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 | 有些人并不适合推拿 你被排除在外了吗?

 学苑中医 2020-11-09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常见病

中医推拿疗法

第8期 颈椎病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人人会按摩》健康生活丛书,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极其复杂。根据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分型如下:

1.神经根型:颈项疼痛,向枕部或肩及上肢放射,伴有麻木感,并可出现枕部或上肢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弱等症状。

病变在第三、四颈椎间隙以上:颈部疼痛,并放射至后枕部,枕部感觉障碍且有麻木感。

病变在第四、五颈椎间隙:颈根部疼痛,经肩顶沿上肢桡侧至腕有放射痛及麻木感。

病变在第五、六颈椎间隙:项背疼痛,上肢桡侧至拇指,食指有放射痛及麻木感。肩胛内上缘有压痛。肱二头肌肌力减弱。

病变在第六、七颈椎间隙:颈背疼痛,沿上肢后侧中央至食、中指有放射痛及麻木感。肱三头肌肌力减弱,腱反射迟钝。肩胛骨内缘中部有压痛。

病变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隙:痛麻感沿上肢尺侧至无名指、小指。肩胛骨内下缘有压痛。

以上为单个脊神经根受压的表现,在临床中,往往可见多节颈椎发病,症状较复杂,要进行综合分析。

2.椎动脉型:颈肩痛或颈枕痛与神经根型大致相同。但可伴有其他症状。

(1)脑部缺血症状:头部转到某一位置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症状。头部改变该方位时,症状即明显好转或消失。

(2)反射性脑血管痉挛,引起偏头痛、头晕。

(3)脊髓束症状:肢体突然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或猝倒,猝倒时一般无意识障碍。

3.交感神经型:此型症状较复杂。

(1)眼部症状:眼睑无力、视物模糊、流泪、眼冒金星等。

(2)头部症状:头痛、头晕、颈枕部痛,转动头部与症状无明显关系。

(3)心脏症状:心率失常、心前区疼痛等。

(4)周围血管症状:由于血管痉挛或扩张引起肢体发凉或发热,局部皮温下降或上升,有刺痛感。

(5)出汗障碍:局部肢体或半侧身体多汗或少汗。

4.脊髓型: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

5.颈前刺激反应型:食道不通畅,咳嗽、声嘶等。本类在临床上极少见。在临床上经常可见混合型,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型混合出现,应注意进行综合分析。

[检查]

1.神经根型

(1)颈部肌肉紧张,生理前凸减小。

(2)压痛。在病变节段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有压痛。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感觉改变:神经根刺激较轻,时间较短者,在体表分布区出现感觉过敏;神经根受压较重或时间较久者,感觉减退。

(6)X线所见必须与临床表现一致。

2.椎动脉型

(1)在头部活动到某一方位时,即可出现症状,改变该方位,症状即缓解。

(2)X线片,正位可见钩椎关节侧方有骨质增生;斜位可见椎间孔变小。

(3)特殊检查:椎动脉造影。

3.交感神经型:无特殊检查。

4.脊髓型

(1)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

(2)腱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腱反射亢进。

(3)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

(4)病理反射:霍夫曼反射、巴宾斯基反射阳性。

(5)特殊检查:脊髓造影或蛛网膜下腔造影。

[诊断原则]

1.临床表现及X线所见均符合颈椎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X线无异常改变,在除外其他病变前提下,也可诊断为颈椎病。

3.无临床症状,虽然X线所见符合颈椎病的改变,也不能诊断为颈椎病。

[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整复。

[操作步骤]

1. 舒筋通络

取穴:风池、缺盆、肩井、天宗、肩髃、曲池、小海、外关等穴。

风池穴

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缺盆穴

取穴方法:缺盆穴位于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肩井穴

取穴方法: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天宗穴

取穴方法: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

肩髃穴

取穴方法: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曲池穴

取穴方法: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小海穴

取穴方法:位于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关穴

取穴方法:外关穴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操作:病人坐位,用轻柔的揉,拿等手法在颈椎两侧肩胛部及上肢治疗约3分钟,以加强局部气血运行;然后用较重的拨筋法,分筋法,在上述部位治疗3~5遍,以解除肌肉的痉挛;再点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伴有上肢麻痛者,按拨极泉穴2~3次,小指麻痛重者,弹拨小海穴2~3次,伴有头痛,头晕者,增加头部手法。最后,用指间关节拔伸挤压法逐次操作于各个手指。

2.拉宽椎间隙: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颈椎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宽,以扩大椎间孔;同时,为纠正颈脊柱力学平衡创造条件。本法适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慎用。

3.理筋整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选用压肩推颈法,旋转扳法或定位扳法等方法操作,以达到调整关节紊乱,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组织黏连的作用。对于年老体弱,颈部僵硬者,可让病人仰卧,肩后用枕垫高。医生立于床头,右手紧托病人枕部,左手托住颌部,将病人头部自枕上缓缓拉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度角,持续牵引1~2分钟,然后轻轻将头向左右旋转和前后摆动,此时往往可听到整复时的弹响声。

4.调经理气: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或揉法在颈椎两侧往返操作数次。再用直擦法治疗颈椎两侧,以透热为度。

[按语]

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按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按摩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效果较为显著。对脊髓型和高血压及血管硬化的病人,不宜使用后关节整复手法。临床上治疗本病手法繁多,方法各异,但不论用那种手法治疗,均宜轻柔,切忌暴力。在用颈部扳法时,不可强求“弹响”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