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家长大学堂第七课·新高考阅读素养特辑

 小玉儿爸爸 2019-04-17

在五瓣花的儿童文学课堂上,孩子们都亲切地教她“花花老师”。在五瓣花看来,接受过文学滋养,能够运用文字进行思考、表达的孩子,内心都有一束光芒存在,让他们懂得爱,知感恩,晓珍惜,最终成长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针对家庭环境中,家长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等问题,“花花老师”也总结自身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为家长们支招。

专家档案:五瓣花,一个16岁男孩的妈妈,自由写作者,《西藏旅游》杂志前主编,重庆女子悦读会发起人,“亲爱的生活”自由写作营创始人,开办有“五瓣花儿童文学课堂”。酷爱阅读,钻研儿童读物多年,出版有《离地一厘米的飞翔》、《婆媳的美好关系》

书籍选择

经典作品仍是阅读的首选

小学阶段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些国外的获奖作品,如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林格伦纪念奖”等奖项的书籍,都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可以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读出人性中的善良、温暖、坚持、勇敢等优秀品质,从中建立自己小小的正确的价值观。

初高中的孩子可以阅读流传多年的经典名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看当代小说、历史小说、哲学、科幻、心理类等书籍,以及诸如《木心文学回忆录》这样的对世界文学史、文学巨匠都有所涉猎的书籍。初高中的孩子以知识的广博性为方向。

如果阅读的书籍是译本,出版社和译作者的选择非常重要。上海译文、译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的译文版本质量普遍很高。译作者方面,如上海译文的任溶溶、商务出版社的姚锦镕、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刘凯芳译本等国内一直在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译作者的书,都是很耐看的译本。

阅读氛围

安静的环境与家长的陪伴很重要

亲子阅读的氛围可以从孩子不太识字的阶段便开始营造了。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指读,但不急于教其认字,而是通过这样的指读,让孩子潜意识里的识字量增大。

孩子大一些时,家长们需要注意一点:不要对阅读这件事太过刻意。阅读需要循序渐进,持续地每天规定一定量的阅读,可以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做一些定时定量的阅读时间小计划,比如每天晚餐后到八点半是阅读时间。这段时间里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很重要,最好是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进行一些纸质阅读,各读各的,这样的阅读氛围也很不错。

亲子共读

倾听孩子的阅读需求

亲子共读,不是监督孩子去读,不是去指手划脚地干涉孩子的阅读。你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你愿意去倾听孩子为什么喜欢那些书吗?倾听孩子的感兴趣,是建立孩子愿意和你分享的前提。不要以大人的目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他们喜欢的漫画,你也找来看一看,听听他说到底魅力在哪里。

家长也可以试着去引导孩子走向更成熟的阅读,也要以有趣为目的,而非时刻地念叨,说一些诸如“你不阅读,以后读书考阅读题怎么办哟”这样的废话,恰恰是在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家长想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给孩子,可以跟孩子分享这本书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把吸引你的内容传递给孩子,引起他的阅读兴趣,而不是强制或是强迫地“推销”。

有效的亲子共读,还应该有讨论引导环节,你们可以同读一本书,然后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去分享看到的书里更精髓的部分,孩子可以从他的角度分享他最感兴趣的部分,不必去妄自菲薄,也不要企图去纠正孩子的思考。你们可以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比如“书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让开敞式阅读成为可能,不然家长的绝对正确性,让孩子下一次就不会和你分享了。

阅读能力

巧妙引导 让阅读内化于心

有了大量的阅读,是否就能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但我不认为这是读书的问题,相反,我相信只要能够广泛大量地阅读,埋藏在孩子心中的那颗种子早晚会发芽的。

家长需要做的是不急功近利,不盲目干涉,但可有意识地引导。比如在孩子喜欢的书籍里,去挑一段写得特别好的、有细节的部分来分享给孩子,试着去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这样的拆分可以让孩子知道,读书也是可以精细化的,下一次当他遇到细节部分,就会有意识地停留,而不会将细节一目十行扫过了。再说说读诗歌,其实不必字斟句酌地分析,“懵懂”恰恰是诗歌的深意,有些现在无法解释的部分,也许在他们人生阅历达到时,才会领悟,进而起到作用。

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滋养,家长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功利性的学习,不能为了做阅读题而阅读,那会失去阅读的愉悦性。成年人的阅读,孩子的阅读,都不是为了那一场考试。阅读在人生中所起的作用,远胜任何一场考试。

家长小课堂

做到以下5点 阅读少年早养成

1.保持每天的定时定量,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2.对好词好句摘抄,勾画,可以记录积累;

3.与孩子一起共读一本好书,在陪伴中一起互相分享;

4.在孩子的房间,随时有他可拿起的喜欢的书籍;

5.家长不强迫,不语言压制,激发兴趣始终是首位。


本文选自《新家长报》269-27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