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使命是:因为阅读而理解;语文教师的使命是:从能说会道到有尊严有情趣地生存;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因语言艺术而思想启蒙(摘自笔记) 刘良华教授的名字在我的心目中是熟悉的。无论是从听过他讲座的同行激动的评论中,还是在他的“教育叙事研究”里,都能感受到这个名字的分量,以致产生极大的期待。在视频中聆听教授的讲座。正如诗句所说“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稍低的声调,刘式的幽默、睿智、犀利、坦诚……掷地开花,引发阶梯教室阵阵笑声,时而是静静思考……节奏起伏中刘式风格深入人心。下午放学休憩时间,不时听到学员的相互引用,脸上掠过若有所思的微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想得更多的是“语文”。对“语文”的审视也不是第一次。只是,这次的学习让自己从另一个层面了解语文。“语文”概念的涵盖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确实如此!自己又在另一断倪解读了它。 语文,语言教学的艺术,是一门专业。教语文的老师,理应是语言文学艺术的“艺术家”。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经过一个检验:让自己有精神气质,让自己富有情趣!想到这些,我们责无旁贷要“厚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培根”艰巨让人陡生沉重。就像刘教授所言“语文教师不沉重,谁还沉重?” 我想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重在精神底气,重在精神气质,教师的精神气质写在她的脸上,写在她的生活姿态里。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智慧深深吸引学生。 对于同事,则可以专业水平赢得大家对语文的尊重,自己的专业发展也获得可持续。语文教师要通过这样的行动研究促进专业成长——教师学习、教师行动、生活情趣和教师发表。 一个勤于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老师必定是个性教师,一定能够有尊严有情趣去生活去工作。教授引用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精辟诠释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语文课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好课总会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这就是新课程中提倡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基本上是不可以教的,只能感染。一个有内涵语言修养高的语文教师上课的激情也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你的学生。有时候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新鲜的说法“教学就是认地图”(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再次加深印记,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的。“解惑”主要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教师要勤于阅读笔耕,实现阅读与笔耕的互动促进,也实现了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时,你就是“语文”! 心目中一直有不少追随的精神同伴,欣赏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欣赏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正如孙双金老师所说“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上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语文是多么奇妙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是母语“培根”的园艺师,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重审语文、深刻认识语文就是正确的事情!广泛阅读思考,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行动起来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就是正确的事情! 重审让自己清晰,清晰让自己坚定,坚定让自己阔步,相信这会不断激发自己的激情,让自己站在更高平台上,以更深远的目光探讨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