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1 10:26:38 论中国文化-1 2009-09-24 11:21 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国庆 中国甲华诞 喜庆越九霄 繁星翘首望 生气无比高 国庆献礼 华诞花甲献大礼 旷世奇珍天下无 承前启后文开元 学海书山腾龙虎 文首寄语 尊敬的列位看官: 身为中国基层文化工作者,我深为中国文化的奥秘和魅力所痴迷,视研究和发展中国文化视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中国文化倾注毕生的精力!原因是——我是中国人,我身在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殊荣的国度。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喊:热爱祖国,出社会也一样,爱祖国是我们的天性。也爱中国文化。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独存至今?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根源何在? 中国文化的奥妙无穷博大精深的根源何在? 中国文化的发展将何去何从? 中国文化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中国文化实际处于何种状态?对世界文化是什么影响? 中国与世界上的诸多学者、专家、学术团体虽然都在研究中国文化,但是缺少对中国文化与自然相联系的根源的探索。 只要以自然物理为依据就可以说明: 中国文化,天地日月。 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文明轴心。 《论中国文化》将从独特的观察角度,提出文化三元素理论(天元、人元、文元)从人们日常经历的平凡事物中总结形成全新文化体系,尽力最大限度的揭示中国文化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揭秘中华文明的精髓,展现华夏悠久历史文明风采,描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中流砥柱的蓝图。 不知道究竟是命运的作弄还是什么的有意安排,使我出乎意料地搞了十几年的科学研究。 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中国文化的整体价值和一些具体内容的内涵具有不同世俗的看法。 二是提出人类科学应该形成“元学”概念的主张。 三是提出整体人类生存更高更 远的目标是“天人父子轮环相生”。即人由天生,人复生天,人为天子,复转天父。这是宇宙人类唯一之天命。 研究目的旨在解决以下五点问题: 一是解决人类文化轴心和人类社会一统的认识与理论问题。 二是解决人生信念和人生最终价值问题。 三是解决人类社会信任危机问题。 四是解决科学认识问题。 五是解决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方法问题。 这些内容将陆续发表。 究竟是狂言妄语还是货真价实,相信凡所见之人自能明判。 论中国文化 绪论 咏生机 一元轮回一年春 根种出芽最新鲜 后生在前前在后 根先下地枝上天 古圣经纶成基础 宇宙规律变不变 莫把中文当金石 命物相否繁无限 学贵知命 人类以智化物理结成文化以为学。 学为人类创造文化知识之结晶。 学之结晶一经生成,可贵至无价。 无价之学其义有五: 一则可开茅塞,通化愚昧,使人类不断由荒蛮走向文明; 二则可达人知欲,广为人类精神之食粮,以饱思想空乏之饥需; 三则能为智者匙,广开世界物理之门,以致使学一变三,三益化万,形成无限良性之广益,不断使自然无形之理化人类可见之文,使自然实有之理化人类无形之智,开物成务,发明创造。无限增益人类之福祉; 四则令人彻悟,知天人乃父子旋回之关系。宇宙所有一切尽归此一旋之天命。 天命者,宇宙为地,人类为种子,无尽开发土地之内含,发挥物理,不断高新 文明, 无尽实现天人互革互越而旋升也。 五则终将使人类智化宇宙,以天人父子旋升之规律为天命。 凡此五则,尤以知天人一旋之命为首要。 学不知命,犹众星之无北辰,质点之无坐标,花叶之无干支,线之不圆。茫茫学海无经纬纲目主次之分,纵有经典万卷亦无法使人彻悟,知受天命自觉为之奋斗。是故学以知命为绝对极端之根本。 学贵有心 无价之学,何以奇贵,缘在有心。 中国有句格言: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际上内涵极端深刻而广博。只要细加体会,就会分析出其中外系表象内连根本的各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不仅语言简洁朴素,而且哲理深刻精辟,是人类文化中亘古不变,空前绝后,至简至要的关于学问问题的经典论述。 只要人有心就会从平常中发现学问。 这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表面意义。 这种表面意义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就像苹果皮层虽然很薄,但是果皮内所包裹的肉质不仅肥腴丰厚,而且还味道甘美,食之令人回味无穷。更有意义的是,内有核子,直接基因。这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中层和深层含义。 道观中文 曾记中学以前,师说中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心甚慰,骄傲自豪之感实满心脑。