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这部剧,之所以20多年来观众好评如潮,直至被奉为经典,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剧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心理十分贴合现实生活,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真实感,能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 ![]() 就拿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来说吧。 既然康熙决定复立胤礽太子名位,却又为何不将与太子私通的郑春华直接处死,而只是暗中下令打掉她肚子里的野种,把她发配到辛者库当奴婢呢? 其实,这是康熙在下一局棋。 在这局棋中,郑春华这枚棋子,牵动着所有有心角逐皇位的阿哥。拿她当考验皇子的试金石,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也正是郑春华身上这点仅存的利用价值,才使得她在康熙跟前,侥幸留下了一条命。 ![]() 康熙晚年,夺嫡之争早就已经在暗中进行。前半阶段,大体围绕着拉太子胤礽下马展开。 太子胤礽最为疏忽大意的地方,是他不知道自己身为太子,一举一动都放大在聚光灯下。 尤其是在九子夺嫡的激烈竞争背景下,其他皇子阿哥多数都巴不得捏住他的小辫子,一把拉他下马,然后换他们自己取而代之。 太子首先在乾清宫议政时,对黄河水灾和赈济灾民一事上毫无应对之策; 继而又在清理户部欠款时,暴露出太子是最大的债主,且为了还欠户部的钱卖官纳贿; 接下去在太子负责管理的刑部,竟然又发生了任季安花钱买命,拿张五哥顶罪砍头的惊天冤狱。 这一桩桩一件件,使得康熙对太子极为失望,但康熙仍然选择原谅和庇护太子。 这一点从康熙了结刑部冤狱的最终处置上,可见一斑。 张五哥顶罪替死,与案件有牵扯的官员,从县、府、州、道,直至刑部全都做出了处理,但却始终没有问责太子这个掌管刑部的直接负责人。 ![]() 压死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还是他和郑春华的私通。 当康熙在木兰围场,无意中撞破太子在郑春华房里时,那股子做皇帝和当父亲的自尊,瞬间崩塌。 但康熙最终还是没有踏进房门、捉奸在床,而是将被图里琛勒死的,为太子在门口把风的贴身太监何柱儿丢在门口,以此告诫和警示太子:你的丑事有人知道了! 更让康熙细思极恐的是,身旁的人几乎都知道太子和郑春华私通,可大伙就是不言语不吱声,把他这个皇帝当泥菩萨哄着供着。 ![]() 在康熙撞破之前知道内情的,最明显莫过于康熙身边的贴身侍卫图里琛和德楞泰。 当喝了鹿血饶有兴致的康熙,晃晃悠悠来到郑春华的房外,看到窗户上透出的两个人影,便立马心生疑虑觉得这里头不对。 圆滑的图里琛知道这次是瞒不过去了,耍鬼头一溜烟跑去角落里,掏出家伙假装撒尿,想侥幸撇开这桩差事。留下德楞泰硬着头皮顶上,拉着康熙的胳膊说了一句:
一番好心惹来康熙的一个大巴掌:
等到图里琛拽出门口把风的人时,康熙仔细一瞧是胤礽的贴身太监何柱儿,便完全明白过来了,郑春华房里的是太子! ![]() 知道自己和郑春华私情败露的太子,第二天火急火燎得来找老四、老十三,想讨个应付眼前困境的主意。 老四听了邬思道的话,没有现身去见太子,由着老十三先去探探太子的口风。 太子也明白老四故意躲着他,深知大难临头的他六神无主,情急之下居然跪倒在了老十三跟前,为的就是托付家小。 仔细琢磨这时候老十三的回答:
里头信息量可就多了,“还有她”,“她”是谁?还能是谁,郑春华呗! 可见,老四和老十三此前,也十分清楚太子和郑春华的私情,也和图里琛、德楞泰一样,装作不知情没有说破。 ![]() 再来看看老八这头。 小编把线索先快进到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过了一段时间又恢复他太子名位后的情形。 当太子逼着老十三去杀郑春华,老十三用假死之计救出郑春华时,立马被八爷党安在辛者库的眼线知晓,报到了老八、老九、老十跟前。 这个时候老九讲了一句话:
再加上老十那句:
“替老二在作孽”、“不要脸的贱女人”,这样的口吻,显然透着他们知道太子和郑春华私通的内幕。 回过头来看,热河八大山庄那晚,老十四伪造太子调兵的手令,恰恰是康熙撞破太子和郑春华私情之后,这难道是巧合? 肯定不是!不仅不是,而且这是八爷党尾随着康熙的动态,看准时机给太子捅的致命一刀。 这一刀真是又狠又准,不知内情的康熙,果真当即先在内部宣布了要废太子的决定。 若不是张廷玉提醒康熙,调兵手令可能存在着猫腻,说不定康熙这次真就一棍子打死了太子。 ![]() 热河山庄到太子第一次废而又立期间发生的这一切,让康熙心里头对底下的情形,大致有了个框架。 所以在接下去对郑春华的处置上,康熙就注入了极深的帝王心术,很是高深莫测。 康熙复立胤礽的太子名位,赐死了郑春华父母。而对郑春华本人,则只是堕掉了她肚子里的野种,发配她去辛者库洗衣服。 康熙这是故意卖个破绽,在试探周围所有人的反应。 一试探太子,看他经历废而又立的大起大落,是不是真能洗心革面、端正言行,做一个合格的太子; 二试探其他皇子阿哥,看谁即将在郑春华身上做文章,打太子的主意。 哪成想,后头又牵出个江夏镇血案和《百官行述》来。 ![]() 试探结果: 太子第一个冒头。 为了得到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需要拿释放刘八女做交换;为了释放刘八女,需要掌管刑部的老十三配合;为了老十三配合,需要拉老十三下水;为了拉老十三下水,需要促成老十三暗杀郑春华,手里头沾血乖乖听太子的话。 ![]() 四阿哥胤禩第二个冒头。 老四、老十三、邬思道谋划,用假死之计救出郑春华。继而调动年羹尧剿灭江夏镇,得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和任伯安在万永当铺寄存《百官行述》的当票。接下去又派出李卫卖假当,抢先夺得《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老四当着诸位皇子阿哥,和上书房大臣马齐的面一把火烧了。但那封太子密信,老四却偷偷留了下来。 ![]() 八阿哥胤禩第三个冒头。 八爷府上的胡管家,用一个妓女给四爷府里的高福下了套。邬思道将计就计,让高福把太子密信“偷出”递到了八爷手里。老八让老十四将信交到康熙跟前,直接促成了太子的第二次被废。 ![]() 这些人里头,太子指使老十三暗杀郑春华,阴谋夺取《百官行述》掌控朝廷官员,让康熙彻底寒了心,所以第二次废了他。 老十三协助太子暗杀郑春华,又私自派兵剿灭江夏镇。康熙圈禁了他,为的是免得他做出什么难以收拾的事来,连累到后头的四阿哥胤禛。 老八得了太子密信,不大大方方上交康熙,却拐弯抹角让老十四传递,一心只想着拉太子下马,在康熙眼里也没能够留下好印象。 只有四阿哥胤禛,从头到脚没有留下破绽。 ![]() 暗杀郑春华、血洗江夏镇,是太子和老十三干的;《百官行述》,他大大方方、光明磊落烧了;太子密信,是老八和老十四捅到的康熙跟前。 因而,这场康熙设的局,太子、老八、老十三都沾了灰,只有四阿哥胤禛一人完美通过了考验,在夺嫡之争中赢面越来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