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中风证治大全(长文)

 华华YHBH0207 2019-04-18

杏林墨香 

每天中午11: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置顶我,每天一起阅读中医好文

七、辨证体系

《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沫”,“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之血,卫缓则为中风”。

吴中名医郑树珪《七松岩集·中风辨证》:

(一)中经

(1)中经现症:口眼斜,手足不遂,外无六经形证,内无便溺阻隔,语言如故,饮食如常,神情不倦,色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为轻。

(2)中经之脉:六脉平等,知脏腑之不病也。或内热者则数;血虚者则弱,气虚者则微;暴怒者则弦;风盛者则浮;有痰者则滑,气滞者则沉。

(3)中经治法:调气、和血、省风、清热。如有痰,临卧前服滚痰丸一钱五分;如大小便不利,空心权服搜风顺气丸三钱;如无表里形症,只以平剂和之。

中经平剂之方:秦艽、当归、荆芥、防风、钩藤、黄藤、牛膝、车前。

(二)中腑

1中腑实证

(1)中腑实脉:浮弦无力为风,浮滑不清为痰,浮数有力为爽,沉弦有力为气,沉实有力为便结,沉涩而数为血凝。

(2)中腑实证:气壅痰结,口眼斜,语言虽清而謇涩,心境虽明而恍惚,左瘫右痪。亦有四肢无恙,惟麻木,举动艰难,大便燥结,胸中痞满,口角流涎,面红或青或白,或有汗,或无汗。

(3)中腑实证治法:初起一二日间,如胸中痰壅,先宜吐痰。吐后不宜再吐,即以顺气、消痰、清热之剂疏理表邪。如大便三五日或久秘者利之;如标病渐缓,七日之后,以平剂和之;如三七日后,全体相合,补剂安之。

①吐剂:如痰涎潮涌,闭塞不清者吐之,吐中自有发散之义。

稀涎散:明矾一钱,枯矾一钱,牙皂炙黄后去皮二钱。

②中腑实证治标之方:顺气、消痰、祛风、清热,不拘气虚、血虚,先服八剂,急治其标,即为泻耳。

天麻、半夏、橘红、防风、枳实、胆星、黄芩、甘草、竹沥、姜。

③下剂:如大便实结,肠胃不和,面红烦渴,重则润下丸三钱,轻则用滚痰丸下二钱。

润下丸:治大肠结热,燥粪艰行者。大黄、朴硝、厚朴、枳实。

黄芩滚痰丸:治痰壅痞满,热结便闭,上下不通者。

④中腑实证平剂之方:天麻、茯苓、半夏、橘红、枳壳、黄芩、甘草菊花、牛膝、姜。

2中腑虚证

(1)中腑虚脉:脉沉无力为虚;沉滑而濡缓为湿痰不利,气滞血少;虚微无力为血气两虚;浮数微滑为内热有痰;易治。若沉涩不应,为气滞血凝;虚弦虚数为血虚内热;浮滑不涩为风痰内鼓;浮涩无力为营卫不行;难治,两尺绝无,为下元已绝,寸关虚豁而空大,真气已衰,或举之搏大,孤阳无依,按之绝无者死。

(2)中腑虚证:神情困倦,左瘫右痪,面赤气喘,自汗烦躁,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寝睡不安,痰声如锯,口角流涎,颜色不定。

(3)中腑虚证治法:初则以清剂,先理心肺胸次间浮痰、逆气、壮火;次则和血清热,凝神调气,兼以理痰;久则调补气血;远则大补精神。

①中腑虚证治标之方:天麻、茯苓、橘红、甘草、防风、白术、半夏、川芎、秦艽、荆芥、姜汁、竹沥。

②吐剂:如胸次有痰结痞满,三日前不妨微吐。

参芦一钱五分、桔梗二线、牙皂五分。

③中腑虚证平剂标本兼治之方:人参、白术、当归、牛膝、天麻、橘红、车前、菊花。

(三)中脏

(1)中脏临险之证:唇吻不收,舌强失音,直视摇头,口开手撒,鼻鼾遗尿,痰声如锯,此为中五脏,九窍不通,绝闭而死。

(2)中脏临危治法:外现有余之证,搏急之脉,正属暴脱,暴绝。于消痰、降气、清火、疏风之药及苏合香、牛黄、滚痰诸丸,搐鼻探吐之法,一概禁忌,只有下方,十可救一。

(3)中脏缓证: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口角流涎,耳聋眼瞀,大小便闭,饮食不思,肢体缓弛,痰壅气逆,神情昏愦,但不现前之绝证耳。

