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影分享 | 缺乏“安全感”的影视行业该如何管理风险?

 文心0007 2019-04-17

“不安全感”,这是近一两年来影视从业者们都有切身体会的一个词。

表面上,这种不安全感似乎来自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环境的波动。但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影视行业正同时处于“项目成本投入持续快速提高”和“市场收入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的阶段。面对动辄上亿的项目资金,操盘者们“不会花”或“花不好”的机率被放大,自然就增大了项目亏损的风险。

如何通过管理风险来消除这种“不安全感”,成为影视行业在近两年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明确“不安全感”的来源,凡影携手北电管理学院张旭教授将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划分,归纳总结为“市场风险”、“完片风险”和“合规风险”三大类。

行业风险模型图

“市场风险”及应对:对观众的深入理解

市场风险是影视项目最主要也是最显而易见的风险。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市场回报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一部影视作品的成片质量、观众口碑、舆情走向、政策审查、宣发档期、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其中任一条件都有可能对项目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想要降低在市场环节所面临的风险,最为稳定和长期的方法是对观众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增强在项目管理上的实现能力,但后者往往会受到现实资源和条件的制约,而前者则是有百利无一害。

凡影所服务的所有头部影视公司以及视频平台,基本都在不断摸索跟观众的互动途径,目前更是延到了项目开发及立项的早期阶段,就期望实现对观众偏好的清晰判断和量化。

凡影针对项目市场调研的主要方法

但是从凡影看来,一般在项目中早期,核心创作策略的不清晰和摇摆,才是带来后续市场风险迅速放大的主要原因。通过各种早期故事概念调研和类型研究,以及在样片和粗剪环节多轮次的观众测试,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判断观众的喜好,而是帮助创作者实现自身长处的放大,以及减少对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宣发阶段,也可以通过对营销策略和物料的检查监测,来聚焦核心营销策略,规范营销动作,引导观众的预期和口碑,让好项目卖的更好,让有问题的项目扬长避短。

“完片风险”及应对:标准前置并尽可能引入各类保险

如何在预算内按时完成项目制作,是保证影片能顺利走向市场的关键。所以行业最为担忧的第二大风险,我们称之为“完片风险”或“制片风险”。

由于国内影视项目的创作者,在项目整体的风险管控方面缺少经验。同时,整个行业各个环节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操作规范,又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导致项目经常会出现预算超支、拍摄超时、项目流产等制片方面的风险,剧组人、财、物损失的传闻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想要降低完片风险,从内部管理来说,需要制片方把标准前置;从外部保障来说,需引入影视保险,例如制作保险、完片保险等。

所谓标准前置,就是在项目开发之前就要尽可能的做好规划和准备。尽量细化剧本、预算和拍摄计划,尽可能的把超时超支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引入影视制作保险和完片保险,则是把风险最大程度的转嫁出去。制作保险针对剧组人、财、物进行保障。完片保险则针对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如资金链断裂、额外开支等)进行担保,保障影片在预算内如期完成。

完片担保完整流程示意图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凡影针对剧组的制片管理,设计解决方案。如今已经推出了针对剧组人、财、物管理的工具平台“众观影云”,并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在平台上为剧组提供7天到一年不等的定制化人财物保险,从制作端协助剧组防控风险。

“合规风险”及应对:项目公司化及个人企业化

“合规风险”一词源自金融行业。随着合规理念的加深,现泛指在公司的内部管理流程中,因未能够与法律、法规、政策等保持一致而导致的风险。

就影视行业来说,合规风险是从这两年开始被逐渐重视的风险,其触发点就是去年底今年初的税务稽查风波。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多为自由职业者,一般无固定工作单位。而行业专业财税人才缺乏,又普遍缺乏对项目进行早期系统性梳理和风险管控的意识。这些现状造成整个影视行业在合规问题上的隐患。

不过,税务问题只是合规风险中的一部分。影视行业合规风险存在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国内影视项目运作模式造成的

目前行业多以制片或宣发公司为主体,下分不同项目组。项目之间,项目与资方之间,项目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主体极度不清晰,导致影视项目无法拆分出明确的权利主体,从而埋下法律隐患。而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借鉴成熟市场,成立责权明晰、独立的项目制公司或许是唯一的途径。

在好莱坞,比较通用的是“SPV”模式(即合伙人制项目公司)。项目以独立公司的身份分别和出资方签署投资权益协议,和制作方签署委托制作协议,以及和发行代理公司签署发行代理协议,如此可以令项目各个权益链条的上下游变得非常清晰。而作为行业中的个人,则可以通过成立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规范化财税管理,把合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成熟市场项目制公司上下游结构(SPV模式)

以上三大风险类型其实还涵盖了多个风险点,在脆弱的中国影视行业形成了一条“风险链”,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牵一发动全身前几年,影视行业是“大发展”的代名词,大量热钱涌入,犯错成本极低。而在回归理性后,“内容为王”不仅仅是市场口号,而是需要更切实的运作模式更新来应对整个行业的未来。

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行业服务闭环

曾有多位影视行业资深从业者提出,中国的影视行业存在“隔空盖楼”的情况。言下之意就是基础不牢,当行业的外部冲击加强,对于整个产业体系的内部来说,任何波动就会极其“敏感”。

控制风险,显然成为了新基础设施服务的一个关键词和出发点。

作为最早的入局者,凡影已经通过前期的故事概念测试,中后期的样片观众测试,到营销阶段的营销物料和营销效果检查等一系列科学调研体系,帮助100余家文创公司近300个影视综艺项目把控市场风险。

但作为行业企业服务公司,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能够帮助行业解决整个链条上的风险,打造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基于此,凡影开始谋求围绕解决整个行业的“风险”进行服务转型,更加强调风险控制的“功能性”。

凡影:打造文创行业服务闭环

如今,除了被行业广泛认可的市场咨询服务以外,凡影的项目管理工具、财税管理工具、敏捷调研工具等工具型产品也在陆续推出。

同时,我们还会持续不断向行业输出干货知识,通过不间断举办财税合规答疑沙龙,以及影视行业风险管理研讨会,邀请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财税法专业人士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促成行业面对面的交流,以自身产品对于风险管理的“覆盖”来应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多维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