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天恨海暗寓喻世明言 ——从白居易《长恨歌》谈古风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千乘万骑西南行。 西出都门百余里。 宛转蛾眉马前死。 提到古典诗词,不少人习惯称之为“古体诗”,其实古体诗主要指的是古风,它与格律诗是有区别的。两者的区别在唐代被明确,依唐人看来,南北朝以前的作品,都是古体诗,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而格律诗主要指的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它们是必须严格遵从格律要求的。 古风也主要分为五古、七古,这是按每句五字还是七字划分的。其音节、韵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富于变化,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恣肆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上引这首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首七言古风,全诗60句,每句14字,共840字。 古风在创作上较格律诗要随意得多,但要写得好并不容易。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古风,如《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其艺术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这首《长恨歌》,甚至有学者评价为“后人无法逾越的巅峰之作”。 《长恨歌》是白居易根据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传说而创作的一首悲剧色彩极为浓郁的讽喻诗,诗人借历史人物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再 古风与唐以后出现的新乐府有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之处,所以有些古风作品,后人也习惯将其列入乐府诗的范畴。 本期编辑:清漪荷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