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究竟是什么?既不是数字思维线性的推进,也不是按照工业的思维线性推进,而是将两者融合,按照新的规律发展。不是一个替代一个,一个吃掉一个;而是变轨、是融合,是融合交汇产生的新状态。数字红利有其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是谬误。真理往前一步是谬误。不管秉承传统产业的模式,还是今天网红的数字红利思维方式,沿着一个方向线性外推都是谬误。 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是数字成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就是大数据。如果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去看,大数据思维是错误的。大数据的量大,传统方式无法处理,类型多。土地是生产要素,是当土地用作农业、工业、商业活动时,而不能泛泛地说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是生产要素;资本是生产要素,当它参与一个个经济活动时,不管是生产、流通还是生活,连接在一起时资本才是生产要素;科技是生产要素,但它一定是和具体的产品、材料、工艺过程和生活方式的模式连接在一起,科技才成为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数字是小数据,就像科技、资本、土地、劳动和经济活动连接起来一样。只要和一个具体的经济活动连接起来,它就是小数据。是围绕这个活动所需要的数据,让这个数据使原来的过程活动有更高的效率和加持。 数据思维大还是小,虚还是实。我们说数字产业化是大而重要的,并不是没用。要从数据中寻找其价值,但产业数据化,要用一个个具体问题构造解决问题的数据,这是生产要素的本意所在。 至于变革,要与变轨和融合结合在一起看,而不是只朝一个方向看。有人说过“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无知,是因为故意自信”。在两个轨道上故意自信,就可能变成猪。历史在变革中前进,CIO面对这样的变革,核心问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样的变革中CIO要像过去几十年一样,引领社会的潮流和进步。转型了,变革了,CIO能否继续引领,这时候需要提升能力,明确方向,把握发展的本质,还要有定力。尤其是今天真风、假风都在刮,没有定力就容易出问题。 当下正处在变革的年代,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字化转型使得经济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数字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未来就会像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一样,信息经济将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 身处这个时代,作为CIO,需要把握本质,必须认真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网络思维,要把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的思维融合起来,结合在一起看网络、看平台,看连接。 二是数据思维,不能泛泛地谈内容为王,而是要真正关注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一样重要。 三是共享思维,共享并不能成就一切,在社会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专用要比共享拥有更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天技术已经不再是行业应用的主要要素,要告别技术驱动的观念,真正理解变革的本质,找到真正的价值究竟在何处。处在风口之间,要勇当雄鹰,而不要当猪。但愿每位CIO都能成为风口中的雄鹰,借风而飞,翱翔在明天的职场中,并且取得更大的辉煌。 (本文根据杨学山在2019中国CIO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数字经济有三大里程碑:第一个是从第三次浪潮到大数据。阿尔文托夫勒40年前写了《第三次浪潮》,他认为第一次浪潮是农业社会,第二次是工业社会,现在正面临人类发展阶段的第三次浪潮。1980年时他说互联网是一个舞台,真正创新的主角是大数据。可以用小数据解决问题是最好的,但现在无法确立小数据,小数据无法处理,只能依靠大数据。大数据也可以转化为小数据。如果能确定小数据,最好用小数据,小数据是点到点的。现在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模糊现象、随机现象甚至是混沌现象,不得不用大数据思维来考虑。第二个里程碑是从数字地球到数字经济。第三个是数字经济的里程碑。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会上提出全球性《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具有里程碑意义。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要“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数字经济的三大法则: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和达维多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是指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个人认为不一定要平方数这么精确,这么精确的法则会变成教条。摩尔定律是指计算机硅芯片处理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减半。多数人认为摩尔定律不适用,现在进入后摩尔时代。 达维多定律是指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的就是自己的产品。这个定律典型存在于手机行业,否定自己,推出新的产品,才是唯一出路。 这三个法则不能定量衡量,只能定性理解。包括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等特征。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都是数字经济应用的典范。数字经济,首先要落实到数字产品上。做数字经济必须有数字产品,以数字产品为核心才能形成数字产业。要做数字产品、数字产业必须有数字技术,没有技术,产品研发不出来,无法形成产业。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是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就变成空中楼阁。前段时间很多人争论是“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单向思维走不通,其一现在必须变轨。其二要融合。融合不是简单的延伸,而是变轨和融合。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二是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实体化非常重要。把实体经济数字化,需要双向。可以从两个角度发展数字产品:其一把数字技术产品化,很多数字技术现在已经做成了产品。其二,把传统产品数字化。 数字经济有8个发展趋势。第一,数字经济要与创新结合。要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把数字经济与创新设计、技术有机融合,这点很关键。第二,数字经济要和物联网技术结合。第三,数字经济要与大数据结合。第四,数字经济要和机器人结合。第五,数字经济要与虚拟现实结合。第六,数字经济要与模式设备技术结合。第七,数字经济要与精准生产相结合。第八,数字经济要与有机工程结合起来。 (本文根据谭院士在2019中国CIO峰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