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格巫?其实是圣诞老人!

 lylla 2019-04-18

想必很多人对早年的一部动画片《蓝精灵》记忆犹新,这是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1958年的一部力作,我们除了对这群可爱的蓝精灵印象深刻之外,也对画中最大的反面角色---邪恶巫师格格巫有着磨灭不掉的回忆。那个穿着黑袍和红色鞋子、脑袋秃顶大大的鼻子以及恶狠狠语气,坏的可爱鲜活形象给几代儿童们增添了欢愉,也有很多人从看这部动画片开始对好与恶开始有了辨别,我就是其中之一。给人们印象相反的人物之一,是传说中的圣诞老人,那个戴着红帽子,长着一脸白色胡须,形象和蔼的老爷爷,在圣诞夜会从烟筒里钻到每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家里,在长袜中塞满神奇的礼物。

当约尔格·德慕斯,这位85岁的钢琴大师缓缓的走向台前的时候,给我第一印象是,格格巫来了!当他坐到琴凳上开始演奏巴赫《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及赋格》来开启这次音乐之旅的时候,我脑海中仍然对格格巫的影像挥之不去,音符从d小调主音开始的一连串音阶以模进(在键盘不同音高位置模仿前一句的节奏与句型)的形式走了两小节(也有人划为四小节)停在F音的时候,这位老者彷佛掀开了格格巫城堡的巨幕,让人不禁联想到森林深处,树叶被冷风吹得沙沙作响的声音伴随着寂静,那个哥特式的塔尖逐渐浮现在眼前。德慕斯手中的巴赫,很有管风琴的味道,赋格段右手A、Bb、B、C、C-B、C开启的8小节主题开始后,我才逐渐将格格巫的角色淡忘掉。德慕斯喜欢用歌唱性的气口断句,巴赫这部作品也不例外,例如在赋格段第93小节的高声部旋律A、G#、A、B到94小节C音之间,他给了一个明显的喘息,尽管乐谱显示这些音符在一条连线里,但他还是做了一个不小的呼吸,如果你能了解到德慕斯除了是位独奏大师之外,同时还是位声乐艺术指导(钢琴伴奏)大师,你一定能理解他处理巴赫的这种方式,他的断句中表面听着气口松弛自由,但内在的德语语序从未中断,而且听起来非常舒服。

上半场中,他演奏的贝多芬第32首钢琴奏鸣曲OP111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尚且不提贝多芬在其晚期的几部钢琴奏鸣曲中对未来浪漫主义作曲家们产生的影响,单单演奏家们来讲,驾驭这部作品并非易事,既不需要贝多芬英年时期的棱角,更没有甜腻伤感的哀婉,此时的贝多芬有着超越情感与宗教的冥想,让世间万物回归于一种安详与平淡。这部作品被称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结束时却用了C大调和弦让所有情绪归于平静,与二乐章的Arietta(抒情曲)紧密连接。德慕斯这位老者与贝多芬这次的对话让我感触很深,第二乐章冥想的主题开启在C大调,之后彷佛老者在生死之间如此超然的游走。在此乐章第75小节开始,在双手同向音阶上行后声音突然变弱,左手旋律伴随右手密集的32分音符,钢琴的声音在德慕斯手中变得并没有密密麻麻,更像是宇宙中点点星光带给人的冥思,平静、淡泊、不急不躁,不得不佩服这位85岁的老者有如此惊人的驾驭能力,显然,所有的语言性描述在此时都是无意义的。

下半场,气氛轻盈了许多,德慕斯演奏了舒曼套曲《童年情景》 ,第一首《异乡之土和人们》的旋律一出,歌唱性特点的处理方式又凸显了他艺术歌曲文化的底蕴,右手完全是一位女高音在歌唱,他没有选择严谨的节拍,而在在一些地方给了气口,比如第三、四小节重复第一、二小节旋律的时候,他在演奏下方音B到上方音G的时候给了一个呼吸,与第一句做了一个小对比。而此时的德慕斯终于卸掉顽皮的格格巫的外衣,原来他是一位如此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就像圣诞老人一样,给大家讲述着一段一段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第三首《捉迷藏》,他并不像有些演奏家那样速度那么快,而是用相对稳健的速度,真实的阐述着一个老人对童年时代的缅怀,把这13段故事当做礼物分享给大家。整场音乐会他的声音控制是普通演奏家所难企及的,但如果你来寻求神经的兴奋点,恐怕会有些失望,他的年龄已经不是炫技的阶段,选择的作品也不是炫丽技巧的作品,但如果你肯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慢慢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你的收获将不仅仅是享受了音乐这么简单,祝愿“格格巫”健康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