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心处处有文物——偶遇河北省级文保“尖岭村汉白玉佛”记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9-04-17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槐中路与华清南街交叉口的西南角,以前是尖岭小学的地界,在当年石家庄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中,尖岭村和尖岭小学都成了历史。如今的民心河畔高楼鳞次栉比,唯在此处,红墙黄瓦间掩映着一座寺庙。此寺复建于2014年,我对新东西向来无甚兴趣,这些年开车路过了不知多少回,却连寺名都不知道,更遑论驻足片刻了。今天骑车去那边办事,闺女嚷着要喝水,正好就在这庙门口停下来,瞅了一眼介绍,呦呵!原来这里面竟还有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呢!
图1:掩映在高楼间的小庙

事也不急,便信步进去转转。里面别有洞天,槐中路沿街的只是后门而已,怪不得其貌不扬也没有名牌,正门是在南边,还是有些威仪的。我从槐中路这边进,其实是反着逛庙,这时从殿门口的香炉上才知道这里叫做“兴国寺”。省级文保尖岭村汉白玉佛(官方名称“尖岭石造像”)在大雄宝殿中,这是一座高约4米的石雕释迦摩尼像,为整块汉白玉雕成,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细览介绍得知,此像为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所造,距今足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图2:大雄宝殿
图3:殿内汉白玉佛为省级文保

通常我在寺庙中不会拍摄佛像,但这次因它本身是一件文物,我在鞠躬三拜请佛祖谅解后,留下了一张影像。国内以兴国寺为名的寺庙实在不少,随手一翻仅石家庄地区就有四个……但尖岭村兴国寺声名不著,也许是因近代以前这里并非中心区域,只是一个服务于附近村民的寺庙吧。1947年石家庄解放后,在此建立小学,寺中建筑皆被拆毁,唯这尊佛像作为信仰的寄托得以留存下来,受到村民们的保护。
图4:兴国寺正门

宝贝也难免会被人觊觎,这尊佛像在近年也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佛像上伸和下垂的手势分别叫做“施无畏印”、“与愿印”,我当时看就觉得颜色和工艺有些突兀,回来果然从《石家庄市地名志》等文献中找到“不知何代损坏、齐腕断掉两手”的记载,显然现在所见是新接上去的。另有2011年长城网一篇题为《石家庄市尖岭村千年古佛像脸色突变惨白》的新闻报道,内容更是触目惊心,不但直指佛像双手是上世纪90年代被不法分子割下盗走的(佛头同时也被割下来,但没能带走,后来修复上),还报道了2011年时佛头的“异变”,肯定是又被人动过(原文中有配图)。这可是在佛像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的事了,应该也算是一个不小的事故吧。由于现在佛像身披袈裟,无法看清这些细节,如果说连佛头都已不是真的,那可真是个巨大的遗憾。据说当时市文物局介入了调查,但我没找到后续报道,自也不知最终的调查结果如何。我想公众应有知情权,在此也向文物局隔空喊话一下。
图5: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图6:已难辨别字迹的老石碑

犹记当时,我曾望着这尊古老的佛像,对往昔多次的擦肩而过颇有感慨。如果多加留心,身边可能就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文物古迹值得探索。也就在昨日,众目睽睽之下的巴黎圣母院燃起了熊熊大火,损失惨重……可想而知,一件文物能历经千百年传承下来,又是多么的不易?让我们且看且珍惜吧!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4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