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5年得不到认同”:一怒辞职,我将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

 瑞希在线 2019-04-17

作者 | 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专注分享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

“工作5年得不到认同”:一怒辞职,我将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

01

好方案未必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从前东家辞职后,很多人都问林依娜为什么。因为她在那家公司呆了5年,又是大领导直接管辖的部门,大家想不明白为什么她一定要走到辞职这一步。

5年间,林依娜从一名普通的行政专员转岗做人力资源,经历了从基层员工到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升职加薪历程。

但她始终觉得内心里缺少点什么,直到确定自己一定要辞职的那天晚上,她才明白,原来自己内心最渴望收获的是——认同感。

2018年7月,老板提出要对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让人力资源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林依娜仔细评估了一下,她认为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通常都应该与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但公司没有这笔预算,一切都得她自己想办法找资源。

她决定先从高潜人才的培养入手,而后再慢慢优化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和培训管理体系。

为了拿出实操性强的方案,她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能动用的人脉关系,搭了不少人情,终于请到了一个曾经在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工作过的师姐帮忙。

师姐给了她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凭借师姐的专业建议,加上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林依娜拿出了一套非常不错的方案。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么好的方案在经理办公会讨论时,遭到了几个领导和同事的反对。他们刻薄地攻击她,最后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慢条斯理地说:“你再完善完善。”

经过几轮班子会的讨论,林依娜发现,无论她怎么用心修改方案,都会有人反对。她像个靶子一样,被“反对派”围攻。而每次,老板都不表态。

林依娜想到自己和团队的小伙伴,在三伏天里加班加点改方案,汗珠子掉地摔八瓣都得不到领导的认同,一怒之下辞职了。

之后,林依娜陆续接到了猎头公司推荐的几个职位。其中一家公司,在业内非常有名气,是林依娜前东家的竞争对手。

面试时,这家公司对林依娜曾经操刀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感兴趣,愿意高薪聘请林依娜来公司工作,并希望她能尽快在公司全面开展高潜人才培养项目。

对此,林依娜很忐忑,她不希望重蹈原公司的覆辙。她问我:“怎样才能让好想法、好计划在新公司中赢得广泛支持?

我看了她做了方案,除了细节上需要一些调整外,大方向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是如何应对反对派的抨击

“工作5年得不到认同”:一怒辞职,我将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

02

职场人要赢得认同

需要避免的四个误区

林依娜在前公司遇到的工作困境并不是个案。实际上,很多职场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有一个创新性的工作方案或你需要跨部门沟通,本来你觉得自己的计划或方案比较完美,但总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有时你觉得他们反对的理由很Low、很蠢,但恰恰是这些很Low、很蠢的理由,让你的计划或方案陷入僵局甚至夭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在《认同:赢得支持的艺术》一书总结:很多人在推动变革、工作计划或进行跨部门沟通时,经常会走进四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好计划自然会赢得他人的认同

人们的普遍认知是:我有一个好计划,利人利己利社会,多数人都会支持的。但他们都低估了反对派的力量。

人性是复杂的,职场中的变革创新、计划推进、跨部门沟通,其实都是一种博弈。在一些保守的人看来,你的好计划与他无关,他要的是维持现状,不做改变;在一些当权派看来,你的好计划威胁到了他的声望地位,必打击而后快。

甚至有些人反对你的理由很无厘头:不反对你,怎么能让别人注意到我呢?

所以,你有一个好计划,在公开讨论前,请做好迎战的准备。

第二个误区:想方设法说服反对我的人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场、价值观不同,有些反对派你很难撼动,所以不要试图去说服他们。约翰·科特教授认为:没必要在反对派身上找认同感,那些相对中立的第三方才是你最该争取的对象。

很多人都看过奇葩说。奇葩说辩论的时候,正方和反方从来不指望去说服对方。他们卖力地表现,不过是为了争取广大听众的支持。

很多听众都是第三方立场,即:没有明确的预设立场,他们的立场会随着事态的变化不断摇摆。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支持者是少数,反对者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处在第三方观望的状态,有时连老板也在观望。所以,一定要把争取第三方的支持作为主攻方向,而不要在反对派身上浪费时间。

第三个误区:把反对派“挡在门外”。

林依娜曾经犯过一个错误。有一次,她趁着两个反对派领导出差的机会,组织了一次项目方案研讨会。

会上虽然少了些反对派的声音,但是原先那些中立的第三方一脸懵逼。他们不愿意积极表态,而且都认为:XX经理缺席,这件事等人都聚齐了再讨论吧。

约翰·科特教授认为: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反对派的抨击,以公开讨论的方式吸引关注。

中国有句俗话叫:“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反对派对你抨击越猛烈,围观的人就越多,这样也就有更多的人被扯进这件事情中。

此时,是你回应反对派,赢得广泛支持的最好时机。

第四个误区:心细如发,面面俱到

我们说要用公开讨论的方式吸引关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心细如发,面面俱到地回应反对派。

他们恨不得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解释得一清二楚。心细、严谨是好事,但在回应反对派的攻击时显得繁琐无力。

回应反对派,要像周杰伦唱过的那首歌一样:一记左勾拳右勾拳。第三方本来就没有预设立场,他们经常会对冗余的细节失去耐心,所以,回应时要快速有力。

“工作5年得不到认同”:一怒辞职,我将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

03

见招拆招,如何应对反对派的抨击

赵本山在小品《三鞭子》中有句经典台词:“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里还有水,水里还有钉,下去就没影!”

职场也是一样的,大坑、小坑、陷阱,一样都不少。那么,反对派会给你挖哪些“坑”呢?

