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借漫画!你能不能多看看老师布置的名著?” “可是我想看……” “老看这些没营养的东西,对写作文有什么好处?” “可是同学都在看……” “买这套没看过的历史书!那些书你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了,不要买了!” “但是我就喜欢看那一类的书。”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们是否也曾这样用不恰当的言语扼杀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使阅读变成一件被动的,无趣的“任务”? 著名国际读写能力顾问梅·福克斯的建议说:“在孩子自己学习阅读之前,最好先聆听1000本故事书。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夸张,但如果每天给孩子讲三本书。一本孩子喜欢的,一本孩子熟悉的,一本孩子没看过的这个目标并不难达到。”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而且孩子往往有大人想象不到的耐心和领悟力。 说到这个陌陌妈妈最有发言权了!有一段时间,陌陌妈妈每天都给宝宝读同一本书。某天,竟然惊喜得发现才两三岁完全不识字的他翻到任何一页几乎都能一字不落地复述平时听到的内容,就像真的认识字一样! 这就是“听书”的魅力:在一遍遍地讲述中,他们自有积累的阶段和领悟的时刻。 有些父母与孩子共读时,喜欢直接看图说故事,自己演绎。 这原是一件极有趣的事,不过却容易在第一时间抢了孩子自行读图探索的机会。这是很多家长容易忽略的。陌陌妈妈建议,在第一遍阅读新书时,把“探险”的主控权留给孩子不要发问,让他们自行翻阅一遍,或喃喃自语,或指指图画。当他们在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念、用手指触摸的时候脑中已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突触,快速连结。 这阅读的快乐滋味是更长久,更充分的! 有一个朋友说,在他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看绘本当他发现女儿很有天赋,第一次看到图就能讲出故事的意思时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和孩子玩起了角色扮演——“别人家是讲故事,我们家则是聊故事”。 就算是看老掉牙的《龟兔赛跑》,孩子在爸爸的引导下也能饶有兴趣地进行故事新编。看完这个故事,爸爸当即问她,兔子除了因为睡懒觉失败,还可能因为什么而失败呢?她竟随口说出上十种令爸爸瞠目结舌的答案。比如,她说,龟兔赛跑必须经过一条河,但兔子不会游泳,所以输给了乌龟;或者,兔子在路边看到很多红萝卜,因为贪吃耽误了时间,就输了。 尽管答案幼稚可爱,不合常理,但孩子的想象力被爸爸的问话充分调动爸爸也开放性地最大程度保护着孩子阅读的延伸这颇有点“把薄书读厚,再把厚书读薄”的感觉。而这样的互动时刻,也是孩子心中不可磨灭的温情时刻。亲子阅读中的陪伴、互动、感受爱,比内容本身重要得多。 阅读习惯最好的养成方式,便是你和孩子一起做这件事! 有些家长跟陌陌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 但是回过头想想,在家时,你们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呢? 打游戏、玩ipad、刷手机、看韩剧…… 如果在孩子眼中,爸爸妈妈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抱着手中的设备刷刷刷。孩子从哪里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他的身边,没有模仿的对象,没有一有空就坐下来读一会儿书的人即便书房豪华,藏书巨多,对孩子而言也只是一个了无生趣的空间,一堆没有意义的废纸。家长如何对待阅读这件事以及在孩子的阅读启蒙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可能造就出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当你每天晚饭后在书房一角静静地打开书或在每天睡前搂着孩子读几页故事。 本身就是在告诉孩子:阅读习惯最好的养成方式,便是我和你一起做这件事。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去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国内能为孩子准备书房的家庭只占4.7%有40.7%家庭没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而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父亲只占到9.5% 然而,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已然被各种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体冲击的影像社会中成为一个喜欢读书、喜欢想象、喜欢思考的人,那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帮助他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亲子间情感与言行的互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亲自发现阅读的乐趣,那么阅读的快乐是不会轻易为其他快乐所取代的,他们美好的今天,正是因为有着以阅读为人生第一课的昨天,越早尝到阅读甜头的人,无疑越幸福! 阅读绝不只是读书日一天的任务 希望每一个临睡前的夜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爸妈开始将阅读的美好送进孩子的梦里。 希望孩子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阅读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