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而且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就让我们在诗词中和文人墨客一起感受祭祖风俗、欣赏四月芳菲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年一年的清明,路上羁旅的行人们都像失魂落魄了一样。借问当地人哪里有酒可销愁,牧童远远地指着杏花村,清明时的失魂与伤感尽出。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个清明夜,白居易独自绕着回廊不断地走着,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听着远处的歌声,默默地欣赏着花丛。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这一天,诗人和几个好友一起在园林当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柳絮随风飞扬,清明乞新火过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在这欢乐的小聚中,诗人却颇有些伤感,他说,什么时候能再次相聚,共同饮酒呢?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来了,有人伤感,有人伤春,而程颢却感慨时光的流逝。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将追逐落花的小游戏写进了诗里,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首诗运用侧面描写,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也是一首伤春之作。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不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 ![]()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这天,颇有感悟。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消极虚无的思想,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