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gada波鉴别诊断2014 【关键词】新 2 型 Brugada 波;Corrado 指数;Brugada 三角形 Brugada 综合征是不伴心脏结构异常的一种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约 50%的患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各种外显率。现已发现 70 多个相关的突变基因,多数与心脏钠通道相关,约 20%的病例存在SCN5A 的基因突变,使钠通道失活加速。 Brugada 综合征并不少见,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0.5‰,而心电图 Brugada 波的检出率却远远高出,1型 Brugada 波的检出率 1.2‰,2 型与 3 型 Brugada 波的检出率为 5.8‰。面对检出率很高的 Brugada 波,临床和心电图医生首先要确定其心电图表现是否为真性 Brugada 波,进而再给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0 年来,Brugada 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心电图领域的关注热点。 1 型 Brugada 波 Brugada 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患者必需有 1 型Brugada 波的心电图表现,又伴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情况时则可诊断:①心脏骤停的幸存者;②多形性室速;③非迷走性晕厥;④家族成员中有 45 岁以下成员的猝死而不伴急性冠脉综合征;⑤亲属中有 1型 Brugada 波。近年来,被视为 Brugada 综合征诊断依据的心律失常类型正在扩大,使诊断条件更为宽泛,同时也使 1 型 Brugada 波的确定诊断尤显重要。 一. 1 型 Brugada 波的基本特征 1 型 Brugada 波又称穹窿型 Brugada 波,其心电图的显著特征被称为三联征:①J 波:幅度常≥2mm;②ST 段:抬高幅度常≥2mm,并伴下斜形抬高;③T波:对称并倒置。具有这些特征的 QRS-ST 图形多在V1、V2 导联出现(60%),部分病例(40%)仅在 V1 或 V2一个导联出现,少数病例在 V1~V3 导联均存在,但目前,V3 导联已不是观察和诊断 Brugada 波的导联。 二. 1 型 Brugada 波的其他特征 1. J 波幅度偶尔 <2mm QRS 波后的 J 波幅度常 ≥2mm,但少数病例的 J波振幅可能仅 1~2mm。 2. J 波的界限不清 与 2 型 Brugada 波不同,1 型 Brugada 波有时与前面 QRS 波无清晰的界限而独立成为 J 波(本文将Brugada 波中 QRS 波后的“r' 波”称为 J 波,以便与右束支阻滞等情况时 QRS 波的 r' 波相区别)。 3. ST 段下降缓慢 QRS-ST 波最高点(J 点)后 40ms 时的 ST 段下降幅度≤4mm,这是 ST 段缓慢下降的结果,其下降幅度远远低于右束支阻滞或运动员心电图中 r' 波的下降幅度。 4. ST 段逐渐下降 J 波顶点的幅度高于其后 40ms 时的 ST 段幅度,同时明显高于 80ms 时的 ST 段幅度(图 1)。这将使Corrado 指数 >1,该指数是指 J 波的幅度与其 80ms后的 ST 段幅度的比值。 5. V1 和 V2 导联的 QRS 波时限较长 V1 与 V2 导联的 QRS 波时限之和 >V3 与 V4 导联或 V5 与 V6 导联的 QRS 波时限之和,这是 Brugada综合征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右室传导延迟的结果,但因精准确定 QRS 波的结束点有时困难,不少病例该值不易测量。 三.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掩盖 1 型 Brugada 波 1 型 Brugada 波需要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鉴别,而两者有时能在同一患者同时存在。此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能完全能掩盖 1 型 Brugada 波,只有当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暂时消失时,才能使 1 型 Brugada波显露(图 2)。