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簠(fǔ) ![]() ![]() 产生于西周时期,结束于战国,并在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 其用途与簋相仿,属食器。因在祭祀时用于盛稻粱,故称“祭祀盛粱器具”。 2013年12月28日,宝鸡石鼓山出土了一对青铜簠,系距今年代最早的青铜簠,它也为现存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同时期青铜簠提供了有力的年代佐证。 中文名称 青铜簠 器皿用途 日用品及装饰品之类 器皿早期 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 标准读音 fǔ,同"腐"音 器皿距今 4000年 作用 青铜簠(fǔ)簠是古人盛放稷、粱、黍、稻的方形器皿,文献中又称"瑚"或"胡"。 背景 早在4000年之前,中国的冶铜技术就已相当精良。殷、周时期是青铜器的极盛时代。此时期的兵器、日用品及装饰品之类,无不以青铜为主。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