后不知何时何因,此声杳然无息也。数年前与人较东西文化时,方知其说“不合实际”,过时已久,早删于学生课本矣。 哦,原来竟是如此,难怪后来其说鲜矣! 吾窃以为中国文化悠悠五千年,奇珍不胜计。实学一时后,虚学永在前。若能适当取用,利世益人,天下为首,无可逾者。最惜人不识,误以金为铜。 而今吾论中文,意在刨根问底,即使拨毛见皮,亦为有识之试,或可植梧栖凤,以砖诱玉耳。 为什么要论中国文化 以世界范围讲,由于各地域自然物理文化环境不同,因而由此产生的人类品种也各不相同。由于自然物理文化与人类品种的不同,因而产生的人类文化也各不相同。就像世界各地有各地的特产一样,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产文化。所有特产民族文化汇集起来成为世界特产文化整体。 相对而言,中国特产文化的特点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是中国文化以天地为范围,天人合一,具有无限的包容性;精深是中国文化根在自然,犹树根入地无限可深。如《易》包含多元文化。其中就有中国神学文化,中国元学文化,中国道学文化,中国数学文化,中国易卦文化,中国易理文化……等,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如江河行地,上下五千年川流不息。 二是元根科枝合一分万。中国文化既有总合百科独立一统的元学文化,又有分化百科的科学文化。就像一棵完整的大树,合而主唯一,分而枝叶无数; 三是多元通亘人文脉系。中国文化在自古至今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实业、思想、精神、人文等多元亘古不断的文化脉系,使中国成为世界唯一存留下来的文明古国。 四是长短极反堪受大任。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既有位居正统的尊宠辉煌,又有遭人践踏的污蔑贬遭。尤其是经历近代社会的沧桑巨变后,既显示出它片面发展的缺点,又显示出他无与伦比的优点。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短缺点成就了中国文化的长优点。就像自然界想有白天的光明,就必须用黑夜来作为基础对比一样。中国文化长短集于一身,短于一时,长于无限。中国文化之短是西方文化之长。相反,中国文化之长是西方文化之短。 因为中国文化的暂时落后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诚信守仁,重义轻利,不欲勿人外闭内耗的民族个性造成的。而恰恰是这种民族个性显示了中国文化宽人律已的亲和力,忍辱负重的承受力,崛起既倒的复兴力,人我共奉的同化力,人文搓绳的连贯力,强大无比的生命力,无限包容的和合力。所以中国文化具有堪受引领人类历史进步之大任的精神和品质。 以上所列中国文化的四大特点,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类文化元素。从人类文化整体的角度讲,是西方功利文化的一时先进对比出了中国精神文化的一时落后。反之,是中国文化的一时落后对比出了西方功利文化的一时先进。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转化的。就像人走路需要两只脚左右互为支点才能交替进步一样。先进的一变就是后进,后进的一变就是先进。这一规律是人类文化所不能回避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长短、虚实、优缺的互补性。这是世界文化的总体大局。 然而,这种大局并不为多数人所认识。现在的情形是,不少的人对西方文化只看到先进的一面,而看不到落后的一面。对中国文化只看到落后的一面,而看不到先进的一面。 为了扭转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的不全面看法,实现对世界文化认识的整体平衡,必须从根本上开发中国文化内在的无穷深刻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最根本的深度发掘。使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意义和核心价值。使人类文化在差别中发挥特长,在特长中保持连通。 这是要论中国文化的第一个原因。 从科学比较的总体方面讲,物科学(即实物科学)与理科学(即虚物科学)因为科研的主旨、目的、目标、任务、方面、方法、方式和对象各不相同,所以在研究中各有焦点,因而取得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各有造诣。 物科学以研究物理部分为主。侧重于物,有分有合。结果把物质分析到小至分子大到宇宙星体、把磁电发挥到无线和电脑。操作基因、卫星上天。其成果之先进,已经空前,其成果之繁多不胜枚举。实用科学的态势已经形成具有相当实力和规模的科学阵容,科研步伐已经进入快车道,在人类向更高文明进军的行伍中明显牢固地占据着中军地位。就像婴儿成长为少年,完全摆脱无知对其成长的羁绊,以钢山铁岳般的事实使诬蔑、攻击科学,企图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反动邪恶势力早已成为历史。正如冲天洪流涤荡去旧世界的一切陈旧迂腐一样,科学的辉煌如日东升,使人类的未来呈现出一个无限美好无比绵绣的朗朗前景。人类遨游太空“得道成仙”的良好愿望将会依靠科技将在一定的未来变为现实,而不再是玄虚的精神寄托和幻想。 