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蛇挂树”是苏轼对黄庭坚的书法的形容。我们通过这个比喻看出了黄庭坚的书法特点,真的很乱,像死去的蛇一样。你一定会好奇,书法明明是非常美的字体,苏轼怎么能用死蛇来形容它呢? 原来这跟黄庭坚的学书法历程有关系。年轻时期的黄庭坚非常喜欢苏轼的书法,后来直接拜师在苏轼门下。书法风格也受到他的影响。但是后来黄庭坚在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南朝碑刻书法《瘗鹤铭》,据说,当时黄庭坚就将这块残碑误认为是王羲之的石刻。经过反复临摹,深入学习了其中的笔法,最后一举突破了前代草书的风格,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作为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对自己的老师自然是非常尊敬的,但是,随着黄庭坚的成长,他对书法也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理解。特别是吸收了《瘗鹤铭》里面的一些东西以后,他的书法面貌大变,已经跟他的老师的风格不是一回事了。出现这样的状况,苏轼自然也就不太满意了。于是,找了个机会打算狠狠地“批评”了黄庭坚一顿,说他的书法是“死蛇挂树”。这便是这个故事的来源。 作为黄庭坚的老师,苏轼的书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知道,苏轼是北宋有名的大文化,是一位全能型艺术家。不仅精通诗词古文,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有非常高深的研究。尤其是他的书法代表了宋代书法最高水准。苏轼排名进入了宋四家的第一名,在当时非常有名,影响深远,很多名流都投奔到苏轼门下学习,他们被称为“苏门学士”。 那么,当心高气傲的黄庭坚遇到了这样一位有着深厚学养积累的大家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黄庭坚很崇拜这位老师,不仅跟他学习书法,而且学习古诗。两人交流也非常投机,经常是像朋友一样,讨论一些书画文学问题。前面我们提起过,苏轼曾经批评黄庭坚的书法是“死蛇挂树。黄庭坚却反过来说苏轼的书法像“石头压扁的蛤蟆”。天哪,哪有这样子怼自己老是的。 其实,这是两人深刻交流后,彼此极其了解对方,互相调侃书法风格的对话。这也证明了黄庭坚跟苏轼的关系匪浅。所谓:名师出高徒,黄庭坚在苏轼的引导下,进步非常大,后来也排进去宋四家的行列,并且是第二名。网友调侃说:黄庭坚的“死蛇挂树”书法,遇上苏轼的“石头压扁的蛤蟆”书法,是第一跟第二的差距。但小编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太恰当的。至少是不够细致的。为何这样说呢? “死蛇挂树”也好,“蛤蟆体”也罢,都反映的是两人的书法特点。换句话说,你说我的书法不好,那我也说你的书法不怎么样。 这就揭露了书法的本质,没有真正的第一和第二。各具特色而已,苏轼偏向于行书,而黄庭坚更擅长草书。 我们从黄庭经身上看到了一种书法爱好者该具有的“突破”精神。这不仅仅是书法技艺上的突破,更是对书法巅峰的挑战。书法史上,很多优秀的书法家都创造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这些书法前辈已经为我们树立的帮要。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他们的书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突破”精神!关于黄庭坚跟苏轼,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大家对他们二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的话,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里留言讨论哦! |
|
来自: 秋鹄书屋 > 《米芾、黄庭坚、苏轼、蔡京(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