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17岁“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遭劝退,妈妈:你何不去死?

 昵称cZwA4 2019-04-17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得当年中科院“神童”事件,这个事件的主角就是“神童”和他妈妈,“神童”的名字叫魏永康,他妈妈叫曾学梅。魏永康是1983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从魏永康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他学习。  

神童之所以厉害,也在于有一个“神童”妈妈。曾雪梅从孩子1岁3个月时,就开始教他写字,到了魏永康两岁时,他已经能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名声也是从此不胫而走。神童的经历很让人羡慕,主要还是他学业上的优秀,从小学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接着于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便成功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就这样在妈妈的一路陪读下,读完了大学,并于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就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这一路走来,妈妈并不容易:每天早晨起床,就给孩子把牙膏都挤好了,不让孩子做家务,端饭、洗澡、洗脸这些都要是妈妈一手包办,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为的就是他能够专心读书。“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这是神童妈妈常常给神童所讲的话。

最终,孩子学业上的成就妈妈是看在心里,喜上眉梢,证明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但是在读研的时候,离开了妈妈的陪伴,魏永康生活开始不能自理: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服,甚至北京冬季的一天趿上一双拖鞋、穿着单衣就到天安门去玩,他不会与同学交流,不会跟导师交流,自己的论文无法完成。最终,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这件事情曾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我们在惊叹于孩子的聪明才华之余,也多了一份感慨,这不是我们现实版的“伤仲永”吗?

宋代王安石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伤仲永》,就讲到当时出现的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在仲永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吟诗作对,他父亲从此就不让孩子学习,专门以此为赚钱的工具,结果过了几年,作者遇到仲永,发现他已经“泯然众人矣”。

那么就我们现代的教育而言,是不是也是一种警示呢?或许我们太过重视孩子学业成绩的提升,一切其他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只要孩子认真读书,其他孩子什么都不用管、不用顾,这样培养下的孩子,或许在学业成绩上会优于其他孩子,但是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孩子也许会取得短期的、单方面的学业成功,但是从长远和整体看呢?

曾经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组图:

1、幼儿园为了得到大红花,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认真的做到。

2、老师说坐如钟,站如松。

3、还是这样子坐的舒服。

4、高中的压力太大,休息休息。

5、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教室被机关枪扫了一便,同学你的口水流出来了!

6、人生就是这个样子,葛优躺!

这组图可以说是现代孩子学习成长的一个缩影,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时不同的,这多少可以体现出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些规律,对于我们的现实教育也是一个反视:可以说每个阶段就有每个阶段的任务,需要我们按部就班进行,不能躐等躁进,不按规律行事。但是令人捧腹的是,上面这组图的讽刺效果通过下面这段评论就更加深刻:

实际是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样子教,小学按照中学来教,中学按照大学来教,大学就提前进入毕业后的状态,毕业后是又回复到幼儿园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现代教育的弊病所在,我们家长太超前了,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想尽办法,让孩子赶超先进,结果是不符合客观规律,揠苗助长,前期看来效果可喜,但是越到后面发现越不行。到了大学后,还要重新学习本该幼儿园学习的东西,这不是我们自己引发的后果吗?

孩子本该在幼儿园学习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如吃饭、穿衣、睡觉等等,一些最该培养的人格品德以及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通通不学,反而专学科学知识,孩子超前学习知识,也只是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机器而已,其他人格发展的相关事项一概不会,这样怎能够培养出好的孩子呢?

还是那句老话讲得好,“到了什么山,就该唱什么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应该适应阶段性调整的变化,在每个阶段做出合理性调整,而不是单方面发展或者超前发展,一切都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单方面和全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只是单方面发展或者不发展,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神童”魏永康,就是因为他母亲曾学梅对孩子学业的过分重视,其他生活以及社会技能,那些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培养,造成了“畸形”发展,到最后还是难以在社会上生存,让人叹息不已。王安石文章中的仲永恰好是另外一个方面的极端例子,仲永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强的能力,他父亲看到了这一点,却没能进一步启发和引导,没有给他多学习、多培养的机会,使得原本很有才能的仲永在不断地“挥霍”下最终“泯然众人矣”。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只重视短期的效果,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急功近利,我们现代的家长特别要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是否过于冒进,是否让孩子的教育提前化了呢?为了赶上其他孩子,或者为了在“起跑线”上赢过其他孩子,只是给孩子不停的灌输知识,让孩子超负荷学习,过度开发,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孩子本该在享受童年的时期,本该在做那个年龄该做的事的时候,我们人为强加给他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我们以为是在为孩子好,却反而害苦了孩子,要知道童年时留下的缺陷,却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和挽回的。

我们这期故事的魏永康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魏永康在学业失败时,妈妈曾经骂他去死,说这么好的机会都不珍惜!但是最终妈妈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觉得一切还是自己造成的。于是,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魏永康重新学习正常人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生活技能,也开始慢慢地与人接触,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调整时间,最终慢慢适应了社会,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看完了这期文章,不知道大家对孩子教育有什么感受呢欢迎评论栏上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