理科学早在五千年前就采用仰观俯察远近取物(象)的方法以合为主、分合结合,把物理分析和研究到至今人们还无法认识的二进制与八卦相同、细胞与太极图相同的高深程度,形成了一个一统宇宙的数理规律和贯通自然与人类一切科学领域的一统文化。把五行生克的自然物理推测到一切非实有物质状态的物理之中。中国人早已把时、空、声、音、数、理等所有一切无法实在的(虚在)物理不但归类于物质,而且还把这种物质内容的物理成分、属性、变化、规律准确地揭示出来,形成天衣无缝完全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从奇门盾甲到五行、阴阳、医学、军事、天文、社会,总之,自然与社会的一切物理都无不总归《周易》的一体精神之中。而西方文化直到现代才认识到时、空是物质。但仍然不认为数理等精神类物理是物质。中国文化是最彻底地唯物主义,反而被认为是唯心主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个指头有长短。会说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说。两种科学也是这样,不能做到尽占所长。 实际情况显示:自然科学长于实而短于虚。虽然同样采取观察物象的方法取得物理的规律和定理,但是不能在所取得的特殊规律中找出一统一切的根本性数理,即使从中取得一定的哲理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像《易》那样用道的概念统尽宇宙的一切。实质上中国的阴阳学说就是对立统一的精神内核。相对论晚于阴阳相对原理几千年而成为世所公认的科学,中国的文化却不为人所领会。这是自然科学实用物理的局限所在。 现代的理科学,张口规律闭口定理,但实质上只能是喊高调,皮毛了事。涉及具体内容时除了皮毛现象还是皮毛现象。没有具体的实在内容,没有实用科学那样的公式可推测。用一句笼统的模模糊糊不知根底的“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的话统尽一切。所有应该具有实物科学哪种实际内容的内容都被这一句话代替干净。一句不知根底的“客观规律”的话不知道为多少人省了多少事,根本不去迫究这种规律的根源具体到什么程度,怎样才是唯物。不知精神与意识是物质的物理状态,直到现在还不能形成物的统一概念。在宇宙根本问题上离开了中国文化就不能自圆其说,人文学说与自然物理油水分离,五花八门各执一词。 传统的哲理科学长于虚而短于实。研究物理,只能观察现象,而不能去做类似物理化的实验,因而显示出致命的弱点。虽然有《易》的结晶。但是由于受“天机不可泄露”的迷信束缚,只把《易》的成果展现于世,而没有反映形成《易》的来龙去脉,致使一部极端科学的文化成果成为天书,难为世人消化吸收。历时数千年还不能成为常识。 形成科学局限的根源在于物理形态的极端悬殊,就象物理二者,物是实有,理是虚无一样。在作用方面,就像锄头只能用于农业生产,钢笔只能用来写字一样。各种物理科学业务技术都有所能有所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表现了物理无为一面,有所为表现了物理无不为的一个方面,因此任何事物都是无为无不为的。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科学的局限性造成了科学的不同分工。既显示了科学的个性特长又表露出各自的特殊所短。对待这一现象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是,使科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尽量修长避短,使两种科学既极端发展,尽长个性,又互相交通结为整体。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削足适履。因为一切创造都是物理个性的突出,所以对于个性之长当越发其长,对于个性之短当越发其短。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的局限性转变为无限性,以最大限度的有利于科学的个性发展,在个性发展的同时求得共性的连通。 两种科学在整个科学进步中的作用,就像人的双腿和双手一样,缺一不可,缺一即残,二学在科学进步中就像人的两只脚走路一样,一二一互为支点,交替进步。二学各有所能有所不能。对物科学所提出的理要用理科学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升华。对理科学的成果只能通过物科学才能成为现实。总结物理唯一只能靠理科学。实用科学是针对实物具体存在的,从实用方面讲只能把理变成物,而不能把物变成理。如模拟人脑而制电脑。即从具体的物理实验中所取得的实在物理现象中的理性,仍然需要人脑的分析与总结,使之与理科学相联系,而绝对不可能再用物科学去对任何状态的物理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这是物科学永远也做不到的。而唯一只有理科学才能直接以科学现象为根据总结一切理性,形成与物科学相对的把理变成物的科学成果。这就是把物变成理,这就是实化理为物(或实化虚为实),虚化物为理(或虚化实为虚)的虚实物理有无互化作用。因此二学实质上是作用互补的科学,在科学的征途上只要二学互相协作各展其长,任何艰难险阻都将为科学所征服,同舟共济互为照应,才会使科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原本不属于科学存在的问题,然而’当今科学界却普遍地把各类科学特长看成是“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岂不知,如果不能从理性上解决认识问题,靠实用科学是永远也不会作到连通一切科学的。