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钢琴音乐和室内乐欣赏指南

 笛韵悠然 2019-05-16


解读贝多芬钢琴音乐和室内乐

01

先来了解钢琴奏鸣曲

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居重要地位,不但体现了他个人风格的演变,也显示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过程。

早在波恩时期,贝多芬就从涅菲学习J..巴赫的作品以埃玛纽尔·巴赫的《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为教材,熟悉了严肃的北德乐派的音乐。1784年接触到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维也纳前期(17921801)的头几首钢琴奏鸣曲延续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如《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1)首位乐章的“狂飙”性格,《A大调第二奏鸣曲》的华丽风格以及其他奏鸣曲慢乐章显示出的德国“情感风格”;在主题音调、动机发展、末乐章常有乐观幽默性格等与海顿、莫扎特相联系;在钢琴织体写法和用八度加厚旋律等,则有此时广泛旅行演奏的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克莱门蒂以及较早预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特点的捷克作曲家杜塞克的影响。然而就是在此时期的奏鸣曲中,感情表达的强度大大超过前人,如题赠给海顿的《作品2》的3首奏鸣曲都有四个乐章。从第二奏鸣曲开始,以更有动力的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自此,凡具有较强戏剧性和矛盾冲突的奏鸣曲套曲,均不再引用小步舞曲。两首c小调奏鸣曲(《作品10之1》《作品13》)都有沉重的压力和激情的热潮。此外,广泛运用小调,大胆的转调和离调,复杂多变的和声,大幅度的力度和音区对比,都是贝多芬特有的。

19世纪初,贝多芬开始探索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结构功能。《降E大调第十一奏鸣曲》(作品22)缩小第一乐章规模,把重点移到终乐章。《降A大调第十二奏鸣曲》(作品26)第三乐章采用丧葬进行曲,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群众场面的折射。《作品27》的两手奏鸣曲(第十三,十四“月光”)均冠以“近似幻想的奏鸣曲”,“月光”第一幻想内省的性格,使末乐章的感情爆发显得格外激烈;在尾声中,音乐材料进一步发展,好似第二展开步。《d小调第十七奏鸣曲“暴风雨”》(作品31之2)第一乐章内部不时出现短暂的慢速,引入自由抒发的宣叙调因素,增大了表情的幅度。最成功的是《C大调第二十一奏鸣曲“华德斯坦”》(作品53)和《f小调第二十三奏鸣曲“热情”》,它们仍是严谨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出于表达丰富音乐内涵的需要,展开部和尾声大大扩展,具有极强的动力性和紧张度,古典奏鸣曲的容量已达到饱和。此后,贝多芬中断钢琴奏鸣曲写作达到5年之久。

当他于1809年重新涉足这一领域时,出现了风格的显著变化。《升F大调第二十四奏鸣曲》(作品78,贝多芬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和《e小调第二十四奏鸣曲》(作品90)都只有两个乐章,既有充沛的热情,又有静谧的感情抒发。尤其是第二十七奏鸣曲第二乐章,以和谐丰满的和声,衬托优美如歌、深情舒展的旋律,预示了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抒情风格。《降E大调第二十六奏鸣曲》题名“告别”,因他的艺术保护人鲁道夫大公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离开和返回维也纳而作。三个乐章的标题分别是“告别”、“人去楼空”、“归来”。1809-1814年间这四首钢琴奏鸣曲已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如减弱了戏剧性,加强了抒情性;选用歌曲般的主题旋律,不作动机展开式的发展,结构规模也相应缩小。 

然而贝多芬并未沿着浪漫主义的道路继续发展,而是转向写作结构宏大,内容深刻的作品。最后5首奏鸣曲的复杂深奥使听众感到困惑。它们强调对位和变奏技术,除了广泛运用变奏手法、复调手法和用于展开部的赋格段外,还有完整的变奏曲和赋格乐章。如《E大调第十三奏鸣曲》(作品109)第三乐章是一首变奏曲,《降B大调第二十九奏鸣曲》(作品106)和《降A大调第三十一奏鸣曲》(作品110)的末乐章是赋格。在这里,长大的终曲体现出贝多芬把音乐的重点从第一乐章移到了末乐章,加之蓄意模糊主题之间、段落之间的界线,奏鸣曲套曲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体。

02

再来了解二重奏鸣曲

贝多芬作品有10多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5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所出版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遵照古典主义早期的概念,称为“带小提琴伴奏的钢琴奏鸣曲”。实际上从一开始,贝多芬就让两种乐器处于同等地位,共享陈述主题的权利。 

