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窨院又称地坑院、下沉式窑院,是在黄土地上挖掘出来的居住空间,是由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而来的,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以黄河两岸豫西晋南地区相对集中。 下沉式窑洞,是我国风水理论的起源,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前海资村马才升窑洞住宅,基于风水理论产生了四合院型建筑设计规则,即闭合环绕的建筑空间带有上见天、下接水的天井。其闭合环绕天井式的建筑模式,阻挡了室外污染的进入从而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净。开敞的院子能够引进阳光、雨水、新鲜空气以及长波辐射。院子上面朝天,下面以地表面为基能够保持院子和院子周围的房间有良好的气候环境。 良好性特征:1、平面布局。一般采用南北向布置,人 121及生活用房设在南向最佳位置,辅助用房设在北向。 2、窗。窑脸上开大窗,白天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能,提高室温。窗上设棉、毯子、茅草、牛皮纸等材料做成的保温帘子或窗板 ,白天卷起,晚间放下。方法虽然很简单 ,但保温效果却很明显。有的采用铝箔窗帘,经实测窗的热阻值提高 2.4倍,而其价格仅 10元/m2左右,是花钱不多,效果甚佳的保温节能措施。窑脸上部开高侧小窗,仅用于夏季通风,多数居民在冬季用草帘或土坯将其封闭。一些地区冬季在双层木窗上加设一层塑料薄膜,减少传热耗热量 20%以上 ,且可以大量减少冷风渗透所造成的耗热量。门窗缝隙采用棉布条等封糊 ,以防止冷风渗透。 3、墙体材料。窑洞民居除使用实心粘土砖外 ,还使用大量与城市不同的地方材料,如火山浮石砌块、稻草板、粘土免烧砖 、草泥拉合辫等节能保温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节省其制作 时所用的能耗 ,且经测试 ,其保温效果优于实心粘土砖。 4、热系统与采暖方式。主要靠火炕 ,通过每天三顿饭的生活热来采暖,有时在睡前适量补烧火炕,所用燃料多为植物秸杆、茅草及少量的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