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以肺活量为代表的肺功能检测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病情程度的评价、对治疗的反应及评估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测定肺活量时,除了要纳入日常平静状态下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外,还需计算平静吸气完成后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以及在平静呼气完成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是评估IPF病情的重要指标 肺活量与肺功能相关 一般来讲,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毫升,女子约为2500毫升。青壮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儿和老年人较小。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越大,肺组织损害如肺结核、肺纤维化、肺不张或肺叶切除达一定程度时都可能使肺活量减小。 就特定个体而言,肺活量的多少与肺功能的好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故而在诊断和评估肺部疾病时,时常会用到这一指标。 用力肺活量(FVC)适于评估IPF 对于IPF这类存在限制性通气障碍特征的疾病,临床上通常用“用力肺活量”这一指标来衡量病情。该指标的定义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同时仪器会记录下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 健康人可在3秒内可将肺活量全部呼出,但IPF患者不但表现为用力肺活量下降,而且由于肺脏弹性和胸廓顺应性的下降,呼气运动会迅速减弱停止,使得绝大部分肺活量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呼出。 IPF患者如何改善肺活量? IPF患者肺活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肺功能受疾病影响所致,为此,患者需要开展综合治疗以稳定肺功能,同时积极参与肺康复锻炼尤其是肺部呼吸训练,以帮助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容积,稳定并改善肺活量,缓解不适症状。具体做法可以参照“维系深呼吸”此前曾经发布的文章: 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训练并非对所有IPF患者均使用,如果存在以下禁忌症者,请勿进行。 ✔ 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 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肺活量测定简便易行,无需高端设备,而且肺活量对评估IPF肺纤维化程度的判定相对敏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患者而言,通过肺活量的变化情况也可部分获得自身病情变化的信息。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6) : 427-432. [2]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sam98157_4381003746.htm [3] https://mp.weixin.qq.com/s/bxWTccbs1atj7dgnoVXuMA [4] 于晓敏, 刘新民. 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5):369-3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