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常心理之听觉增强

 gm63 2019-04-17

 感觉增强又称感觉过敏,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受性增强,即小感觉刺激引起大的感受反应。感觉增强按感官可分为听觉增强、视觉增强、触觉增强、痛觉增强、其他浅感觉增强、神经性尿频和其他内感受性增强。

听觉增强

       1.概念:听觉增强又称听觉过敏.是对听觉的感受增强,即对普通声响感到刺激,不能忍受。例如,听到汽车鸣笛,就感到怕,几秒钟就过去,怕什么也说不清,也不是喇叭响导致的突然吓一跳。又如,病人听关门声像是霹雳雷声。再如,杜甫诗中的“恨别鸟惊心”,其中“鸟惊心”就是听觉增强。精神科门诊每90位病人就有1位听觉增强,其发生率是所有感觉增强中最高的。

       2.机制:听觉增强是过度警醒引起,过度警醒常伴焦虑,焦虑时海马和杏仁核兴奋,海马和杏仁核离听觉中枢颞上回很近,当兴奋扩散到颞上回时,表现听觉增强。

       (一)程度

       病人在寝室里听到走廊上人说话声,声音像打到心里一样;在马路上听人说话,自己像被扎了一下一样,从而引起声恐怖,从三方面评价其严重度。

       1.反应强度:根据对声响的反应强度,听觉增强由重到轻可分四级,一级是一有声响,病人就不能耐受,例如,病人在家怕声响,声响一出现,心里就难过,所以家里只要有人,病人就等着声响的出现;二级是别人不在乎的噪音,病人不能忍受,例如,别人洗瓷器的声响,病人感到不适;塑料袋发出响声,病人心里发抖;三级是别人对噪音也嫌吵,但能耐受,唯病人不能耐受,例如,门口拖拉机或摩托车路过,家人都听到,也嫌吵,但能耐受,而病人嫌吵则不能忍受,要关门;四级是别人听不见,唯有病人能听见,如电视播放时的杂音病人也能听到;电脑主机的声音病人也能听到,并为此而分心。

       2.声响长度:声响一出现就不能忍受则较重;声响持续一段时间才不能忍受则较轻,忍受声响的持续时间越长,说明听觉增强越轻。

       3.声响范围:无论什么类型的声响都感到刺耳则较重;只对选择性声响感到刺耳则较轻,通常是非言语性噪音,如汽车发动机声音、自行车刹车声、楼上脚步声,少见为电子音响声。

       (二)种类

       1.发作性:发作性听觉增强常引起惊跳反应。例如,路人咳嗽,病人吓一跳;同学按圆珠笔的声音,笔掉在地上的声音,病人吓一跳;开关门声,开关铝合金窗声,病人也吓一跳,由于害怕发作性声响,故专等下次声响的到来,什么事也不能干。

       2.选择性:当害怕与特定声响形成条件反射时,病人只对该声响敏感,例如,去年老伴被电话骗了10万元,病人知道后受到刺激,现在电话铃一响,病人就吓一跳。又如,病人在诊室里看病,别人敲门,就感到是催他快看病,心里憋着,如果敲门声重些,心里就一惊。再如,病人与同学关系紧张,同学咳嗽,敲击桌、凳,病人就吓一跳,好像有危险,心慌。

       (三)后果

       1.躯体反应:病人对声响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包括心慌、手抖、出冷汗;还可引起头紧、头麻和疲劳。

       2.躲:病人对持续声响的应对方法是躲,如捂耳,戴耳塞,关门关窗,不见人,离开嘈杂环境,有的嫌家里吵,可躲进旅馆或桑拿室去休息。一位病人嫌大学宿舍里吵,怕各种声响,别人敲键盘,自己的心就要蹦出来,认为这样会折寿,故搬到走廊里去住。

       3.怒:当病人对噪音既躲不掉又忍不住时,就会发怒,例如,病人怕人吵,人家多说两句,就要冲人。又如,家里亲戚的小孩吵,病人就不耐烦,发脾气。

       4.难侍候:家人说话,病人嫌吵;家人看电视,病人嫌吵;家人脚步声重,病人嫌吵;家人翻报纸,病人嫌吵,故家人不敢开电视,做事轻手轻脚,说话轻声轻气。如果吵了病人,病人会惩罚家人,例如,母亲关门声过重,病人叫母亲碰发出声响的地方4050次,以示惩罚。邻居发出噪声,病人可与邻居吵架。

       5.继发性妄想:精神分裂症病人可因听觉增强产生继发性被害妄想,认为是人家有意吵他的。例如,精神分裂症男性,感觉公安局在迫害他,手段是将外面马路上的声音放大几倍,像扩音器一样对着他吵,尽管别人也能听见该声音,但别人不嫌吵;孙女住隔壁,开门关门,别人不嫌吵,病人嫌吵,认为孙女有意与他作对,跟孙女吵。

       (四)鉴别

       听觉增强是对客观存在的普通声响感到刺激,例如,别人确实发出笑声,但病人听起来就特别刺耳;原始性幻听是客观不存在某种非言语声响,但病人却能听到这种声响,例如,病人听到对面楼上有敲击声,家人听不到,病人说该声音影响他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