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吵闹,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民间常称小儿为“夜啼郎”。多由于脾寒、心热、惊恐等引起。 1.脾寒 临床表现:夜间啼哭,神怯困倦,四肢欠温,食少便溏,睡善俯卧,痛时收腹,啼哭声软,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红。 治疗原则 温中健脾,养心安神。 推拿处方: 第一步:揉百会(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操作: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按揉百会)100次。 第二步:补脾经(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操作:用拇指螺纹面轻附于患者拇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为补脾经)300次。 第三步:揉外劳宫300次 (定位: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操作:以拇指指腹揉,称揉外劳宫)。 第四步:推上三关(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腕推向肘)300次。 第五步:揉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操作:以中指或拇指或手掌揉本穴,称揉中脘)3分钟。 第六步:摩腹(顺)(腹部,用全手掌或四指螺纹面顺时针摩整个腹部)5分钟。 第七步:揉脐(肚脐,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揉)3分钟。 2.心热 临床表现 夜间啼哭,喜仰卧,面赤唇红,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哭声高粗,见灯火啼哭愈甚,便秘溲赤,舌尖红,苔白,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治疗原则 :清心导赤,泻火安神。 推拿处方: 第一步:清心经(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200次。 第二步:清肝经(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200次。 第三步:清小肠(定位: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300次。 第四步:揉内劳宫(定位: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的中点。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螺纹面,或用中指指端揉本穴)300次)。 第五步:水底捞月(定位:手掌。操作:用左手握小儿四指,以右手食、中两指固定小儿拇指,然后用拇指自小儿小指头运至小天心,再转入内劳宫)30次。 第六步:捣小天心(定位: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用中指指端或屈曲的食指指间关节到本穴,称捣小天心)100次。 第七步:掐五指节(定位:手背手指各关节处。操作:用拇指指甲逐个掐本穴)依次掐3~5遍。 第八步:清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螺纹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300次。 3.惊恐 临床表现:夜间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心神不宁,睡中易醒,神气怯弱,惊惕不安,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脉象与唇舌多无异常变化。 治疗原则:平肝,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 第一步:清心经(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100次 。 第二步:清肝经(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100次。 第三步:捣小天心(定位: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用中指指端或屈曲的食指指间关节到本穴,称捣小天心)。 第四步:掐五指节(定位:手背手指各关节处。操作:用拇指指甲逐个掐本穴)依次掐3~5遍。 第五步:掐精宁,威灵(定位:手背,第二、第三掌骨交接凹陷处为威灵,第四、第五掌骨交接凹陷处为精宁。操作:用拇指指甲各掐本穴)3次。 第六步:清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螺纹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300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