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巩义】河绘太极,镇名河洛

 勒马听风 2019-04-18

河洛镇,名取之黄河洛河,有新老之分,也属河洛文化核心圈,位于巩义市东北部浅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以黄河与洛河交汇合流闻名遐迩,是炎黄子孙最早繁衍、生息之地,历史源远流长。

老河洛镇1958年还属城关公社,1961年才析出单设洛沙公社,1963年更名沙鱼沟公社,1983年改河洛乡,1996年8月撤乡始称镇;2005年兼并了南河渡镇的今河洛镇,规模和影响与老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当地人称洛水为清河,黄河为浊河,二水交融互纳处自然成阴阳太极图,堪为奇观。河洛镇南面十里洛水,北依一脉大河,邙山横亘,沟壑奇秀,滩陌平阔,风光旖旎。

清乾隆《巩县志》有八景图传世,清代回郭镇籍举人孙汝工又为八景逐一作诗,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河洛镇自然景色怡人,名胜古迹众多,巩县历史上的八景独占其四,曰什谷异流、洛口春游、邙岭秋色、石窟晚钟。

河洛源头各一山,曾经什谷两相关。

朝宗大海浑无别,会赴平川却有班。

清浊分流争活泼,图书合派尽潺湲。

东过此地探微理,短棹茫茫水色斓。

洛口寻芳何处妍?故园三月景堪怜。

千村香信皆经雨,一路浓阴不辨天。

日射山岚晃翡翠,风腾水面簇沦涟。

年年占尽王孙草,古驿同人解杖钱。

一山斜枕隔黄流,风起砧声向晚愁。

野树萧条惟鸟下,荒村寂寞少人留。

云归白暗津头路,霜落红催冢上楸。

更有牧童吟笛切,夕阳残照总成秋。

石龛峭壁似龙门,震动鲸音细雨昏。

声彻法筵空色相,响通禅理悟风幡。

尝回午夜惊僧梦,直到三更动客魂。

莫怪阇黎鸣饭后,暮钟正寄一丹元。

尝闻黄河与洛河交汇合流美景久矣,惜屡次过境匆匆擦肩。乙未年戊寅月,曾专程携伴一游,心旷神怡印象深刻。

沿途车水马龙,河堤人流如织,拍照赏景各有所取。在神北滩头近洛河处绿茵下,有石碑矗立,书“河洛大王庙”六个鎏金大字,侧后便是祭祀黄守才的河洛庙。河洛庙,又称“河渎庙”、“神北大王庙”、“河洛大王庙”,系砖木结构、明清风格的小院,古朴庄重。

黄守才,字完三,号对泉,洛阳偃师岳滩人。岳滩在伊洛河交汇处,号称夹河滩,时人饱尝水患。黄守才少有大志,一生善治水济民,在家乡一带,其降水传奇很多,已和大禹相提并论,称“活河神”。公元1635年,谷水、洛水泛滥成灾,经黄守才连续两天治理,洪水知趣而退,人皆奇之。黄守才治水的本领功绩,《河南府志》、《洛阳县志》及《偃师县志》等均有记载。清乾隆年间,去世70多年的黄守才被皇帝敕封为“灵佑襄济王”,开始真正走上神坛,人称黄爷、黄大王,河洛地区感其恩,建祠立庙纪念甚多。

当地人说,因 “大王庙”位于河岸边,有神灵护佑,镇邪作用明显,即使河水爆涨,河堤一概固若金汤,皆没侵吞淹没之忧,难怪有“神堤”之称。在靠近黄河与洛河交汇合流附近题“和谐”二字巨石,朱红醒目,寓意美好。

时春和景明,杨柳吐秀,迎风摇曳。洛河过处,水草丰茂郁郁葱葱,岸芷汀兰花香四溢,河水青橙碧透,流速平缓,波澜不惊,有钓者悠闲自乐。极目前顾,目之所及似馄饨一片,正水天一色,见黄河洛河热烈拥抱,一线排开,蔚为壮观。近观二水阵线分明,但见洛水直奔黄河,在河口与黄河激烈碰撞,后退再碰撞,如此反复,扬起微澜。那黄河经小浪底洗礼,虽稍净仍本色难脱,一路流来畅通无阻,初视洛水为不速之客,始排斥,久之才无奈妥协,双方相拥互裹匆匆而下。二水交融旋涡迭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半青半黄互为阴阳,天成一幅太极图,自然造化真鬼斧神工也。

《易传·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的是龙马于孟津负图献伏羲,伏羲依此演八卦,后为《周易》;神龟于洛河驮书献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竹书纪年》则讲黄帝在河洛修坛沉璧,受龙图龟书。近年又有新论点,指人族伏羲正是通过河洛交会的自然现象,才触发灵感,创造出太极和八卦。凡此种种,但均肇始发端自河洛地区,并最终产生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河洛文化。

