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最大皇陵,墓主竟不是皇帝,规模堪比北京十三陵,却少有人知

 昵称535749 2019-04-17

众所周知,陵墓一般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按照中国社会丧葬方面的传统,侍死如侍生,生前帝王享受过的奢华生活,死后也要如此。所以,但凡皇帝的陵墓通常规模都很宏大。据统计,目前中国大地上有迹可寻且时代明确的皇帝陵墓共有100多座,其中,以明清皇陵最为出名数量也最多。说到明朝陵墓,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北京的明十三陵。实际上,在明朝还有一座陵墓,其规模堪比北京十三陵,是明朝最大的单体皇陵,却少有人知,你知道是哪座吗?

它就是明显陵,其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占地面积183.13公顷,是中南六省中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也是中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该陵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既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既1566年,历时47年建成。和其他帝王陵墓不一样的是,明显陵中安葬的不是皇帝本人,而埋葬的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其“一陵两冢”的合葬陵寝结构,在中国历代王陵墓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个孤例。

从明显陵整座建筑格局来看,整个陵墓就像一个巨大的“宝瓶”,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是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为环护,中间台地有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整体分为内外罗城。其中,外罗城依山势而建,高6米,宽1.8米,周长3438米,纵深1656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蜿蜒起伏,雄伟壮观。外罗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内明塘之北为内罗城,这里是陵寝的重要祭祀场所和帝后寝宫重地,内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陵恩门、明楼、茔城、瑶台等。

走进明显陵你会发现,在新、旧红门的左右两侧各立有下马碑,碑上刻有严嵩手笔,新红门西侧的就是外明塘。门内有石板铺成的神道,直抵内城,穿过旧红门,过了越御桥你就看到一条长达290米的龙麟神道,该神道不是笔直的,而是呈弯曲龙行状。在神道的两旁则排列有数十尊石像生,蔚为壮观。走过龙形神道,跨过御桥你就会看到圆形的内明塘,据说水塘下就是进入显陵地宫的入口,走过内明塘,我们就来到了内罗城的入口棱恩门。

让人遗憾的是,进入内罗城你会发现这里的很多建筑就只剩下石基或残垣断壁,据了解,它们都是被明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所烧毁。如今,从祾恩门两侧的遗存下来的精美琉璃影壁墙中,还能依稀看见当年明显陵精美宏伟壮观的景象。过了祾恩殿,你就会看到明显陵的标志性建筑明楼,这里是悬挂陵名牌匾和树立圣号碑的地方。其中,圣号碑身上的“恭睿献皇帝之陵”七个大字为嘉靖皇帝亲笔所书,苍劲有力、气势浑厚,是陵园之瑰宝。

在明楼的后面,就是整座明显陵中最为神秘的地方双茔城了。茔城分前后两圈城墙,中以瑶台相接,平面如哑铃状,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母就埋葬在这双茔城的两个坟冢中。为什么要修两个坟冢?据史料记载,朱厚熜当了皇帝以后,不仅将他的父亲追尊为皇帝,而且有意将其父的陵寝显陵迁往北京,这一想法却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后来,嘉靖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决定将其母梓宫南附显陵,于是就形成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一陵两冢”。

这座天下独一无二的帝陵,其主人朱祐杬生前没做过一天皇帝,却在死后被儿子追尊为皇帝,这也让显陵成为了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让人庆幸的是,这座历经500多年历史的皇家陵墓,虽然地面建筑毁于一旦,但地下陵寝至今未发现有被盗情形,保存完好。2000年,明显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