约翰·科特教授总结了反对派经常挖的四种坑。

1、制造恐慌

对于创新和变化,人们会本能地思考:这些事情有哪些利弊。反对派会利用人们的谨慎态度,把负面问题夸大,引发人们的恐慌情绪。

比如:有人反对商品房限购,他的理由是:“房屋和任何商品一样,可以自由买卖。今天限制买房,明天就能限制买车,后天就能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

这套说辞显然是荒谬的,有什么迹象能表明,限制买房之后就会限制买车、限制人身自由呢?

他们的思维模式是,把因果不相干的事情强行捆绑到一起,然后告诉你,一件事情搞砸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实际上,多米诺骨牌也有牌和牌连接不上的时候,何况这些事本来就没有前后的因果关联。

对付反对派挖的“恐慌坑”,最好的方式是按照他的错误逻辑举个荒谬的例子。

比如,“依照你的逻辑,大家刷抖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呢!刷抖音会占用你很多时间,占用你很多时间就没办法更好地工作,没办法更好地工作就不能创造业绩,没有业绩就会被老板辞退。被老板辞退就没有工资,没有工资就养不了家,养不了家老婆就和你离婚了。”

这么一来,将对方的逻辑漏洞清晰地展现出来,他给你挖的“恐慌坑”也就只能由他自己填了。

2、无限拖延。

反对派还有一种隐蔽的挖坑手法:他们会以你的计划不够完善为由无限拖延。就像林依娜碰到的软钉子一样。

比如,反对派抨击林依娜:“你这个方案,不过是多加了几节培训课程而已,这对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能起到啥作用啊?再完善一下吧!”

约翰·科特教授说,通常反对派为了攻击你,会捏造一个“粗糙的稻草人”,这个稻草人显得浑身都是破绽,经不住推敲。

他们攻击的根本不是你的方案,而是那个漏洞百出的“稻草人”。这就给围观的第三方造成了一种错觉:哦,原来你的方案确实不那么靠谱。所以,你要学会接住他丢过来的“稻草人”,并反击回去。

比如,林依娜如果这样回答效果会更好:您说得没错,单纯增加几节培训课程确实对人才队伍建设起不到什么作用,但那也不是我的方案啊!

我的真正方案是结合任职资格的成果从组织层面、工作层面、员工层面充分分析各序列岗位培训需求,然后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并将培训工作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公司培训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进一步健全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这种看似简单的反驳,能让你在应对反对派抨击时把握主动,不让对方转移焦点,不让对方跑偏。

3、混淆视听

反对派还喜欢挖的一个坑是混淆视听。他们会把你的计划总结为A、B两个部分。只要不做A,就没法做B,反过来也一样。

比如,林依娜的同事抨击她:“你在方案中提到,整个计划实施下来成本很低,但又说培训课程非常好。据我所知,市面上好的培训课程都挺贵的,那到底是成本很低还是课程很好?甘蔗不能两头甜,你不可能什么好处都占了吧?”

据林依娜回忆,当她的同事说完这番话时,她虽然觉得对方很无礼,但一时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

实际上,对方明显是在混淆视听,给林依娜挖坑。

她完全可以这样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我们说的是两码事。我没有说过这套方案实施下来成本又低、课程又好。我说的是,它的价格在我们的预算范围之内,同等价位下,它的性价比很高。

你看,不要被反对派云山雾绕地胡扯迷惑住,要学会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他抛出的两种极端中做选择。

“工作5年得不到认同”:一怒辞职,我将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

4、人身攻击。

前面说到的这三个坑都是小坑,反对派都是围绕着“事”给你挖坑。有时他们会觉得小坑不过瘾,再给你套个“老坑”,这时他们就把攻击的目标转向你本人了。

但凡有点职场经验的反对派,攻击你都不会太露骨,他们会用一些更隐蔽的方式。

比如,林依娜的一位同事攻击她:“你说高潜人才成长不能没有完善的培训计划,这不是指责领导没有早点关注高潜人才成长吗?你这是对领导们智商的侮辱。”

林依娜知道同事故意曲解她的意思,以此来诱发高层领导对她的不满,气得浑身发抖。

遇到这种人身攻击,千万要沉住气,如果你愤怒地怼回去,那就中招了。

你是为了成事,他们是为了坏事,所以回应的最好方式是保持风度,占领道德的制高点。

如果当时林依娜能够这样回应,效果可能要好很多:如果我的计划让各位感觉到有任何指责领导的意思,我道歉。

但这不是我的本意。事实上,我们的高潜人才培养计划是为了给核心员工提供必要的成长支持。尽管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如果有了这个计划的跟进,将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工作5年得不到认同”:一怒辞职,我将方案“卖”给了竞争对手

职场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你的各项工作能得到领导及同事的认同和支持。否则你就丧失了展示自己价值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因此,当你推动变革或制定了一项完美的计划/方案,亦或是你要进行跨部门沟通时,你都应该在这之前做好与反对派交锋的准备。

石勇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一书中说:遇到挑衅,你对别人做出什么反应,往往决定了他对你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在你造成的印象一再地不利于自己时,想挽救是很难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改变他人的心理结构!

人,总是很难由衷地赞美和支持别人。

张方宇在《单独中的洞见》一书中说:我们非常不愿意把赞美给予这样两种人:一是在世之人,二是离我们太近的人。前者在时间上离我们太近,后者在空间上离我们太近,不管哪一种近都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因为如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别人的伟大,那么我们自己就显得相对渺小了。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所以,要想赢得认同,本质上不过是觉察人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