(4)中脏缓脉:六脉虚大而缓,气欲脱而不敛也。或浮弦而滑数者,虽气虚而内有痰涎,外有虚风也。或涩弱、或微弱,气弱血亏也。若两肾不绝,真气未脱也。

(5)中脏缓脉治法:起初之时,先搐鼻以嚏,有嚏易治。继用探吐膈上浮痰,一日后此法禁用(探吐方见中腑治虚门)。先用苏神豁痰剂,继用清补之药,后服培补之方。

①搐鼻醒神散:牙皂、细辛。

②润肠丸:大黄、归尾、羌活、桃仁、火麻仁。

③搜风顺气丸:大黄、麻仁、郁李仁、防风、山药、独活、槟榔、枳壳、牛膝、山萸、菟丝、车前。

④中脏初服治标之方:人参、天麻、茯神、远志、枣仁、半夏、菖蒲、胆星、橘红、甘草、当归、姜汁、竹沥。

⑤中脏继服调补之方:人参、白术、茯神、远志、枣仁、当归、橘红、天麻、川芎、生姜。空心或临卧服,再加半夏。

⑥中脏后服培补之方:人参、附片、熟地、黄芪、白术、茯苓、橘红、甘草、川芎、生姜。

张仲景对中风的辨证纲领,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适用于临床至今,在此基础上,应将临床总结与实验研究结合,动态地充实和规范中风辩证体系。

八、论治

《妇人大全良方》:“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宜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世医通变要法》:“治风先顺气,气顺则风消”。尤怡《金匮翼·卒中八法》:

“一曰开关卒然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壅气塞,无门下药,此为闭证。闭则宜开,不开则死。搐鼻、揩齿、探吐,皆开法也。

白矾散(《圣济》)治急中风,口闭涎止,欲垂死者白矾(二两生)生姜一两连皮捣水二升,蒸取一升二合。

又方

白矾如拇指大一块为末,巴豆一粒去皮膜。

急救稀涎散(《本事》)治中风涎潮,口噤气闭不通。

猪牙皂角四梗,肥实不蛀者,去黑皮晋矾光明者,一两胜金丸(《本事》)治同前。

生薄荷半两猪牙皂角二两,槌碎,水一升,二味同浸杵汁,慢火熬成膏,瓜蒂末、藜芦末各一两,朱砂半两,研

二曰固脱

猝然之候,但见目合、口开、遗尿、自汗者,无论有邪无邪,总属脱症。脱则宜固,急在元气也。元气固,然后可以图邪气。

参附汤

人参制附子

三曰泄大邪

昔人谓南方无真中风病,多是痰火气虚所致,是以近罕有议解散者,然其间贼风邪气,亦间有之。设遇此等,岂清热、益气、理痰所能愈哉。续命诸方,所以不可竟废也。俟大邪既泄,然后从而调之。

小续命汤(《千金》)河间云:中风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而恶寒,拘急不仁,此中风也。宜以加减续命,随症治之。

《古今录验》

麻黄桂枝杏仁芍药甘草人参川芎防己黄芩各一两

附子半两,制防风一两半

三化汤(洁古)河间云: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症许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三化汤下之。