传说河洛镇东洛口村的伏羲台遗址,是据先秦典籍记载,黄帝、伏羲、尧、舜、禹等在洛汭“修坛沉璧”,祭天祭川所设。现存遗址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内含遗物丰富。

该遗址周围有滩小关遗址、花地嘴遗址、洛口仓遗址、仓西遗址等广泛分布,系河南省级保护单位。其中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土层坚硬,形势险峻,战略作用十分重要。因有水运之便,逆洛河可达东都洛阳,逆黄河可达潼关、长安,顺水下可达山东至海口,再经大运河,还能南到江苏、浙江,北到河北等地,粮食物资好从容调度,以应不时之需。

除了遗址多,河洛镇的石窟也十分有名。石窟寺,在河洛镇寺湾村,是北魏继洛阳龙门石窟后又开凿的一石窟,初称“希玄寺”,唐初改称“净土寺”,宋代再改为石窟寺,现存五窟,3尊摩崖大像,256龛,7743尊佛像,碑刻题记200余块,规模虽小,到也精致玲珑,惟妙惟肖,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河洛镇,在邙岭、环河一线的古镇、古村、古渡口中穿梭,看嵩邙对峙,河洛交汇,还有俯首皆是的印记符号,成为绵延数千年的河洛文化历史记忆。

河洛镇如此,那巩义也然。史载,巩县历史悠久,西周、春秋时,为巩伯国。公元前249年,即秦庄襄王元年,以 “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得名,置巩县,历代因之。巩县因地扼古都洛阳,有 “东都锁钥” 之称,历史上长期属河南郡、河南尹、洛州、河南府管辖,与洛阳密不可分。解放后,巩县先后分属郑州、开封、洛阳三地区轮辖,1983年8月,洛阳地区解散,巩县从中析出,改隶郑州市。1991年6月,撤县设市,原县名与下辖孝义镇各取一字,合称巩义。

当地老乡说,河洛镇人杰地灵,不仅遗存丰厚还名人辈出,如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还有民国一门两主席的刘镇华、刘茂恩兄弟,著名的书法大师陈天然和共和国第一任女总理吴桂贤也是河洛镇人。

常香玉,本名张妙玲,原南河渡镇董沟村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9岁随父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有寓艺术花常香之意。10岁登台,13岁名满省会开封。常香玉在演出中广征博采,大胆创新,开豫剧改革之先河,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称一代宗师,坊间有“听了常香玉,一辈子不生气”之说。日寇侵华,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香玉故居共有窑洞四孔、平房三间,面积百余平方米,分堂窑、厢窑、诞生窑和磨道窑,内有常香玉大师生平事迹资料和图片展示。

神都山位于洛河与黄河汇流的西南夹角部之神北村,是邙岭的东延部分,俗称邙山头。常香玉曾把邙山头引入唱段,名扬四海。刘镇华庄园依神都山而建,前为花园,后为主宅区,两侧设寨门,坐北朝南,依次三层错落有致,计有6个院落,石砌窑洞30孔,楼房 210间,平房30间,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该庄园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各项生活设施齐全,整体规模宏大,目前保存基本完好。

刘镇华,本名茂业,清末人,祖居河洛镇神北村,早年曾参加同盟会,后任镇嵩军司令,民国时期任陕西、安徽两省督军和省政府主席,其弟刘茂恩曾任国民革命军十一集团军司令、河南省主席等职。刘氏两兄弟在民国初期曾经叱咤风云,威名显赫一时,后随国民党败退台湾终老他乡,时也命也 。

陈天然,当代中国书画家,版画家,诗人,作品多次出展国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河洛镇柏沟岭人。吴桂贤,河洛镇胡坡人,1975年1月至1977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国的首位女性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副总理。

今年早春,受邀到河洛镇偃月城景区一游。该景区号称集参禅礼佛、休闲养生、石窟观光、民俗展示、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尽管富丽堂皇,但商业气息太过浓厚。《读史方舆纪要》载,“李密临洛筑偃月城,与仓城相应,既而与王世充战于洛北,败走洛南,余众东走月城。”偃月城古址在今孝义镇东北,河洛镇洛口村、七里铺村一带,早已化作历史的尘烟。

漫步南河渡,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渡口向以盛产石榴著称,冠以地名的“南河渡”牌石榴获昆明世博会银奖,热销内陆、香港、日本。目前,河洛镇正以一年一度的“ 南河渡石榴节”为载体,助推现代旅游观光农业起步、腾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