科学家之所以认为存在科学相隔的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懂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只知道有科学,而不知道还有科学名词概念所不能概括的具有一统精神的比科学更科学的中国元学文化内容。(以五行学说为构体、以一统生理为精神的中国特有文化体系)不知道人类的文化学业具有分化与合化的两个极端,其中分化的极端是科学,合化的极端是元学。即科分元合。两者对立统一结为整体。互根互化互明互有。中国文化的元学内容,因为没有被科学所分化所以至今不被人们所认识;而科学的概念在没有元学概念相对统合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成为整体。仅仅用科学的概念是不能包含整个人类所有文化事物的。因此才会有科学相隔是问题的认识,看不到科学相隔不是问题的一面。而中国文化具有使元科相对、互化、互依、互存、明的作用。 自然无知倘且能够物化无数理归一元,而况人类乎? 这是要论中国文化的第二个原因。 人类社会的所有一切,都是以物理为基础以精神为主导的神物一体物理存在。就像是一个生命物体存在一样。物理的统一现象是道,物理的一统精神是神。或者说,统一的物理是道,一统的物理是神。《易》中所说的“一阳一阴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这两句话说的就是神物一体的关系。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中国经典文化中的神的内涵意义是绝对极端科学的,是宇宙的灵魂和根本。这种早在五千年以前就被中国人认识了的宇宙核心物理,而人们至今还不认识。这种文化内容早已表现在《易》经之中,只是因为高深难懂而使人们视而不见。不认识宇宙的核心物理,观察和分析事物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与天地准”一元文化的科学性。这种一元文化的科学性是宇宙的精神内核。而人类至今只认识多元文化的科学性,不认识一元文化的科学性。实质上一元文化的科学性和多元文化的科学性是相对互补相、互依存的一个完全整体的两个极端,就像人的身体与四肢的关系一样。其中一元文化的科学性是绝对的科学性,多元文化的科学是相对的科学性。绝对的科学性和相对的科学性的关系就像一个三角形,其中三角形的一角点(由角到点是合二为一)表示一元文化的绝对科学性;三角形中的两点角(由点到角是一分为二)是多元文化的相对科学性。从三角关系中可以看出,多元文化的相对科学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相对性,一是多元文化内部的相对性以合成二的两个一为相对形象;二是多元文化作为分化极端的整体与其自身以外的一元文化的绝对科学性相对。即三角形的底边两极为自身相对,底边与对角点是外极相对。且角点与底边同时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现在世界人类虽然有多元的统一精神和文化。但是没有能与宇宙物理重合的一元一统的精神和文化。没有认识到一元一统与多元统一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宇宙物理正是因为具有这种一元一统和多元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才能形成一元主合多元主分、分合相依整体发展无限繁荣的人类科学世界。令人可叹的是现在世界上连个“一元文化”的名词也没有人敢说。虽然世界各国都早已在合而不同的多元政治体制和文化中进行着一定的合作与个性的发挥和创造,但是没有一个世界公认的一元一统的科学理论。说明人类至今还没有具备与自然界道一生万物理性质相同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宇宙物质道一生万统分一体的物理性质还没有实现革命、超越和升华,还没有觉悟成为人类的一元一统的理性认识和精神。这一现象表明了人类这方面的自私、浅薄和愚昧无知。实际上一元一统的精神与文化,自然界每日每时地都在昭示着人们,中国文化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告诉人们,而人们就是不理不睬。 科学的概念虽然内含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由于科学的“科’字所具有的分门别类的内涵,决定了它无法代表宇宙天人绝对极端整体核心一元一统的理性和精神。科学的名词只能用来代称具体的学科门类和具体求是的精神。如果用来总称人类所有一切学科的整体,那麽,科学的概念就有不科学的内涵了。因为科学只能代称极端分散文化的内涵,而没有统合文化整体的内涵,即科学只能指名三角形极端分化的底边,而不能代名三角形极端合化的角点。能够代称宇宙天人绝对极端整体一统文化的名称只能是具有根本性、整体性和生动性内含的“元”字概念,这就是中国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元”学文化体系。 为了使人类文化具有符合客观实际的分合整体理念,就必须建立起与分散的科学文化概念相对的绝对一统的元学文化概念和元学文化体系,分离和突出中国元学文化的概念和内容,这是我们要论中国文化的第三个原因。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具有“与天地准”的精确性,但也为人类留下了很多难解之谜。 按理说,中国古圣既然能用远近取物的观察物理之法,取得与天地准的五行轮环回路生化运动规律,又为什么没有说明人与宇宙是天人父子轮环回路生化的关系。