厚朴枳实大黄羌活各等份

【按】续命、三化,并攻泄大邪之剂,人壮气实者宜之。若气弱无力者,不可用也。余故录《肘后》等方于后,以备参用。盖医者法必求备而用必极慎也。

《肘后》紫方疗中风脊强,身痉如弓。

鸡屎二升大豆一升防风三两

豆淋酒法

黑豆二升,熬令声绝。酒二升,纳当中急搅,以绢滤取清,顿服取汗。

续命煮散复营卫,卸风邪。

桂枝七分白芍甘草防风独活人参熟地黄当归川芎

荆芥穗细辛干葛远志去心半夏各五分

四曰转大气

大气不息之真气也。不转则息矣。故不特气厥类中,即真中风邪,亦以转气为先。经云:大气一转,邪气乃散。此之谓也。

八味顺气散(严氏)凡患中风者,先服此顺养真气,次进治风药。

人参白术茯苓陈皮青皮天台乌药

香白芷各一两甘草半两

匀气散(《良方》)即顺风匀气散

白术乌药人参天麻各一钱沉香青皮白芷木瓜紫苏

甘草各五分

五日逐痰涎

或因风而动痰,或因痰而致风,或邪风多附顽痰,或痰病有如风病。是以掉摇眩晕、倒仆昏迷等症。风固有之,痰亦能然。要在有表无表、脉浮脉滑为辨耳。风病兼治痰则可,痰病兼治风则不可。

涤痰汤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制半夏泡七次枳实炒茯苓各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

人参各一钱竹茹七分

水一盅半,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服。

清心散,治风痰不开。

薄荷青黛硼砂各二钱牛黄冰片各三分

上为细末,先以蜜水洗舌,后以姜汁擦舌,将药末蜜水调稀,搽舌本上。

六日除热风

内风之气,多从热化,昔人所谓风从火出者是也。是证不可治风,惟宜治热。《内经》云:风淫于内,治以甘凉。《外台》云:中风多从热起。宜先服竹沥汤。河间云:热盛而生风,或热微风甚,即兼治风也。或风微热甚,但治其热,即风亦自消也。

竹沥汤治热风,心中烦闷,言语蹇涩。

竹沥荆沥各五合生姜汁三合

地黄煎(《千金》)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

生地汁枸杞根汁各二升生姜汁一升酥三升荆沥竹沥各五升栀子仁大黄各四两茯苓六两天冬人参各八两,七日通窍隧

风邪中人,与痰气相搏,闭其经隧,神暴昏、脉暴绝者,急与苏合、至宝之属以通之。盖惟香药,为能达经隧、通神明也。

苏合香丸

白术朱砂研乌犀角骨青木香香附诃子煨取肉白檀香各二两龙脑研,五钱薰陆香安息香另末,无灰酒一升,熬膏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麝香研,七钱半沉香丁香荜拨各二两

至宝丹方详(《准绳》),兹不赘。

八曰灸腧穴

中风卒倒者,邪气暴加,真气反陷,表里气不相通故也。灸之不特散邪,抑以通表里之气。又真气暴虚,阳绝于里,阴阳二气,不相维系,药石卒不能救者,亦惟灸法,为能通引绝阳之气也。

灸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

发际是两耳前两穴

肩髃二穴

曲池二穴

风市二穴

足三里二穴

绝骨二穴

灸风中脏,气塞涎潮,不语错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

大椎一穴

风池二穴

肩井二穴

曲池二穴

间使二穴

足三里二穴

灸风中脉,口眼歪斜。

听会二穴

颊车二穴

地仓二穴

凡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艾炷大如麦粒,频频灸之,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灸中风卒厥、危急等症。

神阙用净盐炒干,纳脐中令满,上加厚姜一片盖之,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

丹田(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二穴俱连命门,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凡灸法炷如苍耳大,必须结实。其艾又须搓熟。初得风之时,当依此次第灸之,火下即定。《千金翼》云:愈风之法,火艾特有奇能,针石汤药,皆所不及也。

灸法:头面上炷艾,宜小不宜大,手足上乃可粗也。又须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后灸上。

赵氏曰:口之,灸以地仓;目之斜,灸以承泣,苟不效,则灸人迎。夫气虚风实而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泄,真气为风邪所陷,故宜灸。经云:陷下则灸之是也。

