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长,为何因国民党元老一句话愤然辞职,回去教书?

 铁血老枪 2019-04-18

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他任教育部长期间,年壮气盛,不肯通融,终因“中央大学易长及劳动大学停办”两事与国民党元老们意见相左,被迫辞职。

教育部长,为何因国民党元老一句话愤然辞职,回去教书?

辞职前夜,国民党要员吴稚晖来教育部,责问蒋梦麟,说中央、劳动两校所犯何罪,教育部长是当朝大臣,应该多管国家大事,少管学校小事。临别之际,吴稚晖还厉声给蒋梦麟下一断语:“你真是无大臣之风!”第二天,蒋梦麟毅然辞去部长一职,回北京大学当他的教书匠去了。好友刘半农闻之,赠蒋图章一方,印文曰:“无大臣之风。”

何谓大臣之风?汉宣帝时宰相丙吉外出视察,逢路人群殴,他“过之不问”。遇到农夫赶牛,“牛喘吐舌”,他却停下来,反复追问原因。下属不解,问他为何重畜轻人。丙吉说,路人斗殴,是小事,自有长安令、京兆尹管,“宰相不亲小事”。而牛则不同,如今还是春天,天气不热,牛却气喘吁吁,极不正常,不搞清楚会影响农业生产,农业事关立国之本,是大事,所以得搞清楚。丙吉这种抓大放小、主次分明的行为,就是“大臣之风”。

教育部长,为何因国民党元老一句话愤然辞职,回去教书?

宋仁宗时期的宰相文彦博,曾被监察御史唐介上章弹劾而贬官许州。后来唐介也因故被贬,但在宋仁宗重新起用文彦博为宰相时,文彦博却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说:“唐某所言,正当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他要求宋仁宗先复唐介的职,自己才就任。文彦博这种宽宏大度、唯才是举的表现,也是“大臣之风”。

那么,蒋梦麟有无“大臣之风”?蒋梦麟,前清秀才出身,留学美国,师从杜威,获哲学和教育学博士学位,学贯中西。他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校长。他无论是在任教育部长还是北大校长期间,始终怀着教育强国、中兴教育的梦想。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工作二十余年,是北大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他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北大旧的教学和科研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实行教授专任,推行学分制,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可以说,在北大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现代大学之路上,蒋梦麟功不可没。

教育部长,为何因国民党元老一句话愤然辞职,回去教书?

蒋梦麟一生,是为中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孙中山曾预言蒋梦麟说:“他日当为中国教育泰斗”。蒋复璁评价蒋梦麟:“以儒立身,以道处世,以墨治学,以西办事。”陈雪屏说:“他尊重个人自由:凡个人行为之不涉及公众权益者,他绝不过问或批评;凡他的同事在分层负责的范围内所决定的事项,他从不挑剔或干预。他信服老庄的道理,对于屑细的是非之争与成亏之辨看得很淡。因此他能够超脱于复杂的人事纠纷之上。” 胡适说:“他是一个理想的校长,有魄力、有担当,他对我们三个院长说:‘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

这些评价,可见蒋梦麟的气度与担当,也恰恰证明了他的“大臣之风”。按照台湾作家李敖的说法,反倒是以吴稚晖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没有“大臣之风”。

教育部长,为何因国民党元老一句话愤然辞职,回去教书?

李敖在《国民党无大臣之风》一文中说:“他(吴稚晖)一辈子希旨承风,为当道家臣,又何来‘大臣之风’?至于吴稚晖以下的国民党大臣,整天的把戏都是南北奔波、闲话家常、巡视考场、慰问灾区、亲督党务、政由己出、专管小事。满朝大臣,却无一个值得持‘大臣之体’、有‘大臣之风’,也不知道真正天下大计、百年大计是什么,该怎么定法。国民党的“大人先生”,擅长的却是如此小孩家家酒,哀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