他们不具备观察反应。在实验开始前的前测中学生A在234个机会中做出21个正确的配对行为,学生B做出66个正确配对行为,学生C和D做出0个正确配对行为。

在实施干预实验后,进行的后测显示四名学生中有三名表现出具有泛化性视觉配对,一名表现出干预后技能显著增加。学生A能够做出181个正确的配对行为,学生B能够做出231个正确的配对行为,学生C能够做出230个正确的配对行为,学生D能够做出234个正确的配对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建立观察反应的二维和三维制约强化物可以提高发育障碍儿童泛化性的视觉配对技能。

下面列举这个视觉追踪教程的一般阶段进程(根据孩子的能力以及数据的体现进行调整):

1. 透明杯子移动1次位置10秒 (杯子里为偏好物)

2. 透明杯子移动2次位置10秒(杯子里为偏好物)

3. 透明杯子移动3次位置10秒(杯子里为偏好物)

4. 透明杯子移动3次位置10秒(杯子里为偏好物)

5. 透明杯子移动3次位置10秒(杯子里为非偏好物)

6. 不透明杯子移动1次位置10秒(杯子里为偏好物)

7. 不透明杯子移动2次位置10秒(杯子里为偏好物)

8. 不透明杯子移动3次位置10秒 (杯子里为偏好物)

9. 不透明杯子移动3次位置10秒 (杯子里为非偏好物)

如果发现10秒时间过长,学生无法达到,可降低时间为5秒或3秒,然后逐步进行行为塑造达到10秒。

Reference:

Du. L, Broto, J and Greer, R.D (2015) The effects of establishment of conditioned reinforcement for observing responses for 3D stimuli on generalized visual match-to-sampl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EUROPEAN JOURNAL OF BEHAVIOR ANALYSIS, 2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