范子默记崇宁中,凡两中风,始则口眼歪斜,次则涎潮闭塞,左右共灸十二穴,得通气。十二穴者:听会、颊车、地仓、百会、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发际、大椎、风池也。依而用之,无不立效。

罗谦甫云:凡治风,莫如续命汤之类,然此可以扶持疾病。要收全功,必须艾火为良。”

《中风斠诠·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节选):“治法总论

且闭者是气火窒塞,皆属肝阳肆虐,无不以清泄为先。而脱者是元气式微,苟其已见亡阳,尤必以回阳为急。此又一阴一阳,各据一偏者,少有迟疑,亦同鸠毒。即曰降气化痰,潜镇摄纳诸法,凡治闭证、脱证,皆不可少。然而细微曲折、分寸之间,各有缓急,各有主宾,必也炉火纯青,而五雀六燕,铢两悉称,诚非易易。正不仅疏表辛散,走窜温燥,补养滋腻,许多古法,未可轻试。

论闭证宜开

但见其脉劲唇红,必非脱象。治此证者,自必以开闭为急务,而潜阳降气,镇逆化痰,犹在其次。如气窒声不能出者,必先通其气,则通关散之搐鼻以取喷嚏。(方即细辛、牙皂,炒炭为末。)水沟、合谷等穴之针刺,以回知觉。……然欲开泄痰浊,亦非参用芳香正气,恐不能振动清阳,荡涤浊垢,则惟石菖蒲根之清芬,可以化痰,而不致窜散丈甚,用以引作向导,庶几恰合分寸……寿颐窃谓金元以降,类中之说,久已发明,其非外因寒风,固已彰明昭著。今更有西医血冲脑经之说,剖验得脑中实有死血积水,则病属内因,更与外感风邪,有何关系?续命汤散、麻、桂、防风等药,复何能治此脑中死血积水之病?

论脱证宜固

此皆元阴告匮,真气不续,已几于一厥不回,大命立倾之险,与闭证之夹痰上壅,火升气塞者,有所不同。其治法尤必以摄纳真阴,固护元气为当务之急。而恋阴益液之剂即当与潜镇虚阳之法双方并进,急起直追,方可希冀有一二分之挽救,少缓须臾,即已无及。则如人参、阿胶、山萸肉、鸡子黄等恋阴滋养,必与龙、蛎、玳瑁、龟板、鳖甲等大队潜镇之品,浓煎频灌,庶有致力。而开泄痰涎诸药,亦且不可羼杂其间,以减其滋填之力。若肢冷脉伏,或自汗头汗如油如珠者,则阴亡而阳亦随亡非参、附不可。……苟能痰壅一开,神苏气续,则滋液育阴,潜镇摄纳之药,亦必急急续进,不可间断,必能元气渐回,形神暂振。

论肝阳宜于潜镇

而闭与脱之合辙,则无论为肝为肾,皆浮火之不安于窟宅,斯潜藏为急要之良图。潜阳之法,莫如介类为第一良药。此珍珠母、石决明、玳瑁、牡蛎、贝齿、龟板、鳖甲数者,所以为潜阳之无上妙剂……若其肝火之炽盛者,则气火嚣张,声色俱厉,脉必弦劲实大,证必气粗息高,或则扬手掷足,或则暴怒躁烦,头胀耳鸣,顶巅俱痛,则非羚羊角之柔肝抑木,神化通灵者,不能驾驭其方张之势焰,抑遏其奋迅之波澜。而古方如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抑青丸等,皆是伐肝之利器,亦可因时制宜,随证择用。