第一至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2)题赠给老师萨利埃里,是初到维也纳时的习作,深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坐于1801年的《a小调第四小提琴奏鸣曲》《f小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体现贝多芬风格的成熟。前者有清晰的对位织体和动机发展,后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温暖的抒情,两种乐器轮流呈现乐思,交织发展。著名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完成于1803年,与这一时期的杰作英雄交响曲一样有严谨尔扩张的结构,雄浑的气势和奔放的热情,它直接引导出勃拉姆斯及弗兰克等作曲家优秀的小提琴奏鸣曲。

03

最后是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贯穿贝多芬的一生,知道他生命的最后。与它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一样,体现了个人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早期的6首(作品18)大约坐于1798-1800年之间,此时贝多芬在音乐的其他领域已有较多的实践。在维也纳的艺术保护人李希诺夫斯基公爵腹地的音乐会上,时常听到优秀的弦乐四重奏的演出,除了海顿、莫扎特的作品外,还有当时十分著名的阿洛伊斯·福斯特为数众多的弦乐四重奏作品。贝多芬所写的6首弦乐四重奏,即运用了他所积累的写作技巧有明显受到上述三位作曲家的影响。例如《c小调第四弦乐四重奏》有海顿式的终曲,《A大调第五弦乐四重奏》有莫扎特般的精美优雅。贝多芬还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会如何运用队为手法。让每隔声部都参与“谈话”。 

作与1806年,题赠与拉祖莫夫斯基的3手,以是大型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伯爵是俄国驻维也纳大事,热爱艺术,拥有据称是欧洲最好的弦乐四重奏组,伯爵自己在重奏中拉第二小提琴。为向伯爵表示敬意,贝多芬选取两首俄罗斯民歌,分别作为《F大调第七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第一主题,《e小调第八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中段主题。这3首作品体现了贝多芬的成熟风格,结构大大扩展,展开不长大而复杂,再现部加以变化,乐思在尾声中进一步延伸,使尾声向第二展开部。他们有丰富的对位织体,《第七》展开部中的二重赋格段、《第九》第四乐章中长大的赋格,都增加了音乐的动力和戏剧性。 

贝多芬称之为“庄重四重奏”的《f小调第11弦乐四重奏》作于1810年,与同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有同样的倾向,即结构浓缩,乐思精粹集中,很少有华彩性的过渡段落,表达情感强烈而集中。尖锐的不和谐音,第二乐章的赋格段,第三乐章近似众赞歌的三声部,第四乐章音响激烈的结尾都反映出向晚期风格的转变。此后,有14年的时间未写弦乐四重奏。 

当他于1923年重新提笔写作弦乐四重奏时,以是完成《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后的式了。由于失聪,他已完全进入无声的世界,作品愈来愈深沉内省。晚期的6首弦乐四重奏不但语言变得更加凝练抽象,音乐结构也不再遵循古典室内乐套曲的格式。只有《降E大调第12弦乐四重奏》(作品127)和《F大调第16弦乐四重奏》(作品135)保持四乐章结构,其余几首有五乐章(作品132)、六乐章(作品130)和七乐章(作品131)。作品133是一首大型赋格。

——温度古典音乐4月唱片推荐——

本文外文译文请留意文末翻译公众号

巴赫经典唱片推荐丨古尔达演奏巴赫

极简唱片指南丨阿凡纳西耶夫论莫扎特

古典唱片推荐丨穆特与小泽征尔的新唱片

唱片导聆丨《什么是“肖棒”:肖邦遇上爵士 》

古典音乐放映厅丨聆听门德尔松早期钢琴作品

古典唱片说明书丨《二十世纪双簧管奏鸣曲》

每晚唱片推荐丨钢琴大师博列特1988年独奏音乐会

极简唱片指南丨《皮亚佐拉协奏曲与室内乐作品》

古典唱片说明书丨奥登萨默与王羽佳的“蓝色时刻”

每晚一张音乐CD丨席夫演奏舒伯特奏鸣曲与即兴曲

每晚一张音乐CD丨《阿格里奇的钢琴传奇》(2 CD)

古典唱片说明书丨莫斯特指挥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免费加入古典音乐微信群

微信群将为大家提供以下服务

1、每天分享各类古典音乐内容

2、为乐迷创造欣赏与交流空间

3、为专业音乐学习者提供资料

4、欢迎大家积极分享音乐内容

5、爱潜水的朋友可以安静聆听

6、坚决杜绝政治社会宗教交流

 扫描微信即可申请入群

01

免费加入巴赫音乐微信群

一日不听巴赫,便觉面目可憎

02

免费加入钢琴艺术读书会

分享钢琴资料,提升钢琴技艺

03

免费加入西方音乐文明微信群

阅读音乐史著作,出题 答疑

04

免费音乐专业考研群

开设音乐史与曲式和声两个群

分享资料、相互答疑、促进复习

申请必须注明所在、考学校与专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