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并深刻影响着电影行业的发展,与传统电影生产与盈利模式发生着新的碰撞。因此,本届北京电影节首次举办了以“互联网的大电影时代”为主题的论坛,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来自主流影业和网络视频平台的资深从业者就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杨澜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杨烁在论坛上致辞。关于互联网和电影的关系,他认为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是两个关键词。如今在网络购票,网络宣发推广上,互联网与电影的结合已经取得了成果,而未来,如何加大互联网技术在电影的策划、拍摄、制作、生产环节上的应用开发力度,以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再造电影工业,优化电影生产流程,使互联网和电影从“相加阶段”走向“相融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杨烁 爱奇艺CEO龚宇发表演讲。他表示,与已经诞生124年的电影相比,中国的网络视频仅发展了15年。在这15年里,几百家视频网站经历了一轮优胜劣汰,如今只有几家佼佼者留下。 从如今的产业规模来看,2018年的院线电影票房为610亿人民币,网络视频内容付费的市场规模则是536.5亿人民币,龚宇表示,今年内容付费的市场有可能会超过院线。 龚宇 面临问题的不仅是影院,更是电影本身,龚宇对比了在网络视频平台上电影与电视剧(网剧)的表现,在对视频平台的流量贡献,拉新比例上,剧都要高于电影。对此,龚宇表示,电影需要更多元的互联网收入模式,例如开发衍生游戏,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另一方面,电影和互联网两个行业需要找到一种“共赢”的模式,让票房+互联网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化。 华谊兄弟作为传统影业公司,其CEO王中磊在演讲中表示,在资本层面,传统影业和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了互相融合的进程,这也为电影产业链带来了两部分变革。一方面,消费习惯发生变革,网络购票兴起,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率;另外,宣发模式大幅改变,基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扩散的快速性和爆炸性,片方更需要大数据来为一部电影寻找准确的目标受众,并进行口碑传播。 王中磊 但互联网归根结底是一个工具,王中磊强调,过度依赖大数据或者流量数字,会打破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的平衡,把电影创作带偏,“电影不是数字的艺术。” 从这个角度出发,王中磊认为,互联网电影和院线电影并不冲突,而是互相补充,丰富电影的观看通道和题材。而5G、AI等新的技术,也必然会带来观影体验与电影互动形式的改变。 “这是对互联网与传统电影讨论的开始,但我也希望它是一个结束,”王中磊道,“因为我确定电影的未来一定是传统电影和互联网电影开放融合,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两者一定会成为一体。” 冯伟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冯伟,则介绍了美国流媒体平台与主流电影公司之间的博弈与市场现状。以奈飞为例,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奈飞市值一度超越百年老店迪士尼,并且脱离美国互联网协会,加入了美国电影协会。 冯伟表示,对美国电影产业来说,变化已经到来,不仅在互联网与传统院线电影之间,流媒体平台之间的“大战”在2019年也是十分令人期待的。“大家在定价模式和其他内容的制作方面都有各自的强项,就看他们各自会如何呈现这些压箱底的绝活儿了。” 而在论坛下半场的对话中,嘉宾们进一步分析了未来互联网与电影的合作趋势。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李捷表示,讨论网络电影是不是电影,已经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而互联网并不是在破坏传统电影行业,而是破坏了原有利益分配的格局和规则,但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最需要的三件事: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更加便利、成本更低。 李捷 而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则表示,当互联网平台介入传统电影行业,身份就会发生转变,虽然仍有互联网基因,但主体身份却应该是一间电影公司。一方面考虑如何让电影获得回报,一方面,在内容上首先考虑当下的年轻人能不能接受喜欢,并通过年轻人放大影片的效应。 亚宁 华谊兄弟传媒副总裁叶宁则强调,内容始终为王,互联网带来了许多的可能性和增量,而对于一个优秀的内容制作者来说,互联网带来的增量是无法估量的,而越是在迭代迅速的时代,越要将内容做到极致,以强势的内容驱动产业。“我们的能力不够,这就是现状。我们也有很强的危机,做内容的功夫是硬功夫,不靠资本,要有能力,要有情怀,要有坚持。” 叶宁 李捷也表示,内容可以打穿渠道,而渠道从来不会放弃去寻找好内容,两者间是相互跨界的关系。“电影是一个手工艺品,内容创作本身是不会改变的,新的技术改变的是宣发和对用户触达能力。” 在论坛最后,冯伟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为王”的概念。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传统院线里,消费者都需要好的内容。“这是一个做内容的电影人或者电视人最黄金的时代,有这么大的院线市场和平台市场,资本还是会回归到影视行业的。” 【文/一树】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