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机者雅各布•利特尔——《华尔街回忆录》《伟大的博弈》札记一

 昵称15ssP 2019-04-17

因为讲财经新闻涉及到资本市场,最近一段时间将几年前读过的有关华尔街的著作重温一遍,其中两本就是美国亨利·克卢斯的《华尔街回忆录》和美国商业史作家戈登的《伟大的博弈》,重读后获益颇丰。

资本市场是人类欲望激烈博弈的斗兽场,它将人类的贪嗔痴疑慢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为了攫取暴利,资本场域中人将欺诈、虚伪、残忍、无耻变着花地用到能来钱的所有大街小巷犄角嘎啦,创造出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演绎出种种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血拼剧情,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是很难领会其中奥妙的。

美国好莱坞和美剧类型五花八门,唯独讲资本市场的商战片商战剧凤毛麟角,著名者仅有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后来有续集),2016年的《亿万》(Billions),原因即此。

亨利·克卢斯《华尔街回忆录》以前浏览过,完全没感觉,最近通读一遍,终于读出了意味。

《华尔街回忆录》的作者简介说:亨利·克卢斯(Henry Clews,1834-1923)是19世纪末华尔街的代名词,以创新著称,在华尔街首创通过广告和降低佣金的方式来促销股票和债券。曾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为联邦政府融资,帮助格兰特将军连任总统。

我上网百度此人,全部都来源于此书的简介。而其他的有关华尔街历史的书籍似乎都没见到此人的描述。因此此人到底如何,暂时不做评判。

《伟大的博弈》的作者约翰·S·戈登是美国作家和经济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过去的20多年里,他作为全职作家,著有《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19世纪60年代的华尔街历史》、《汉密尔顿的赐福——美国国债的兴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该书获得各界广泛关注,美国CNBC还专门为此书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专题报道。

由于戈登家族与纽交所的因缘,而他又是毕业于强盗资本家范德比尔特出资创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其立场有着明显的为华尔街歌功颂德的倾向。

这样,我们再来读这两本书,就可以知道,其中讲述的股市中的尔虞我诈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由于这两本书一部是市场中人的回忆录,一部是通俗历史读物,因此,这两本书的价值在于对于当时资本大鳄的具体感性的描写,可以让我们部分还原当时的场景,让我们对美国华尔街1860年代到1910年代50年的资本市场史有一个切身体会。

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对股市操纵的描述,这写描写让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部华尔街史,就是一部证券操纵史

下面仅谈雅各布·利特尔。

戈登给雅各布·利特尔定位是“华尔街第一位伟大的投机者”,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完全依靠自己对市场变化趋势的准确判断进行投机,从而赢得巨额利润。

和我们现在说的价值投资不同,利特尔干的是在短期内利用市场波动获利。他确实是投机而不是投资。

对此,戈登做了如下评论:

投机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名词,至少在华尔街以外的地方是这样的。投机者经常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寄生虫,他们并不创造财富,但却能从中牟利。当然,经纪人们很乐于看到人们热衷于投机,因为他们可以借此进行频繁的交易为自己增加大量的佣金。但是,这些投机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交易量,增加了市场的参与者,而这恰恰有助于确保市场产生最公正的价格。但是'投机者'一向是华尔街上一切不幸的'替罪羊',他们总是会被指责为每一次市场狂热以及必然随后而来的熊市的罪魁祸首。

这些熊市阶段也不可避免地激怒那些对市场运转不甚了解的人们,他们想方设法将投机活动从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清除出去。可是,即使受到日益严厉的监管和各种'歧视',例如短期资本利得需要交纳高额的赋税,投机活动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还日渐繁荣,这足以证明在适当的监管下,投机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顺应市场要求的。另外,投机,很像色情,给它下个定义或许很难,但明眼人却一眼就能辨别出来。正如20世纪初伟大的英国金融家欧内斯特·卡塞尔(Ernest Cassel)爵士所说:'当我年轻的时候,人们称我为赌徒;后来我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我成为一名投机者;而现在我被称为银行家。但其实我一直在做同样的工作。'