从天体的日月轮回循环运动到世界万物的循环回路运动中,完全可以得出人类与自然是天人旋生的关系。这一关系是宇宙物理运动绝对极端的一旋元律,称为一旋律。宇宙所有一切物质运动都终究要归化于这一一旋运动之中。这里之所以把宇宙物质运动绝对唯一的总规律称之为“一旋律”,这是因为“旋”字具有运动的循环性、螺旋的回升性和超越性。尤其是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的父子轮旋结果都非常直接明显地告诉了人们的这一道理。人类为天地之子(女),子女长而必然成父母。人类为天之父就是再开天地,使宇宙物理与人类在相互生化的旋化运动中无限地进行革命和升华。古圣能从现象取物中取得《易》,不可能不认识这一点。问题是古人为什么不点破这一规律。无论古圣是何用意,都说明中国文化有待后人的继续开发。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同时负有既要开发已有文化成果底蕴的任务又要开发无限未知领域文化内容的双重任务。在“一旋律”的原则下,人类必须重新定位自身的品位价值和能量价值。对人类的道德使命和社会作出有利于科学进步和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思考和变化。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而且也是对整个人类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中国文化能否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中军主帅,成为人类文化的文明轴心,主要靠中国文化自身的自我超越。 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用讨论中国文化的方法来解决,这是要论中国文化的第四个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 这是世所公认绝无争议的事实。 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文明现象。 这一现象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 然而,可惜的是,人们至今还不明白形成这一文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不明白这一文明现象的形成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由于中国现代社会的一时落后,使一些人对中国是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的现象并不感到稀奇和自豪。对这一足以能够使国人引为骄傲和自豪的神圣文明现象感觉非常平淡,甚至是麻木不仁。更有甚者,有一部分相当有文化知识的人,竟然怀有中国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人们之所以到现在还不清楚中国作为世界唯一存在的文明古国的原因和意义,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使中国成为唯一文明古国的重要原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是深入认识中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的原因和意义的根本基础。只要这些人从根本上认识了中国文化,就会对唯一文明古国现象倍加自豪骄傲和珍惜。同时还会明白中国一时的落后与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的形成是一个什么关系。只要明白了中国成为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的原因和意义,相信不仅会使中国人对唯一文明古国的现象感到自豪和骄傲,而且还会使世界上所有尊敬中国文化的人感到心安理得,自慰以是,情有所值。并对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现象更加自然崇拜。 明白中国成为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的原因和意义,不仅对中国人有好处,而且更为重要地是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不仅是中国人应该解决的认识问题,而且也是世界应该解决的认识问题;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应该完成的神圣使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文化应该完成的神圣使命。这将大大有利今后世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独存至今。 所以——文明古国的存在是世界人类共同的骄傲。 所以——人类完全应该从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所以——明白中国成为世界唯一文明古国的原因和意义是人类必须同时也是必然要完成的政治文化任务。 这是要讨论中国文化的第五个原因。 怎样论中国文化 中国有文化,悠悠五千年,精细通神鬼,博大可容天。深邃入道心,浅表发丽华,奇珍无数计,春色满人间。