临床中,或应用药物、或用右室起搏可使原有的右束支阻滞图形与右室起搏的类左束支阻滞的 QRS 波融合后,右束支阻滞的图形被抵消,也能使 1 型Brugada 波显露(图 3)。 显然,根据 1 型 Brugada 波的上述特征容易被识别与诊断。当患者不伴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更支持Brugada 波的诊断。此外,当 J 波幅度 <2mm 但伴有负向 T 波时,也能诊断 1 型 Brugada 波。 2 型 Brugada 波 一. Brugada 波的新分类 1991 年,西班牙 Brugada 兄弟报告了 Brugada 综合征患者伴发的猝死,使这一临床综合征得以确认。随后学术界举行了心电图 Brugada 波与 Brugada 综合征相关问题的多次国际研讨会。在 2002 年该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 Brugada 波分为 3 型:1型为穹窿型,2 型和 3 型均为马鞍型。只是 2 型 ST 段的抬高更明显而称高马鞍型(≥0.1mV),3 型 ST 段的抬高程度较轻而称低马鞍型 (<0.1mV)。随后在2005 年该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上提出 Brugada 综合征的诊断流程与危险分层的建议。 2012 年召开的 Brugada 综合征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将 2 型和 3 型合并为新 2型 Brugada 波的意见。因为 2 型和 3 型马鞍形的心电图表现中,前面的隆起为 J 波,后面的隆起为直立的T 波,两者之间的凹陷部分为抬高的 ST 段。2 型和 3型的差别只是人为划定的 ST 段抬高程度不同,实际两型的心电图图形及临床差异很小,将两者合二为一后并不影响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及危险分层。此外,即使某患者在药物激发试验时,出现从原来 3 型变为 2 型时也无实质性意义。因此,该学术研讨会建议Brugada 波可分为 2 型,1 型为原来的穹窿形,而新 2型包括了原来的 2 型和 3 型,称为马鞍型(图 4)。 二. 2 型 Brugada 波的心电图特征 新 2 型 Brugada 波的心电图依然为三联征: ①J波:QRS 波后的 J 波振幅≥2mm; ②ST 段:随后的 ST段呈凹面向上的抬高,抬高幅度≥0.5mV; ③T 波:T波在 V2 导联直立或低平,在 V1 导联低平直立、或仅表现为低平或直立。当心电图诊断存有疑问时(例如J 波振幅 <2mm),可加做 V1~V3 导联的上一肋间或上二肋间(第 2 或第 3 肋间)的心电图。 三. 新 2 型 Brugada 波的其他特征 1. J 波与 QRS 波的融合 新 2 型 Brugada 波的特征是在 V1 和 V2 导联QRS 波后有独立存在的直立 J 波 (文献称为 r' 波,但不易与其他情况的 r' 波区别),但实际 J 波是 QRS 除极波的终末部分与复极初始波的混合体,两者界点有时很难确定。 2. J 波降支与 ST 段融合 J 波降支常与下斜形抬高的 ST 段起始方向和斜率一致,使两者的界点变得不清晰而融合在一起。心电图分析时,当 J 波降支的斜率出现明显改变时则为两者的分界点,该点标志着 J 波结束,ST 段的起始。有些病例心电图的 J 波降支无清晰的斜率转化点,使两者的界点不易确定。 3. J 波三角形高度≥3.5mm 应当了解,多数新 2 型 Brugada 波中,QRS 波之后存在独立的 J 波(图 5A),并能形成 J 波三角形。J 波三角形的一个边为 QRS 波中 S 波的后支,形成一条上斜形线,而另一边为 J 波的后支,其为一条下斜线,上述二条边之间的夹角称为 β 角(图 5B)。当以 β 角的两条边为三角形的上面二条边,再以心电图基线或水平线为其底边时,则形成 J 波三角形,该三角形的高度在底边长 5mm 时,≥3.5mm 为其特征(图 5C)。 当 J 波三角的底边长 5mm(200ms)时(图5D),该三角形的高度(h 线)≥3.5mm 为 2 型 Brugada 波特点。 4. V1 或 V2 导联的 QRS 波时限宽 与 1 型 Brugada 波相似,新 2 型 Brugada 波在V1或 V2 导联 QRS 波的时限比其他胸导联 QRS 波的时限长,尤其是 QRSV1 的时限长于 QRSV6 的时限,并被称为 V1 与 V6 导联不匹配现象。 