论痰涎之宜于开泄

猝中之证,肝阳上扰,气升火升,无不夹其胸中痰浊,陡然泛溢,壅塞气道,以致性灵蒙蔽,昏瞀无知。盖气火之上乘,尚属无形,而痰浊之盘踞,是其实证焉。故窒塞喉关,声如曳锯者有之:盘旋满口,两吻流连者有之。不清其痰,则无形之气,亦且未由息降。治痰之法,首在量其虚实,而为攻克消导之等级。其形壮气实者,荡之涤之,虽猛烈之剂,亦无所畏,如稀涎散、滚痰丸、控涎丹、青州白丸子之类,皆可扫穴犁庭,以为权宜之计。其形馁气衰者,泄之化之,惟和平之药,乃可无虞,如二陈、杏、贝、枳实、竹茹之属,亦能开泄降逆,以助廓清之功。惟胆南星、天竺黄、竹沥数者,则性最和平,而力量尤堪重任。无论为虚为实,皆宜用为正将,……则石菖蒲根,气本芳烈,味亦浓厚,力能涤降垢腻,而不致窜散太过,无耗伤正气之虞,必也任为向导,直抵巢穴,恰如地位,……又有远志一物,俗书每以为能开心窍,不敢多用,实则味微苦,气微温,最是化痰良药,寿颐每喜用之,甚有捷验。论气逆宜于顺降猝中之病,火升痰升,喘促不止,皆气逆之为患也。西医但谓之血冲脑,而不及于气之一字者,以血为有形,剖验可见,气乃无质,剖验不可见。其亦知解剖家所得脑中之积水,何自而来,则其生之时,气血交并,上冲入脑,迨生气既绝,而血为死血,气化为水,尤其确据。……可知《调经论》之所谓气血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一条,尤为至理名言,初非如西学家之仅就耳目所能及者以立论也。所以治此者,不顺其气,则血亦无下降之理,而痰即无平定之时,肝阳无潜藏之法。且也其气能降,即《调经论》之所谓气反则生;气不能降,即《调经论》之所谓不反则死。然则定其横逆,调其升降,可不以顺气为当务之急乎?惟是顺气之药,亦正无多,而顺气之理,亦非一法。如上条所述潜阳镇逆,摄纳肝肾,以及化痰开泄数者,固无一非顺气之要诀。至如二陈、温胆之属,亦可为消痰降逆辅佐之品。又有所谓匀气散及乌药顺气散等方,选药虽未尽纯粹,而能知气逆之宜顺,是亦此病当务之急。

论心液肝阴宜于培养

猝中之患,其标皆肝阳之暴动,其本即血液之不充。盖肝之秉性,刚而易动,必赖阴血以涵濡之,则柔驯而无暴戾之变。凡肝阳之恣肆者,无非血耗液虚,不能涵养,而后踊跃奋迅,一发难收。所以治肝之法,急则定其标,固以镇摄潜阳为先务;而缓则培其本,必以育阴养血为良图。惟真阴之盛衰系于肾,而血液之枯菀系于心。试观肝阳易动之人,多有惊悸怔忡、健忘恍惚诸证,谓非血少心虚之明验。则为肝病培本之计,自宜兼滋肝肾之阴,乙癸同源,诚非虚语。然亦必生心之血,助阴以涵其阳。此养心一层,又治疗肝阳者所必不可忽也。虽养心正药,亦是无多,不过枣仁、淮麦、柏子仁、茯神之类而已。

论肾阴渐宜滋填

肝阳之病,肝为标而肾为本。苟非肾水不充,则肝气亦必不横逆。河间所谓肾水虚衰,不能制火者,本是确论。此养水滋肾一法,原是治肝阳者所必不可少。惟肾阴之虚,积之有素,驯至木失水养,而为暴动。然后推本穷源,以归罪于肾虚,是为研究病本之远因,必非治疗见证之急务。何况痰塞咽喉,气填中州之时,而谓滋肾粘腻之药,可以透此几重关隘,直达下焦,以补肾为治肝之本,宁是有理?……近贤如魏玉璜之一贯煎、薛一瓢之滋营养液膏、心脾双补丸,选药灵动,不嫌呆滞,最堪则效。