若要论及当如何切入?若如数家珍则嫌失之纲要;若仅扼其纲要则又恐遗漏珠玉。然大道至理示人,无繁不简,无简不繁,繁简本为一体,不可偏废一极,倘能兼而得之,既可系无数枝叶而不繁赘,又可至简于一而不孤单。此法之外观,有如地上大树以一干而系无数枝叶之形象也。若论精神,如粒子为禾,可生以成千上万。如此形神之万一相系,既相对极端又绝对整体;乃自然生命文化之表现也。 以此法论,研讨中文须取三五论法。 三者,以三元之法论析中文天人子三元素也; 五者,以五元轮件之法而论三元素中之子元素也; 如此而论,深则可入中文之灵魂,浅则可抚中文之皮毛,其中骨肉气血精髓尽可无遗也。 论学目的 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国文化脱胎换骨,核变新生,实现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自我革命,成为生动全新的现代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化。结束世界只有多元文化并存没有一元文化核心主导的零散文化局面,形成既多元无限发展又一元核心为主的生动整体文化实体。从而使人类文化在东西虚实互补万一互根、互化、互长、互进的文化运动过程中不断走向丰富、繁荣、进步、升华和超越。为中国人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提供文化材质。为实现人类文化的太空化打下稳实基础。这是讨论中国文化一定阶段历史时期的目的。 论学任务 讨论中国文化有五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是还学于物。为什么要还学于物?原因有三: 一是物中有学,学从物出。物学一体,分合极端。天地轮转,理革人智。互化极反,旋越文明。宇宙的所有一切尽从物出。尽管环节极多但物是宇宙所有一切的根本是毫无疑问。学不归物是不知学之根本。 二是人文飘逸,脱本离物,物念不一,只分不合,无知根本,神物莫辩。明判是非,学之使命。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还学于物学归根本,这是治学的首要任务。 三是只有还学于物才能使学有从来,人文归根,天人合一。只有还学于物,才能使任何层次的人类学问与文化都不再是断线风筝,脱缰之马,无根无本。才能澄清人类学术的各种迷惑。只有还学于物才能使人类文化最大限度地深入宇宙根本,使人类文化合而为一,分而无限,统一人类对宇宙的根本认识,统一人类对使命的认识,最大限度的统一人类精神。 第二大任务是道定中文。 道定中文的基本概念是:一方面肯定中国文化,一方面否定中国文化。其中肯定属阳,否定为阴,阴阳合道。中文即中国文化的简称。 因为只有既肯定中国文化又否定中国文化才能符合物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才能说明中国文化是一种生命文化。才能表现中国文化内在无限的生命力表现人类认识与自然物理的统一性,说明中国文化是有阴有阳的生命物。从而使中国文化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飞跃、进步和发展。就像时间在昼夜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前进、人的两只脚在不断地左右互支互否的运动中使身体向前进步、植物的种子只有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才能无限地发展自己一样。如果中国文化始终都处在被肯定的状态下就说明中国文化还没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只能当作金石宝物,永远一成不变没有生命。 所以,否定中国文化与肯定中国文化同样重要。道定中文是中国文化实现自我超越的唯一途径。 第三大任务是开发易学。 周易是人类至高无上的文化结晶。其中理性“与天地准”,其内容与天地同,其中的物、理、数、道、神、卦……字字皆有无穷内涵,字字皆可以之形成文化体系,字字皆可通宇宙根本。最大限度地开发易经文化内容,是人类文化的神圣使命。 第四大任务是学立三维。 学立三维又称全学三维。就是建立包含四种文化概念在内的绝极整体的文化学识概念。分别是科学文化概念,元学文化概念,道学文化概念,全学文化概念。 四种文化概念的共同点是:真正确是,准合物理。即自然物理是什麽,人类的知识学问就是什么,绝无丝毫人文之臆想。零整分合微粒宇宙,点线面体,无一遗漏。三种概念既总合于学的一字化概念之中,又各有特义。 其中的科学文化概念除了表示分门别类的表面意义外,最核心的意义是代表人类丁丁入木的实事求是精神。具有极端具体、实在、实是、确定的文化因素。 其中元学文化概念除了表示各类整体的文化意义外,最核心的意义是代表宇宙物理既组合整体又内分极端的一统物理结构和一统物理精神。 其中的道学文化概念有三种意思: 一是指人类的文化学问归根到底是道学。 二是宇宙物理文化总归天人一旋之道。 三是科学文化与元学文化既相对极端又极合整体。分化的极端与极合的整体构成极端分合之道,分而无数合而为一,代表整体与零体之间分合互化互动的关系。即道学文化概念一是表示宇宙物理文化静态的固定结构,二是表示宇宙物理文化的动态互化关系。 把科学、元学、道学三种学业文化概念合成一个整体才是人类关于学问的完全整体概念。在这种完全整体的文化概念中,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其中,既浑然一体,又各显特殊。其整体抽象之极端如宇宙之浩渺无际。其具体之极端如工匠之作业,一针一线一眼。捭阖变化无一遗漏。