上述新 2 型 Brugada 波的各种特点在鉴别诊断时更显重要,即使没有经验的临床与心电图医生也能按图索骥,最终得到诊断。 四. 诊断新 2 型 Brugada 波的其他方法 当新 2 型 Brugada 波的心电图诊断尚存疑问或1 型 Brugada 波不够典型时,还能应用以下辅助方法诊断。 1. 药物激发试验 Brugada 波的药物激发试验是静注一定剂量(如阿义马林:1mg/kg)的Ⅰ类 Na+ 通道阻滞药物(如阿义马林、氟卡胺、普鲁卡因酰胺、Pilsicainide 等)后,观察给药后 1 型或 2 型 Brugada 波是否变得更典型或 2型 Brugada 波能否转为 1 型。 2. 提高 V1、V2 导联的记录肋间 凡遇可疑病例时,可将原来正常记录 V1、V2 导联心电图的位置(第 4 肋间)提高一个肋间或二个肋间再记录,位于较高肋间的 V1 或 V2 导联有望记录到更典型、更具诊断价值的 Brugada 波,因 Brugada 波的异常电活动多数(80%以上)局限在右室流出道十分局限的部位,只有当心电图记录电极精确位于该受累区域上方时才能记录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图 6)。 因此,心电图记录电极放置的部位十分重要,同时将患者的多份心电图做横向比较也重要。当正常记录导联部位的心电图存有可疑时,一定要加做高一肋间或二肋间的心电图(图 6)。 3. 2 型 Brugada 波的变异 Brugada 波的另一特征为变异性强,同一患者的不同次心电图可从典型的 1 型 Brugada 波变为不典型的 2 型 Brugada 波,反之亦然。一组 90 例 Brugada综合征植入 ICD 患者的随访中,仅 1/3 患者的心电图有 1 型 Brugada 波,而有 1/3 患者的心电图完全正常。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 Brugada 综合征患者钠通道的功能障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发热,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可使 Brugada 波的图形随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4. Brugada 波的其他诊断方法 运动试验,晚电位,Holter 检查均有助于 Brugada波的诊断与鉴别,而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仍存争议。 2 型 Brugada 波与几种情况的鉴别 就心电图而言,新 2 型 Brugada 波需要与几种常见的心电图相鉴别,包括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健康运动员、漏头胸、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早复极波等(图 7)。 一. 两者需要鉴别的原因 1. J 波和 r' 波相似 需要与上述情况鉴别的原因十分清楚,因 2 型Brugada 波的 J 波后存在 J 波三角形(图 8A),即前面QRS 波的 S 波上斜支形成三角形的一个边,J 波的下斜线形成另一边,两边之间形成 β 夹角。而不全性右束支阻滞时,因右室流出道及右室心底部心肌除极的电活动存在延迟与缓慢,因而在 V1、V2 导联可形成 r' 波,r' 波后也有 r' 波三角形(图 8B),只是其 β角小。r' 波位于 QRS 波后,也出现在右胸 V1、V2 导联,故容易混淆而需鉴别。 2. 一旦误诊影响很大 当 Brugada 波的诊断成立,进而又被诊断为Brugada 综合征时,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或生活方式的限制。换言之,当一位职业运动员心电图 V1导联的正常 r' 波被误诊为 J 波并诊断 Brugada 波时,有可能使其在运动场上的活动受限,对其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3. 识别症状性 J 波 还应指出,心电图可在多种因素或多种情况时出现一过性心电图的 J 波样改变: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心肌缺血、心包炎、心肌炎、肺栓塞、代谢障碍、药物、电解质紊乱、外科使用电刀时等。这种获得性 1 型 Brugada 波在引发原因消除后则可消失。因此,这种一过性 J 波不属于 Brugada 综合征,而称为拟表型(phenocopy)J 波。