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轻风无意 2019-04-18

上文简介:英国皇家空军军医官艾丹·麦卡锡1942年3月在爪哇被日军俘虏后,辗转于各个战俘营受尽折磨,随后他历尽艰险经海路被运往日本本土长崎,等待他的将是更恐怖的命运。

长崎的末日蘑菇云

在长崎,包括麦卡锡在内的一群盟军战俘被交给了强制劳动营,派往附近山上的煤矿工作,这个煤矿专为海港上一座修建中的航空母舰船坞提供燃料。每天早上5点,战俘们起床站队点名,早餐是米粥,半小时后他们列队前往煤矿,下午5点30分回到营地。就寝是在晚上9点,这是他们捉虱子行动开始的时间,如果谁惹到了看守或是领班,会被一种竹棍打头。麦卡锡回忆说:“这真是地狱般的回忆。想一想,就算你很快睡着了,第二天醒来这一切还是得重来一次。”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非常难得的长崎煤矿战俘合影,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没有熬到战争结束。

转眼间麦卡锡已经被俘3年,现在他们根本没有士气可言,常年的劳作和莫名其妙的打罚,使得人的精力早已耗尽,疲惫不堪。很多人整天一句话不说,每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活下去,而有的人甚至连活下去的愿望都没有。由于营养供应的极端匮乏,战俘们个个骨瘦如柴,一些一米八十多的人还不到一百斤重。现在是1945年的春天,就算他们能熬过这个夏天,也不可能度过下一个冬天。除非有什么奇迹发生,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1945年以来,美军的空袭还在不断升级。麦卡锡经过几年的耳闻目染也懂一些日语,他从朝鲜籍看守的谈话中偷听到硫磺岛已经被美军攻陷,冲绳岛战役正打得如火如荼。这些消息给他们带来了一丝慰济,不过没什么实际意义,生活还是要面对现实。近来从煤矿回来后,他们被允许挖一种深1.5米、长宽各1米、上面覆盖着水泥顶盖的防空掩体,而在此之前,战俘们一直担心自己会被美军的炸弹炸死。

一个战俘死后,尸体会被火化,骨灰装在一个写有他的名字、所属编队和序列号的小盒子里。每两个星期战俘营会收集一次骨灰盒,集中送往长崎天主教堂的地窖,当麦卡锡在圣坛旁放置骨灰盒时,旁边会点上供奉的蜡烛。伴着蜡烛的红光,他和其他同伴都跪下,用英语和荷兰语念祷文。

进入夏季之后,日本人又命令战俘们挖坑,尺寸比以往的防空掩体要大得多,深度大约2米,长宽都是6米。日本木匠在旁边不远的地方搭起木台,为了迷惑战俘,木台看起来像一个机关枪掩体的底座,而不是为绞刑准备的木架。日本人知道,如果让战俘们知道这坑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坟墓,肯定会引起骚乱。就在日本人准备对长崎的盟军战俘进行“最后解决”的前夕,美军则提前将这座城市变成了恐怖的人间地狱。

1945年8月6日,50架美国轰炸机空袭长崎,一些炸弹落到了部分盟军战俘劳作的航母码头。接下来的几天,战俘们的任务是清理轰炸后的碎石。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执行长崎核轰炸任务的B-29“超级空中堡垒”——“博克之车”号(bocks car)。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投掷在长崎的原子弹“胖子”(Fat man),TNT当量为2.2万吨,图为保存在博物馆中的1:1仿真模型。

8月9日,麦卡锡清楚地记得那天天气非常晴朗,能见度很好。他看见先后有两架四引擎轰炸机往南飞行,在高空中留下了8道水汽痕迹,过一会儿有一架转回来飞向长崎。他们挤进了防空掩体里,有几个战俘则没有躲起来,一直在那站着盯着飞机看。麦卡锡听见一个声音在喊:“飞机投下了一个带着三个小降落伞的东西!”然后,一道蓝光闪过,伴随着刺眼的镁光,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把混凝土建筑都能撕裂的强烈冲击波,再后来就是长久的沉寂,一种让人恐怖的安静。一个澳大利亚人伸出脑袋看了看四周,又猛地缩了回来——他的脸都吓白了。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升起在长崎的恐怖之花——蘑菇云。

战俘们都涌向出口,然后呆呆地站在外边:整个营地消失了,木棚屋成为了炭化的灰烬,尸体到处都是,砖砌的守卫室也塌了。现在他们能看见对面山谷的情形,以前那里是工厂和大楼,如今只剩下一片扭曲变形的钢梁。营地大门外本是三菱公司的高大建筑,有500名年轻妇女在里面工作,麦卡锡说到:“整座建筑被连根拔起,像一张地毯一样被展开,落在了300米远的地方。很多女工躺在地上跟睡着了似的,没有被烧焦,仍然穿着女式套装,好像等待着回到她们的工作岗位上。”最可怕的是天上连一丝阳光都没有了,一片灰暗,感觉到了世界末日一般。

