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能阅读,你掌握了多少?

 小西瓜番茄 2019-04-18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丰子恺 在《不宠无惊过一生》描写的人生境界,是我心中的理想,但我深知,这些,唯有读书并实践才能达到,而阅读方法极其重要。最近读到一本阅读方法的书《高效能阅读》,感触很深,提炼出精华,并结合我的读书体会,分享给大家。

image.png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落客座教授。

1972年生于日本琦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业宣传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与其他作者合著有《“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89个具体的读书技巧,全面渗透到读书的每一个环节和要领当中,帮助我们获得读书的最大效果。

我读完以后,结合自身读书体会,总结概括为以下13个方面:

1.真正的学习='3D'×'2D'

以教科书为主进行的是'2D'学习,而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培养精益求精的读书意志和动力,则是'3D'学习。

学校教育方法的基本形式为记忆平面纸媒,是2D学习。

其实,学生的真正兴趣并非源自2D,而是来自真实的现场,即3D学习。

人的一生,在学校教育阶段是以教科书为主的被动式读书,走入职场以后是以工作的需要,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的主动式读书,因为是以自己主动选择内容,自我提升为目标的。

有了兴趣,才会行动,有了行动,才会学习。

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学生,会主动琢磨怎样活用课堂,并积极参与其中。

原尻淳一建议:学生应该亲临或者观看、聆听自己专业领域的现场视频音频,聆听在职者亲口讲述职业特点,也可以亲自去生产实践的现场,明白自己在教室里学到的知识可以用于实际生活。

在职者往往不重视知识管理,笔记管理,阅读方法这些必要的能力,加之职场忙碌,虽有目标,但由于缺乏系统读书方法训练,所以学习效率并不高。

读书方法,笔记方法,逻辑思维,心理分析,系统格局,时间管理,效率管理这些因素,都是职场人士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如何高效能地阅读,则是这一切的基础。

2.读书的座右铭助你增强信心

我们每个人读过很多书,其中的许多作者,从小就已拥有惊人的读书量。

我们首先需要借鉴这些作者的“座右书”,增强读书信心,这是无与伦比的读书原动力。

比如我自己的读书座右铭就是“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每当劳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用这句话来鼓舞自己:继续阅读、坚持写作。

3.不善读书的人,要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儿

《高效能阅读》告诉我们:读书时如果挑战某个初次接触的领域,请不要贸然去读超出自身能力的书,应该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待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上下一级台阶。就像登山一样,要从山下开始,逐步提高目标。

降低读书门槛儿,可以从听书、听现场开始,要有意识地去听作者的声音,接触作者的著作、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了解人类。可以先从薄的书读起,或者一个主题里面基础的书籍开始。

比如阅读方法,我最早看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现在看《高效能阅读》,写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然后写精华解读稿。如果读到比较深奥的书籍,先聆听其他读者写的说书稿,在其他读者的帮助下,吸收原著里面的精华观点,自己阅读原著时,往往就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4.多参加读书会,进入同频的圈子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是能认识很多朋友,听到各种各样的意见,能够让你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一本书。在读书会上关注一本书的同时,还能窥见各个参加者的人生,这是非常刺激的事。

二是因为参加讨论,你得先了解所要讨论的书,所以不得不被迫读书。而且参加读书会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够得到很多他人的观点,然后自己再去重读,能发现很多不同于初始阅读时的新思想。

5.输入与输出互相促进

有的人没有联系实际和自己的生活进行阅读,因此并没有产生真正持久和有动力的读书兴趣。

很多人走马观花,到处浏览,并没有明白自己读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自己读书行动和目标没有发生真正的紧密联系。

比如,我的一切读书活动,都是围绕着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进行的。用文字来体现读书的效果,这样和自己的实际行动发生关联,就会激发好奇心和产生持续的阅读动力,而不会走马观花、到处闲逛,也不会耽误有效读书时间。

6.书是文本化的笔记,笔记是精华版的书

把书看作写有文本的笔记,那么就能利用书籍,毫不犹豫地写字、做笔记,从而形成新的文本,并且写下自己的创意和独到的见解。以后再读,就会很方便,并且重新阅读过程中,还能产生新的创意。

而笔记是精华版的书,把笔记拓展、展开以后,可以形成一篇篇文章,那就是一本书。

7.带着明确的目标读书

有的人对简单的道理往往自我感觉明白了,而遇到真正复杂的难题时,却又不明白了。

其实,简单的内容不明白,累加起来,就产生了复杂的不明白,进而造成了整体的不明白。

从整体的读书效果看,看似读了很多,但毫无效果,仅仅是念文字而已,仅仅是停留在基础阅读甚至连检视阅读都没有做到,更谈不上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没有读出里边的内涵和味道来,根源就是没有和自己的行动和好奇心联系起来。也就是仅仅学习了知识,但是没有落实到实际行为、行动中。