只有这种三维全学概念才是完全彻底真真正正的科学概念,否则,人类就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是科学。 第五大任务是人学混一。 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三维文化。也就是虚实一体,功利文化与精神文化一体。以精神主导功利,以功利体现精神。虚实二维合一成为三维,有三维之学就是完整总体之道学。有了道学,即可化一化二化三化无穷之学。 第六大任务是明物知命。 明物知命,就是先知物理后明使命,知命为物理,或者说知物理之命。此物理为宇宙绝对极端唯一之物理,总而言之是知物理之因果。以人命和天命,天人同命,从而使人类自觉自愿顺从于道命,为积极实现道命而奋斗。 文化概念 因为宇宙中的所有一切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文化的实质是“宇宙文化”。 这是绝对极端一统整体的广义文化概念。称为绝对广义文化。简称绝对文化。 绝对文化的内容是相对广义文化。简称相对文化。总称二对文化概念。 相对文化是把绝对文化分为天元文化和人元文化两大部分。 其中的天元文化因为是由宇宙物质内部机理主导的自然一期物质文化运动,,所以又称天智文化,天理文化,天然文化。 其中的人元文化,是由人的思为知行形成的所有一切结果,属于物质的二期自由文化运动。因为主导物质二期运动的机理是由主导一期物质运动的物质机理经过自身革命性升华超越后转化成为人类形体结晶中的理智,相对一期的无知状态而言是一种有知的物质文化运动,所以又称人智文化。 天智文化是人智文化之父。人智文化经过若干时间的化结必然反子为父。再造、革升、超越天智文化。这是宇宙文化运动的子旋律。因为子旋律是宇宙物质运动绝对唯一统尽所有一切物理回路运动的一旋运动,所以又称一旋律。宇宙以内只此一旋,统化无尽之旋。 如果把绝对文化与相对文化的结构纳入形像概念,就会形成角体结构和太极(双鱼图)两种形象文化结构。其中角体结构的文化形象表示文化整体分与合的关系;太极图结构的文化形象表示二元互化的关系。这是绝对极端的两种天人总体性文化概念。 中国文化作为整个人类人智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能使中国成为世界性唯一存在的文明古国,原因是中国文化内部具有主导自身运动的不同一般轴心意义的轴心文化。中国的轴心文化是日月文化,不仅具有主导中国文化运动的价值和作用,而且具有主导世界文化进步运动的轴心价值和作用。 上卷 合论中国文化 序 根据二对文化概念而论,中国文化的基本定义是: 中国文化是中国天地和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所有一切思为知行程果。 这是中国文化的绝对文化内涵。 从中国文化的绝对文化内涵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文化概念中包含“天、人、子文化三元素”。天人子文化三元素是绝对文化中包含的“相对文化”内涵。 所谓“天人子文化三元素”是指人类文化中包含着天文、人化、文子这三种最基本的因素。分别称为:文化天元素、文化人元素、文化子元素。总称文化三元素。其中: 文化天元素特指以天体为主包括自然万物在内的物理因素,是人类文化的基因部分。简称天文因;天文元素; 文化人元素指以人类体智为机关凭借二力(脑力和体力)转化自然文化因素(即天文)从认识到结果的全部程果。简称人知化;人化元素; 文化子元素是指人类转化天文的所有一切思为过程和结果。简称文子果、文子元素。 世界上不存在不包含天人子三元素的民族文化。任何民族文化都同样包含天人子三元素。按理说这一点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构成各民族文化的因素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质量差别。原因是:因为各种人类品种生存所处的天地物理区位环境不同。所以对天文气质的秉受也各不相同。由此不同而影响到智能特别突出的方面和时序(即知识突破点)也各不相同,由此突破方面和时序的不同,致使各民族文化成果的内容、层次、方面、性质、过程、结果都各不相同。比如用一个圆作科学文化的整体,虽然处在圆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科学的,但是只有最中心的点与其它所有的点的内容和质量都不相同。因为这一点处在圆的最中心,所以具有其它点所没有的极端中正性、极端对称性、极端根本性、极端主导性……总而言之,整个圆面所有的点都以这一点为中心。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点所包含的天文因素的广度和深度有没有一个圆的核心点的因素,和由此因素形成的民族文化主体以及由此主体在整个历史沿革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素质,决定了这一民族文化质量的品位和层次。这种民族文化质量的层次和品位的根源,存在于天文,形成于人化,结果于文子。这种文化质量的层次和品位的高低,决定于人化对天文核心根本认识的水平和程度。中国文化之所以是日月文化,文明轴心,原因就是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天元素和文化人元素,因为具有与众不同的天人两种文化元素,所以中国文化才具有最大限度地从整体根本上认识宇宙核心物理的内容,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三元素。