意指这种心电图 J 波的表现与某一特定基因突变产生的心电图表现可以相似,但其本质属于一种环境或条件引起的心电图表现,甚至与记录的心电图机有关(图 9)。 图 9 为 1 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当应用 0.05Hz 的通带过滤参数记录心电图时,V1、V2 导联的心电图正常,当改用 0.5Hz 的高通带过滤参数记录心电图时,V1、V2 导联心电图中出现伪似的 Brugada 波,其与心电图机内置的非线性过滤器有关。 二. 需要鉴别的几种情况 1. 漏斗胸 漏斗胸患者的心电图有以下特征: ①V1 导联记录电极放在正常位置(第 4 肋间)时 P 波负向; ②V1导联 QRS 波后可见明显的尖峰样 r',其后 ST 段轻度抬高; ③T 波在 V1 导联呈负向或正、负双向,在V2 导联 T 波直立(图 7C)。2. 运动员 有时真性 1 型 Brugada 波的 ST 段呈下斜形抬高时,前面无明显独立的 J 波,使其与运动员心电图容易混淆。运动员 V1~V3 导联的心电图特点: ①V1 导联QRS 波终末点与同步记录的 V5~V6 导联 QRS 波同时结束,而 2 型 Brugada 波在 V1 导联 QRS 波的结束点明显比 V6 导联晚; ②运动员 V1 导联的 r' 波三角形的顶角高尖,不伴或伴轻度的(<1mm)ST 段抬高,而新 2 型 Brugada 波的 J 波三角形的顶角呈纯圆形; ③T 波:运动员心电图在 V1 导联有深而倒置的 T 波,V2导联的 T 波偶尔直立,而新 2 型 Brugada 波的 T 波总是直立; ④运动员 V1、V2 导联心电图的 ST 段呈上斜形抬高,Corrado 指数 <1,而新 2 型 Brugada 波患者的该指数 >1。 3. 右束支阻滞 1 型 Brugada 波和右束支阻滞在 V1、V2 导联都有QRS 波终末的直立波及倒置的 T 波,使两者鉴别相对困难。鉴别时,右束支阻滞时右胸导联的 ST 段不抬高,其 I 导联与 V6 导联的 QRS 波同步结束。相反,Brugada 波中 QRS 波的终末也能增宽(≥120ms),但1 型 Brugada 波 V1 导联 QRS 波增宽的同时,左胸导联的 QRS 波没有宽纯的终末 S 波,因为 Brugada 波的患者只在右室流出道部位(V1、V2 导联)有缓慢传导的终末向量,而远离右室流出道的其他部位,这种异常的心电活动可能记录不到,这使左胸导联的QRS 波时限≤120ms。 2 型 Brugada 波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鉴别也相对困难,鉴别的主要依据:①不全右束支阻滞时QRS 波后 r' 波三角形的顶角高尖,而 2 型 Brugada波 J 波三角形的顶角宽纯,并且 J 波的幅度相对低;②不全右束支阻滞的 V1、V2 导联的 QRS 波时限与 V6相同。而新 2 型 Brugada 波的 V1 或 V2 导联的 QRS波时限 >V6 导联的 QRS 波时限。 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VRC) 从心电图角度观察时,ARVC 患者心电图常表现为不典型右束支阻滞,但 V1 导联的 R 波可有低幅的碎裂波而出现 R 波的“平台”现象,ST 段有时抬高,但形态与 2 型 Brugada 波不同。有时 ARVC 患者的 Epsilen 波能与 J 波混淆。此外,ARVC 患者心电图的 T 波在更多的胸前导联(V1~V3 或 V1~V5) 倒置,QRS 波的终末可有直立的尖波(epsilon 波),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常呈类左束支阻滞的图形。晚电位记录技术鉴别两者有时有益。 5. 早复极波 心电图早复极波的表现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但却经常发生。其特殊的心电图表现为至少在相邻两个导联存在,并伴有 ST 段≥1mm 的抬高。有早复极波心电图的患者可能发生室颤及猝死。早复极波是一个直立、尖锐、有时称为驼峰波(hump wave),该波位于 ST 段的起始前,并在多个胸前导联能记录到,但往往不在右胸前导联出现。有时在下壁导联记录到 QRS 波向 ST 段转折时,仅存在顿挫而不是一个清晰的独立驼峰波,这种心电图表现与 Brugada 波的鉴别常有困难,而且两者能同时存在。 