麦卡锡和其他幸存者沿着山谷往北部丘陵地带走去,沿途弥漫着人肉烧焦的气味和血腥的臭味,燃烧的房屋发出昏暗的火光。数以千计的人在盲目地四处逃亡,希望找到一个安全的藏身之所,受伤和垂死的人在痛苦地哀号,许多人在他们倒下的地方再也不能站起来,这是个真正的人间地狱。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长崎遭受核轰炸之后,整个市区几乎被夷为平地。

麦卡锡害怕当地居民会对盟军战俘实施报复,便告诉日本人他是一个医生,能帮助伤者。他用日本人的方式来减轻他们的痛苦,帮他们处理伤口,对当时的心情他有这样的回忆:“我真的很难过,这就像是审判日的到来。也许是日本人的所作所为触怒了神灵才召来了如此的浩劫,但上天把我们也错误地牵连了进来。”

麦卡锡等人被日本军警送回了他们营地原来的地方,在那里烧焦的战俘尸体仍在原地,还有一些人没死,但双目失明,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的营地搬到了山谷中央,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遇难者的尸体垒在木头上,浇上油,点一把火烧掉。

8月15日早晨,当麦卡锡醒来的时候,发现整个营地的日本人都失踪了。两小时后,看守们穿着他们最好的制服出现,指挥官更是身着礼服,似乎有什么大事要发生。营地的喇叭响起了激昂的音乐,接下来是天皇的讲话,他用低沉的声音宣布——日本投降了。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麦卡锡他们的噩梦终于结束。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军官,麦卡锡也是战俘营里的领导人物之一。他召集盟军各国战俘的主要领导人开了个会,决定马上面见日本指挥官。他们拉响了所有战俘集合的铃声,希望他们配合行动,然后麦卡锡用激动的声音把日本投降的重要消息告诉了大家。麦卡锡回忆说:“我们哭喊着,相互拥抱,双膝跪地感谢上天。”

麦卡锡接受了日本指挥官的军刀,把他请进一间单人的守卫室以保护他的安全。有些战俘情绪激昂,要把日本军官立刻绞死。实际上,战俘们仍处于危险之中,因为美国正规军还没在日本本土登陆,在这里还是由日本人管理着。麦卡锡发布了每日安全公告,任何盟军人员在没有武装护卫的情况下都不准踏出战俘营,也不准酗酒。第二天,一些美国军人空降到长崎,他们在战俘营的周围绘出指示空投的标志,随后食品、药物、衣服都被投放下来。很多盟军幸存者发现很难相信一切苦难都已经结束,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殴打、杀戮、饥饿、病痛,以及近在咫尺的大毁灭,这一切竟然都是真实的现状,而不是一场梦魇。

新生

在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任务报告后,这些昔日的战俘们坐船到了马尼拉,然后登上一艘美国运兵船。麦卡锡觉得很可惜,因为没有英国船迎接他们,但不久他将得到补偿——他们向东航行到夏威夷和旧金山,用五天时间坐火车横穿加拿大,最后如愿坐上“玛丽王后”号客轮回到英国。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玛丽王后”号是当时最大的客轮之一,这艘战前的豪华游轮在二战期间主要负责运送军队。

麦卡锡战后继续在英国皇家空军中服役,直到以准将军衔退役。此后,他和他的妻子一直住在英格兰的诺斯伍德,另外在西科克的班图海湾还有一幢避暑的房子。

麦卡锡一般很少对别人谈起他参加过二次大战,每当回忆起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对日本人却并没有多大仇恨。他对此解释道,日本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背景与西方大相径庭,使得他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离经叛道。在关押期间,麦卡锡的世界观也发生了改变,在其自传《一个医生的战争》(A Doctor's War)当中有这样的描述:“长期的严酷考验结束了,那些光辉的岁月也远去了。即使带着不情愿,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态度。长期以来我都是一天一天地过,庆幸自己在战争中能幸存下来,现在终于可以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了。直到如今我都非常感谢上帝,也感谢那些为我祈祷的人们。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周围事物有了新的理解——去爱我的妻子和孩子,呼吸自由的空气,欣赏一棵被科克的落日余辉所沐浴的大树,品尝美酒,看着孩子们长大,在喜欢的小河中钓鱼,看着破晓的阳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英国军医麦卡锡的二战炼狱之旅(下):原子弹下幸存活到81岁

■麦卡锡的自传《一个医生的战争》,该书详细记载了他的传奇经历。

艾丹·麦卡锡于1995年10月11日在诺斯伍德的家中逝世,享年81岁,死后葬于他的家乡——爱尔兰的西科克。在弥留之际,他还喝了一点他最爱的白兰地,耳边播放着一盘英国BBC电台对他采访的录音,然后安详地迎接死亡,就像一个经历了炼狱磨难的人踏入天堂的大门。(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