由此可见,要想比较彻底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并以此说明中国文化具有轴心价值和作用的原因和意义,还必须从中国文化三元素中的天文元素和由此生育养成的人化元素的根本上说起。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三元论 (部分)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的三种元素,是自然特定区域物理运动的三个不同环节的三种不同物理状态。三种元素既同一根本,浑然一体,又各分主体,天差地别。就像一棵大树,天为祖根,深在地下有而不现;人为主干,总合其中,变革转化,中心枢纽;文子为支系叶果,末梢极端,结实极反,复化三元。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文化三元素中的人元素是文化天元素向文化子元素转化的中枢机关,自然界无穷无尽的物理内容都必须而且也必然要通过人化这一中心环节转变为文化子元素。三种元素之间的根本顺序是:天文是人化的直接根本,是文子的间接根本。人化是文子果的直接根本。轮回极反后,文子果又转而成为天文与人化的根本。即:天为人根,人为文根,文人天根。三根旋动,循环革升,是宇宙物质运动的总规律。称为三根一元律。简称三一元律。即子旋律。也就是说宇宙物质运动的总规律只能在人类文化三元素的旋化运动中才能得到完全实现。除此之外其它所有规律都是在三一元律的范围内存在、运动和变化的。 文化三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是千丝万缕的,但是可以归纳为一明两暗(一阴一阳)的三种关系。其中: 一明是指中国人与中国天地与生俱来,世袭永主,自生至今;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同样与生俱来。嫡传至今,人文不分。总合起来,形成世界上唯一天人文子世袭嫡传的文明古国现象。 二暗是指三元素之间暗存着两种无形的内在联系。 第一种暗存联系是:道根因素,三元贯通。即在三种文化素中贯通着同一种具有绝对一统理性的物理,这种物理就是道根因素。道根因素就是两种异性物理互根互化,对立统一,共同创生新生物理。 第二种暗存联系是:中性因果,藕断丝连。即在三种文化元素中贯通着同一种中和之性,这种中和之性的因果,表现在中国文化的三种元素之中,虽然形式和内容天差地别,但其中的中和理性是明现无误的。其情形恰如藕断丝连。 这三种联系,是后面必须说明的主体部分的具体内容。 从以上对三元素的三一元律和三种关系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内容中应该包含中国天地和中国人这两种根本因素。离开了中国天地和中国人这两种根本因素,中国文化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讨论中国文化,还必须对中国天地和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文化进行全面整体的分析。如果始终是就文化论文化,就永远也不会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根本的理性认识,永远难解中国文化之谜………… 更多新的观点将陆续推出。 下卷分论 内容提要:论中国物学、论中国道学、论中国元学、论中国物理数学、论中国神学、论中国科学…… 论中国文化之论科学系列之“科学父母” 当今世界,是一个饱蘸科学色彩的巨笔,落地山河秀,绘天虹霞飞。物理多变化,凭空出奇迹。 科学给人类带夹来的好处,就象母亲生育子女一样,喂以乳汁,给以温暖。无论子女是龙是虫都竭力倾心痛爱有加。严父慈母,精神所感,使世界万事万物都无不受孕科学的精神因素。由于科学父母心血的辛勤浇灌,使世界万物子女都无不沾受天恩。科学像春天一样把温暖的阳光和润泽的雨洒满人间,使人们都享受优越与恩赐,感受科学的营养和陶冶,使世界焕发无限生机。纵然金石,亦受温化,即使草木亦报春华,人心肉长,灵知最深,理智情感喜泪汇江。 然而,生活在弥漫喜乐祥和之气的科学天地中的人们,您,是否曾经想过,这科学春天的到来,是经过了多么残酷的严寒。科学父母经历了多少苦难的熬煎;您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这温和美丽的科学春天得有点迟晚;面对这无限美好的春天,您千万不要陶醉打鼾。因为科学的道路还很长、很远,途中还不知道有多少困难和艰险。现在,这只不过是无期征程的新始起点;您,是否曾经想过,对科学父母,我怎样尽点孝心。对建设科学的参天大厦,我如何做点贡献;您,是否曾经想过,科学就像行进在茫茫天际海洋上的船舰,每时每刻都不能粗心大意,稍有疏忽就会有浪礁翻船。要想使科学的航船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就必须一丝不苟、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残酷挑战;您,是否曾经想到,在茫茫无际宇宙面前,人类,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泥丸。为了迎战未来和明天,整个人类应该像双手一样紧握铁拳。如果三心二意,各行其是,人类这颗小小的土蛋就会有如灰消散的危险。 为了人类,为了世界,为了明天,人类要万众一心,同心同得,如拳紧攥,居安思危,共度难关。 论中国文化之 论中国道学系列 什么是中国道学 中国道学是诠释和演绎易中道义,形成的易道文化支系。 中国道学的渊源 中国道学的渊源是天物易文。 其中的天物之道是自然的普遍物理现象。 其中的易文之道是易经关于道的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