心电图 Brugada 波的鉴别诊断技术 一. Brugada 波的鉴别技术 1. Corrado 指数 Corrado 指数又称 STJ/ST80 比值,是指在 V1 或V2 导联,QRS-ST 图形的最高点(J 点)的幅度与该点80ms 后 ST 段幅度的比值,当两者比值 >1 时为阳性,支持 Brugada 波的诊断,当比值 <1 时为阴性,支持运动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电图 r' 波改变(图 10)。 显然,Corrado 指数的实质是在判断 J 点或 J 波后 ST 段呈下斜形还是上斜形改变。1 型 Brugada 波伴下斜形 ST 段抬高时,该指数 >1,而运动员或其他原因引起 r' 波后 ST 段呈上斜形抬高时,该指数 <1(图 11)。 应当注意,在 V2 导联测量该指数时,QRS 波终末的 J 点可能与 QRS-ST 的最高点不一致(图 12)。 图 12A 为 1 例 Brugada 波患者基线状态时心电图,其是 V1、V2 导联及第三肋间记录的 V2 导联与II导联心电图的同步记录。从图 11A 看出,其基础状态时 V1 导联的 J 点与 II 导联心电图的 QRS 波同时结束。但静注阿义马林(ajmailine)后,V1 导联的 J 点仍和 II 导联的 QRS 波同时结束,但与 QRS-ST 的最高点却不一致。这种情况存在时,应用 Corrado 指数做出的判定仍有价值。 2. β 角宽纯 应用 β 角进行两者的鉴别,系 Chevallier 于2011 年提出,β 角是指 V1、V2 导联心电图中 J 波三角形或 r' 波三角形的顶角(图 8)。 (1)定义:β 角是 J 波或 r,波三角形的顶角,形成该夹角的两条边分别是 S 波后支的上斜线与 r' 波或 J 波后支的下斜线,两者交叉时形成 β 角。而 J 波或 r' 波三角形的垂线与 β 角的下斜边形成的夹角称为 α 角(图 13),一般情况下,β 角 >α 角。 (2)诊断标准:①当 α 角≥50°;②β 角≥58°(60°)时提示为 Brugada 波,反之亦然。 (3)应用与评价:Chevallier 报告一组 38 例 2 型或 3 型 Brugada 波与对照组的研究表明:①Brugada波组的 α 角为 51°±19°,而不全右束支阻滞组为36°±20°,以 r 角≥50°为阳性诊断指标时,其诊断 Brugada 波的敏感性 71%,特异性 79%;②β 角在Brugada 组为 62°±20°,而不全右束支阻滞组为31°±19°,以 β 角≥58°(60°)为阳性诊断标准时,其诊断 Brugada 波的敏感性 79%,特异性 83%。研究还表明,该鉴别方法的重复性强,不同测量者的重复性为 0.99,另外,同一例患者不同次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为 0.98。因此,本鉴别方法简单,能够准确鉴别Brugada 波的 J 波与其他原因引起的 r' 波。 Serra 也研究了 β 角在 J 波与 r' 波鉴别时的作用,其 β 角的概念与测量方法与前相同,但结果与Chevallier 有些不同。 Serra 的研究表明,β 角在 2 型或 3 型 Brugada 波的 V1 和 V2 导联分别为 57±20.9°和 48.2±21.9°,而健康运动员组分别为 19.4±11.2°和 14.6±10.4°,β 角值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01)。最终,Serra 提出 β 角的鉴别诊断界值可设定为 36.8°(40°),即 β 角 >36.8°为阳性,反之阴性,该鉴别诊断的标准比 Chevallier 提出 β 角 >60°为阳性标准值明显降低。Serra 应用 β 角≥36.8°(40°)进行诊断的敏感性 86%,特异性 94.7%,阳性预测值 93.5%,阴性预测值 88.5%。 二. 2 型 Brugada 波鉴别诊断的新标准 Serra 等在 2014 年 3 月欧洲心脏起搏杂志发表文章,提出 2 型 Brugada 波的 J 波与其他原因引起的r' 波鉴别的三个新方法。 1. J 波(r' 波)三角形高 5mm 时的底边时限 (1)方法:如上所述,J 波(r' 波)三角形的上面二条边分别为 S 波后支的上斜线和 J 波(r' 波)后支的下斜线,再经 J 波(r' 波)的顶点向底边做垂线则为该三角形的高。当该垂线的高度为 5mm 时,测量此时三角形底边(d 值)的长度(图 14)。 (2)诊断标准:当底边持续时间 >160ms(d 线>4mm)时为阳性,提示为 2 型 Brugada 波,<160ms 时为其他原因引起的 r' 波。 (3)结果与评价:应用这一标准,Serra 为 50 例 2型 Brugada 波与 58 例健康运动员的心电图进行了验证。