想一想,你到底为什么阅读呢?是为了写作输出,成为作家,运营自媒体,还是靠写作变现来改善物质生活,充实精神生活?自己的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行动的执行力才越强,也越容易产生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

8.全方位读书

全方位的读书输入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眼睛读着文字,嘴巴读出声来,同时耳朵在听着自己的语音。

读书,准确的说法应该叫阅读。阅就是用眼睛看;读,就是用嘴巴读出声音来,同时也调动了耳朵:听自己朗读的声音,听自己的音频。

如果有时间,还要看视频讲解的这段文字。这样多渠道输入,再经过思考,输出时就会更有效,更有深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书籍都有音频讲书稿?就是因为有所需求,比如现在很多人需要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的能力,相应的,读书笔记是阅读输入,而讲书稿、说书稿,则是写作与音频的输出——对书的文字内容的音频讲解,这个供需市场也就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了。那相应的呢,也需要相关的具备这项技能的人才,为大家提供服务,于是又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就是职业讲书人。

9.社交媒体是窥视作者本人的最佳工具。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告诉我们:在商业领域表现活跃的众多畅销作家,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社交媒体,所以,在读书之前一定要查看作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信息。如果能从中看出作者的读书履历和人脉,阅读其文章时,理解程度就会变得全然不同。

对此我就深有体会。我就经常直接阅读喜欢的作家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

原尻淳一还提醒我们:

第一个着眼点在于书评,了解作者受过谁的影响,正在以什么方式阅读什么样的书。

另一个着眼点,是要注意与作者的人际交往有关的日记内容,这是了解对方基本信息的途径,也是探知作者思维和人格形成的线索。

10.泛读和精读结合

一般的读书方法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泛读类似于检视阅读,是尽可能收集大量信息以粗略把握内容,精读类似于分析阅读,则是对要读的内容进行精读,细致分析内容,是一种很花时间的读书方法。

而泛读又可分为扫读和略读。

扫读又称检索阅读,是一种锁定目标信息,对书籍进行检索的方法。而略读简单来说就是跳读,即通过迅速翻阅,简单了解全书内容,是一种略过次要内容、迅速抓取关键词的技巧。

image.png

11.提升阅读速度的诀窍

提升阅读速度的诀窍在于关键词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

关键词发觉是要从目录入手,建立模糊的关键词的概念和印象,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查找关键词附近的内容、相关信息,提出假设,然后在前后内容阅读的过程中验证假设。这种方法就是速读的核心方法。

大部分读书者最常见的习惯就是精读有余,而速读不足,拿到一本书,都是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完,花了很长时间,虽然读完了,效果却并不满意。

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只有精读而没有速读,而速读的方法很多人又没有训练掌握。通过这种关键词假设验证型的速读方法,今后就可以应用到读书活动当中进行训练。

12.定位主题阅读的兴趣

读书总会有合意的和不合意的,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不合自己意思的书是最浪费时间的行为。有的人想:既然花钱买书了,硬着头皮也要读完,觉得不读完就亏了。其实,这样继续读下去不仅损失时间精力,还破坏了自己阅读的心境与兴趣。

image.png

有个三环定位,可以找到自己的主题阅读定位。

第一、你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并且运用天赋有可能成为最好的人才。

第二、你从事的工作有丰厚的回报,这样有经济保障,你的阅读才能持续下去。

第三、你对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完全乐意去干,享受工作过程带来的乐趣。

归纳成一个公式,就是

天赋 报酬 激情=主题阅读定位。

13.及时复盘

职场上,在每次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将失败和成功一起进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以便活用到下一个项目。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告诉我们:阅读过程中,翻出过去的资料,站在版本升级的立场上,将自己当成红笔老师尝试进行改写,如此一来,说不定就能对下一个业务的创意提供帮助。

与其站在求学者的立场上,不如把自己放在教学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复盘时,向别人说明内容,如果答不上对方提出的疑问,就证明自己并未真正理解。阅读或浏览会议资料时,应该始终以自己接下来将“向别人说明”作为前提,这是增强理解的一个技巧。

阅读方法积累丰富以后,如果能通过公司业务,把自己的经验和项目成果总结成教科书,就能作为内容进行编辑,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得到开展新的现场活动的机会。

我们之所以探讨这些读书方法,终极目的,可能都要归结于自己写书,人类是喜欢表达并被评价的生物,读书便是其手段和食粮之一。

《高效能阅读》一书告诉我们,阅读效果到底怎样?最终要通过写作交流、职业能力来体现、来验证。这样就会形成以始为终的目标定位,也会形成以终为始的过程检验,以应用带动阅读,以结果引领输入,促使我们的阅读真正进入高效能状态。

以我的价值照亮更多人的价值,共同开创幸福人生。我喜欢阅读世界,分享感悟,与你进行深层次沟通。我业余时间深耕读书笔记、逻辑思维、视觉引导、文学写作和心理分析,专注于职场逻辑心理、知识管理的写作。我相信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