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千年系列」第二部《西风烈:西周》 第三章 牛人季历(4) 周朝的天下是靠武力打下来的,哪来的什么“以德服人”?从五帝之首黄帝开始,一直都是“胜者为王”的逻辑。《逸周书》里批评蚩尤“武不止者亡”,他敢止吗?他伸长脖子等着吞并了炎帝的黄帝来砍吗?黄帝的天下共主地位何尝不是以武力得来的?败炎帝、斩蚩尤、逐匈奴……哪样靠动嘴皮子的德育宣传能够成就? 季历打败鬼方那一年,商王武乙被命运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打败了——被雷劈死 了。被雷劈死的人每年都有,但武乙是唯一雷劈而死的帝王,空前绝后。为什么绝后呢?现在的科技很发达,足以保证元首不至于被雷劈死,假如哪国国王、总统或者大元帅啥的仍然步武乙后尘,那可能真的是缺德事干得太多了。 武乙之死“非同凡响”,引起了后世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有人探究他的死因。常见的解释是“报应说”,因为武乙不再祭天,很多持证上岗的巫师都下岗了,这些巫师无所事事都成了小品作家,说武乙那家伙太混蛋,平时主要的文娱活动就是玩“射天”游戏,侮辱天神。(详见第一部第三章《江河日下》一节)如此一来,武乙之暴亡便有了理论支持。这些巫师挺聪明,难怪能当上巫师,只是他们聪明得有点过头:一个天衣无缝的解释恰恰是可疑的。我感觉武乙的“射天”游戏是在他死后才“被喜欢”上的,为了配合其充满因果报应的死亡方式,武乙的死亡方式甚至都可能是后来“追认”的。 武乙的死亡方式异常,死亡地点敏感。渭水在歧周地界,这便给了阴谋论者口实,认为季历借地理之利干掉武乙,然后栽赃给天雷。乍一听似乎言之有理,仔细一想,季历无论动机还是时机,都不可能暗杀武乙。 季历和武乙在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大原则下,双方都有肉吃、都有骨头啃,一直合作愉快。武乙依仗季历,季历也同样需要武乙撑腰,他为什么要除掉武乙?即使他心里想着取商王而代之,但毕竟没有付诸行动。如果季历真的杀了武乙,那么他接下来应该是发兵殷商,而不是全力以赴打鬼戎。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季历绝对没有和殷商撕破脸的意思,相反他诚心诚意地臣服于商。 从时机上看,武乙在渭河打猎时,季历当时不在岐周,正和鬼戎交手,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有空去刺杀武乙?当然你可以说,季历蓄意制造一个不在现场的证明,背地让人行刺。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可能性极小,武乙当时是在狩猎,随行的军队相当可观,刺杀他的难度和风险比打匈奴、戎狄要打得多。三百年后,周宣王倒是死于狩猎活动,并且是刺杀而死的,不过刺杀周宣王的不是人,而是以个冤死大臣杜伯的鬼魂,据墨子说当时好几千人都看到了那一起灵异事件。 武乙朝其实是殷商和原始积累期的歧周的蜜月期,武乙和公亶父、季历父子一直相处甚欢。既然是蜜月,那么甜蜜的时光总会过去的,现实迟早会猝不及防地露出狰狞的面目。在《竹书纪年》里,武乙朝的编年史其实更像是岐周的发迹史:武乙元年,公亶父自豳州胜利大逃亡,定居岐周;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二十四年,“周师伐程”;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到处都是季历父子的身影,武乙名副其实是个“背景帝”。 武乙是季历的蜜月,武乙的儿子文丁则是他的噩梦,而且永远不会梦醒。季历不知不觉、别无选择地走进那个梦里,那是他的宿命。 (未完待续) — THE N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