结果:50 例 2 型 Brugada 波在 V1 及 V2 导联测定时,其底边持续时间分别为 310±5.9ms 和 256±70ms(图 15A、B),而 58 例健康运动员的相应值为72±1.1 和 52±1.13ms(图 15C、D)。最终结果表明,该鉴别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为 85%,特异性 95.6%,阳性预测值 94.4%,阴性预测值为 87.9%。 2. J 波(r' 波)三角形等电位线为底边的时限 (1)方法:如图 16 所示,当 J 波(r' 波)三角形的底边为等电位线时,测量此时的底边时限(ms)。 (2)诊断标准:当底边持续时间 >80ms 时为阳性,支持 2 型 Brugada 波的诊断,<60ms 时提示为健康运动员 QRS 波的 r' 波。 (3)结果与评价:一项研究测量了 50 例 2 型Brugada 波患者的该值,结果 V1 和 V2 导联的该值分别为 107±12ms 和 120±2.3ms。测量 58 例健康运动员 r'波三角形的底边该值分别为 40±3ms 和 40±0.3m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该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4.8%,特异性为 78%,阳性预测值 93.5%。 3. J 波(r' 波)三角形的底高比值 (1)方法:如图 17 所示,J 波(r' 波)三角以等电位线为底边(d)时,其高度为 h,再测定 d/h 比值。 (2)诊断标准:当底高(d/h)比值≥0.8 时为阳性,支持 2 型 Brugada 波的 J 波诊断,<0.8 时为阴性,支持为健康运动员 QRS 波的 r' 波。(3)结果与评价:底高(d/h)比值测定结果,50 例2 型 Brugada 波患者在 V1 和 V2 导联的底高比值分别为 1.6±1.3 和 1.3±1.4,而 58 例健康运动员组的该比值分别为 0.35±0.2 和 0.30±0.28,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该标准诊断的敏感性 82%,特异性 92.1%,阳性预测值 90.1%,阴性预测值 83.3%。 Serra 认为,新近提出的三个标准,对鉴别 2 型Brugada 波的 J 波和健康运动员等情况时的 r' 波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标准也能用于其他原因引起 r' 波的鉴别。而三条新标准中,以 J 波(r' 波)三角形高5mm 时,底边时限≥160ms 的指标易用、易学,鉴别诊断价值高。 结束语: Brugada 波与 Brugada 综合征从提出至今已经 20 年,但其方兴未艾,一直是心律失常与心电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其基础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快速进展常让人感到日新月异,目不暇接。 Brugada 波与 Brugada 综合征犹如黑匣子,里面装的很多谜团仍然困扰着众多研究者,其心电图 ST段抬高的机制是复极受损(即复极时跨壁的复极离散度引起),还是除极受损(右室心底部,右室流出道除极延迟引起)尚无定论。其又像一个万花筒,心电图与心律失常的多样化让人眼花缭乱,例如目前认为:患者伴发的各种室上速,尤其是房颤可能是其特异性心电图表现。QT 间期在右胸导联的延长、室内传 导 障 碍 、PR 间 期 延 长 、aVR 导 联 的 J 波 振 幅>3mm、碎裂 QRS 波、下壁导联存在早复极波等都先后被认为是 Brugada 综合征可能存在的心电图改变。 还要指出,本文介绍的 Brugada 波的特征与鉴别方法不仅有利于临床或心电图医生的实际应用,也能用于计算机心电图的自动诊断功能领域。晚近,一项在日本人群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电图计算机自动诊断 Brugada 波的精确性很高,该研究比较了有Brugada 波与明显健康而伴右束支阻滞者的心电图计算机鉴别,研究中将一般运动员和有鸡胸者除外后,心电图自动诊断 1 型 Brugada 波的 敏感 性>90%,2 型Brugada 波诊断的敏感性 >85%。 总之,Brugada 波与 Brugada 综合征是一个既神秘、又活跃的领域,又是能造成患者猝死的一个热点领域,因此,对该领域的进展及时做知识更新十分重要。 版权 临床心电学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