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系列讲座

 藍天追雲 2019-04-19

情天恨海暗寓喻世明言

——从白居易《长恨歌》谈古风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提到古典诗词,不少人习惯称之为“古体诗”,其实古体诗主要指的是古风,它与格律诗是有区别的。两者的区别在唐代被明确,依唐人看来,南北朝以前的作品,都是古体诗,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而格律诗主要指的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它们是必须严格遵从格律要求的。

        古风也主要分为五古、七古,这是按每句五字还是七字划分的。其音节、韵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富于变化,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恣肆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上引这首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首七言古风,全诗60句,每句14字,共840字。

        古风在创作上较格律诗要随意得多,但要写得好并不容易。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古风,如《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其艺术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这首《长恨歌》,甚至有学者评价为“后人无法逾越的巅峰之作”。

        《长恨歌》是白居易根据唐明皇与杨贵妃的传说而创作的一首悲剧色彩极为浓郁的讽喻诗,诗人借历史人物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再
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全诗大体上分为前、后两部分,主题思想各有侧重。从君王贪恋女色荒废朝政、毫无原则的裙带关系到贵妃赐死、人亡国乱,直至描写晚景的孤独凄凉,再到向道士和冥冥中的天界寻找已逝的两情相依,为此而留下无尽遗恨,具有非常紧密的逻辑联系,显示出作品艺术结构的层层递进和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高超能力。表面上看,前后两部分是由婉讽朝政向歌颂爱情转换,其实诗的后半部分大力铺写李、杨情爱,目的正是为了更有力地表达劝讽主题,因为爱得越真、越深,这份情感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教训就越应记取。白居易正是要以一段富于传奇性的爱的逝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后一贯地表达作品的婉讽主题。

        古风与唐以后出现的新乐府有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之处,所以有些古风作品,后人也习惯将其列入乐府诗的范畴。

 本期编辑:清漪荷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