论通经宣络

猝暴昏仆,多兼手足不仁,半身不遂,或刺痛瘫痪诸证。其平居无病而忽然不用者,皆是气血上菀,脑神经被其扰乱而失功用。……不知病形虽在肢节,病源实在神经,不潜其阳,不降其气,则上冲之势焰不息,即神经扰攘,必无已时。……然使尚在旬月之间,则隧道窒塞,犹未太甚,或尚有疏通之望。譬如机括欲停,关节不利,而为日无多,犹未锈蚀,急为擦磨,尚堪适用。此则通经宣络之法,亦不可少缓须臾。而古人治痹成方,始可采用。……究竟活血通络以疗瘫痪,亦仅可施之于旬月之间,或有效力。若其不遂已久,则机械固已锈蚀,虽有神丹,亦难强起矣!

此证之曲折细微,约略已尽。若夫肝阳浮越,气焰横肆之时,禁风药升散,以助其气火之猖狂;禁表药疏泄,以速其亡阳之汗脱;禁芳香走窜,以耗散正气;禁温补刚燥,以消铄真阴;禁滋腻养阴,以窒塞痰浊;禁呆笨补中,以壅遏气化,则上文皆已详言之。世有好学深思之士,神而明之,此症虽危,或可十全六七也乎。”

九、历代医案中风用药分类

(1)通腑泄热药:生大黄芒硝芦荟火麻仁郁李仁

(2)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牙皂角晋矾安息香姜汁

(3)固脱药:人参附子

(4)平肝熄风药:羚羊角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玳瑁紫贝齿代赭石钩藤天麻决明子全蝎蜈蚣白僵蚕龙骨

(5)活血化瘀药: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丹参益母草鸡血藤桃仁红花五灵脂牛膝穿山甲降香泽兰刘寄奴苏木水蛭土鳖虫归尾三七蒲黄血竭酒刺蒺藜酒军童便赤芍地龙

(6)化痰药:半夏天南星胆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桔梗旋覆花瓜蒌仁贝母天竺黄竹茹竹沥海浮石海蛤壳礞石杏仁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枇杷叶马兜铃瓜蒌皮梨皮金沸草海蜇头化橘红牛黄煨柿饼

(7)理气药

①理气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佛手木香香附乌药川楝子青木香檀香厚朴槟榔甘松娑罗子九香虫路路通川芎

②降气药:沉香柿蒂茺蔚子苏子

(8)祛风通络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豨莶草梧桐花木瓜桑枝白花蛇乌梢蛇蚕沙松节竹节杉木节

(9)舒筋活络药:络石藤海风藤天仙藤石南藤丝瓜络橘络甜瓜子乜金藤

(10)补虚药

①养阴药: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梨汁女贞子旱莲草生地

②滋阴填精药:熟地首乌枸杞子桑椹龟板鳖甲黑芝麻蜂蜜

③养血药:归身白芍阿胶龙眼肉

④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

⑤补阳药:鹿茸鹿角胶鹿角霜巴戟天寸芸胡芦巴补骨脂益智仁胡桃肉紫河车菟丝子沙苑子锁阳韭子

⑥补肾强筋药:五加皮虎骨(现已禁用)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

(11)清热药

①甘寒清热药:石膏芦根花粉

②泻火药:栀子夏枯草牛蒡子黄芩黄连黄柏胆草

③清热凉血药:犀角牡丹皮

④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青黛蚤休射干豆根马勃白鲜皮漏芦绿豆雄黄松香忍冬花

⑤清虚热药:白薇

(12)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五味子金箔银箔

(13)芳香化湿药:苍术藿香砂仁白蔻草果仁

(14)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滑石木通通草地肤子灯心草冬瓜皮冬瓜子车前

(15)消食药: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稻芽超秫米

(16)涌吐药:瓜蒂淡盐水藜芦

(17)止血药:槐花艾叶藕侧柏叶仙鹤草

(18)温中药:附子肉桂干姜吴萸荜茇丁香茴香

(19)疏风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薄荷蝉蜕豆豉桑叶蔓荆子葛根浮萍

杏林墨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