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借钱不还怎么办? 法官教你怎样取证!

 飞虎catzbc 2019-04-19

4月17日讯 随着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软件的普遍流行,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那么微信借出去的钱不还怎么办呢?近日,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借款纠纷案给出了答案。

2016年11月17日,齐某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借给好友小王1万元。2017年3月齐某去世后,齐某母亲原告于某(齐某财产唯一继承人)通过齐某的微信多次与小王联系,要求小王偿还1万元,但小王一直未给付。于某将小王诉至法院,法院采用公告方式向小王送达了开庭传票。

庭审中,原告于某提供齐某生前向小王微信转账记录截图2张、于某与小王微信聊天记录截图21张,小王微信详细资料截图及2018年5月30日中国电信某分公司出具的电话费缴费收据,齐某与小王谈话录音光碟及笔录,证明小王拖欠1万元未给付。

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齐某转款1万元的微信系用手机号绑定,且2018年5月30日中国电信某分公司出具的电话费缴费收据显示该手机号系小王所有,故可认定齐某确实向小王转款1万元,结合双方的聊天记录,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齐某借给小王1万元。齐某与小王之间的借贷关系,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已实际交付借款,双方借贷关系成立,该院予以确认。齐某去世后,未对遗产进行处分的,其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原告于某是齐某的法定继承人,对齐某的财产依法予以继承,故原告于某可依法向小王主张尚未偿还的1万元。

鸡冠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小王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原告借款1万元。

法官提醒广大市民: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软件的取证也被纳入有效的证据范畴,但是取证过程并非截聊天记录那么简单,需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需要具备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因此警示大家在通过微信、QQ等方式借款时应注意保存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