美国资本市场是全世界最能体现亚当·斯密“看不见得手”理论的一个场域了,从1792年一帮股票经纪人签订了《梧桐树协议》算起,到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位任总统,在140多年时间里,美国资本市场就是一个一群资本大鳄尔虞我诈、方生方死的欲望斗兽场,政府基本没有监管,全凭市场中人自律。

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戈登对投机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为什么美国精英主流经济思想一定是自由主义思想,倡导私有化,强调政府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经济运行,放宽对金融业的监管乃至去监管的原因了。

雅各布·利特尔是马萨诸塞州纽伯里波特一个造船匠的儿子,出身草根的他却很有投机天才。

1817年,利特尔在华尔街悄然登场,这一年,伊利运河动工,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成立,黑球航线公司(Black Ball Line)开始运营,这是首家横渡北大西洋的客运公司,定期往返于纽约和利物浦之间。

1822年,利特尔建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1825年成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会员。

利特尔是空头大佬,1835—1946年是利特尔辉煌时期。但他在纽交所脱颖而出却是做多莫里斯运河股价。

1834年,市场飞速上涨,莫里斯运河是龙头股,但利特尔已经知道华尔街的许多大玩家已经卖空了这只股票。

利特尔组织了一个投机者集团暗地里大量购买莫里斯运河股票。当卖空者为了交付股票而到市场上购买莫里斯运河的股票时,发现所有流通股都在利特尔手里。

利特尔以大约10美元的平均价格买进股票,在一个月内,股价达到185美元。

利特尔保持了20多年的鼎盛状态,其间三次破产,但都咸鱼翻身。1857年,股市崩盘,利特尔在第四次破产中彻底出局。

结合《华尔街回忆录》《伟大的博弈》两本书对利特尔操纵莫里斯运河股价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利特尔之所以做多成功,是因为一来当时莫里斯运河股票的盘子不大,容易操控。二来,利特尔秘密组织了一个多头机构,调动了大量资金卖光了几乎所有的莫里斯运河股票,当他们垄断了这只股票后,在当时几乎没有监管的纽交所,这只股票的价格当然就完全在他们掌控中了。

那个时代,真的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那是美国股市野蛮生长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市场里,效率是唯一的风向标和评判标准。

戈登关于投机的评论就是在这样一个维度上做出的。

在这种博弈中,大家信奉的就是“愿赌服输”。

换成老子的话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用李贺的诗来说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只不过,即使“伟大”如利特尔,也最终在1857年破产出局。

这就说明,在这样一个场域中,没有人是“天”,没有人是从头到尾的“圣者”。

既然每一个人都有凡庸的一面,被淘汰就是命定。

戈登《伟大的博弈》睿智之处在于,他既写了利特尔的辉煌,也写了他的黯淡收场,他还引用了1860年代商业史作家威廉·沃辛顿·福勒的一段话来描述利特尔式的人物结局:

凡是到过交易所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些经常光顾市场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曾有过幸福时光,但他们把他们的钱遗失在了华尔街,他们每天都来到这里,似乎希望在同一个地方找回失去的金钱。这些人是市场的幽灵,他们用毫无光泽的眼睛瞪着报价牌,用干枯的手指着它,似乎在说:'这些都是你们干的!'他们拥挤在大门旁,在交易所的大厅出入,破烂的衣服,褪色的靴子,蓬乱的头发,他们从不洗澡,不刮胡须,憔悴的脸上挂着的笑容比眼泪更令人心酸。

只有如此完整地再现,才能将美国资本市场的真实面相表达得真实、深刻,才能发人深省。

最近我读了包括《华尔街回忆录》《伟大的博弈》在内的中美两国的资本市场史书中,资本大鳄得善终的凤毛麟角,结局五花八门:自杀、入狱、破产、生病……

因为,上天生人,并不是让人只为求财的。

求财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完整的人还有别的方面:慈悲、布施、亲情、友情、爱情、尽忠、尽孝、思考、享受人生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