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工程的建设要求也随之更加严格。工程造价审计贯穿于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从而提高工程效益。这其中,工程造价审计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根据相关法规制度开展审计工作,谨防工程造价审计中的潜藏风险,从而降低审计工作风险,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防范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工程造价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工程造价审计是一项对工程建设的监控工作,包括对招标文件以及合同的审查,以及对工程量、材料、计价等其他费相关用的审核。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一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工程造价对于工程建设影响重大,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造价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足够的理论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坚守原则的道德品质。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与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密切相关。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大了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比如,由于部分审计工作人员态度不认真、不严谨,没有把调查等工作做到位,没认真执行相关审计程序,或者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不健全而导致的相关问题等,都有可能加大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 同时,工程项目所提供材料也有可能存在风险。审计材料的风险主要就是材料存在缺漏、材料数量不真实或数据谎报重叠。基础材料不真实、不完整,得出的审计结果自然就与实际不符,审计人员也会因此面临审计风险。 此外,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利益上存在差异,也会造成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利益差异造成的风险就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风险对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上有了不同意见,出现利益分歧。工程建设单位倾向于节约工程造价成本,而施工单位想要获得更高的施工费。他们对存在争议的资料各执一词,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数据交代时,双方都存在很大的自我利益片面性,自然容易出现审计错误或偏差。二是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利益意见相同时,为了双方获利,私下暗通,合谋造假各项工程造价材料数据,而审计方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错误判断。一旦出现问题,事务所便有可能牵扯其中。 可提前进行可行性预测 合理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永恒的主题。由于各类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现场监理履职不到位,从而加大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审计工作人员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对于复杂的建设项目,应勇于接受挑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从各方面着手降低审计风险。 二是审计人员可提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预测,对整个工程的投资预算进行较为严格的数据把控。预测内容包括整体工程的投资预算、施工人员是否如期完成工程建设等方面。通过全面的事先预测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可减少后续工程的审计风险。 三是在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尽可能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主动引导和控制工程造价审计的相关进展,同时学习采用现代化的先进审计方法,让审计结果更加高效和精准。 (责任编辑 宫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