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林徽因,很多人都对她的诗耳熟能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怎样一个浪漫又充满才情的人啊。林徽因出生在一个诗礼传家的大家族,从启蒙开始就幸运的和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分道扬镳了,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大一点的林徽因又进入英国教会开办的学校学习,可以说从小就是个“新女性”,十五岁就跟着父亲去欧洲游历,还结识了大诗人徐志摩,甚至成了他的灵感女神。 徐志摩是个英俊、绅士又浪漫的人,年轻的林徽因深深被他的才华打动,两人甚至不顾世俗眼光迅速坠入爱河。可若是因此觉得林徽因太过感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就算对徐志摩真的欣赏和喜爱,但她仍旧清醒的发现他对自己的爱里掺杂了诗人的浪漫幻想,并不是能够托付终身的良人,于是坚定的结束了这段感情并在1924年与梁思成一同去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学习。 大学生活可能是林徽因最重要的一段日子,不仅和青梅竹马的未婚夫梁思成的感情日渐升温,也让自己正式进入了建筑学的领域。当时的建筑系并不招收女生,可是对此深深沉迷的林徽因竟然通过选修的方式修完了建筑的全部课程。 与此同时,她也在和梁思成的相处中发现了这个不甚浪漫却足够爱她的男人身上有着越来越多的闪光点,他会认真地给自己准备礼物,默默支持自己的想法行为,甚至到了结婚都在小心翼翼的问自己选择他的原因。他或许满足不了诗人无限的浪漫情怀,却让自己无比安心,于是她用了一辈子来回答了丈夫的问题,和他携手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众所周知,林徽因是个著名的诗人,诗人的浪漫和建筑学家的理智在她身上融合,让她在许多人心里都非常有魅力,但那时的她还是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学者,直到她回国后的经历才让人们再一次对她有了新的认识。她生命最后的几年可以说病体缠身,但仍旧为了山西的古建筑在外奔波,撰写书稿,一刻也不肯停下,哪怕美国邀请她前去讲学,她却宁愿留在国内“受苦”。这些抉择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当时很多著名学者都曾公开表示对她的推崇。 直到人生最后的岁月,她不得不住进医院,却在弥留之际给梁思成留下了最大的遗憾。在她离世前,这个聪慧的女子也许心有所感,虽然已是深夜,却对护士提了个请求,她说:“我想见下思成,我有话对他说”。但是夜深了,护士只好拒绝了她的请求,谁知这12个字竟成了她留给丈夫最后的话。 林徽因的后事办的非常浪漫,无数敬佩她的人来为她吊唁,更有默默爱她一生的金岳霖为她写下了著名的挽联,万古人间四月天。很多人在传记里提到她,甚至很多人为她写过回忆录,但在那个“人言可畏”的时代,对她的评价却大多是赞美和敬仰,原来要这样聪慧理智的女子,才能在那样的岁月里获得圆满。 |
|
来自: 乐道k135cezaz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