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技术发展史上,强5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款战机严格的说是中国自主研发与制造,并投入现役的第一款作战飞机,而且服役时间非常长,直到2017年才全部退役了,距离问世有52年之多,在我军中服役时间也达到48年。生产时间也超过了40年,实际在完全停产之后,快速退出了现役,这个速度有点超出人们的意料了。 强5 关于强5的性能不算什么突出,可以说:有点偏低了,别看拥有12个挂点才能载弹2000公斤,可是却差一点服役满50年,主要原因在于,它所谓偏低性能实际为特定的任务要求而至,属于故意这么设计的,压根不能称为缺点。 强5 如今刚刚才退休,仍有人至今不舍,认为退役有点过急了。不是说它的性能有多么好,而舍不得,而是在于没有替代型号,这意味着,一个机种从我军作战序列之中消失。 强5 如今伴随强5全部退役了,我们未来无一架对地支援攻击机,目前尚没有代替它的型号,其实美俄也一样头疼,类似的A10以及苏25也一样没有后续型号,一旦退役这个机种即消失。可是实战过程中,尤其是叙利亚的战斗却证明,这类机型依然拥有不小的应用空间。 强5 从情感上强5全部退役让人有点感觉可惜,似乎装备体系有了空缺,但是从中国空军的发展来说,又是必然的,我们不是说不需要一款战场支援机,而是需求已经太小了,不值得必须保留这一机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军的作战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再加上国际形势等发生了变化,我军面临的作战任务已经完全不同,不再面临的是反侵略战争,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强5 如此背景之下,我们发现强5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作为一款战场支援机,所强调的是在敌人的火力之下进行强行突击,打击以坦克集群为主的地面目标,其设计也确实达到这一目标,但是为此也付出不小的代价,为了在野战机场起降,严重控制了重量,结果航程与载弹量都受到限制。如今的作战需求却对航程与载弹有更高的要求。为超低空突击而省掉的雷达也成了一个大问题,航电太差了。更重要的是,它预想中的以对抗大型坦克集群的作战任务也不存在。 在目前的情况上,尤其作战需求的变化,让强5实际已经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甚至连它能不能出现在战场上都存在着一个大的问题。 强5 我军之所以急着将其淘汰掉,不是说它的性能如何低,而是在于我们不需要它们,必须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