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得已在后世流传都有他们的道理,要么是英雄人物例如项羽,岳飞,要么是文学出众的诗人代表,例如李白,杜甫,但有这么一个人,却靠着自己的思想成为中国上下五千年永不泯灭的光,一直照耀着后人,他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源泉,并且奔流不息,这个人就是有圣人美名的孔子,那么他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使他成为如此厉害的人物,堪称儒学界的泰斗人物。 孔子在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几乎成为历史上的主流学派,并对中国古代以及后世产生了重要的深远影响。直到今天,孔子的有关内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他的思想渗透到了中国各个角落,甚至传播到了国外,他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想的代表,已经达到了另一种高度。在美国的一个法院前有三尊雕塑,其中有一位就是孔子,他代表着道德,无论在中方和西方,他都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这么一个神圣的人物,有着怎样的经历?首先,他也是一个平凡人,他的出生有些巧合,他出生时父亲的年纪很大了,母亲却不到二十多岁,虽然他出身于贵族,但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没有任何出身背景可言,就只能跟着母亲,生活很是艰苦,所以小时候的他还需要做事干活,在后来他对自己的少年经历也有所感慨,这是孔子人生的开始,仅仅只是一小段而已。 在孔子长大些的时候,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求学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像自己的先祖一样,而得到这些唯一的途径便是好学。所以他专心学习,后来便想进入仕途,所以很是关注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来有了官职,这些都没有什么重要的,在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也有了转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了改变,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自己称他为四十不惑,这成为他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孔子做的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便是周游列国。他离开鲁国时想必很是伤心吧,因为在鲁国受到排挤,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可,他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便只能另寻出路,他相信自己总会找到。于是他便出发了,还好身边有很多弟子愿意追随他,而这一走便是十几年的时间。所谓周游,并不是与弟子一起去游山玩水,赏词作画,而是带着政治目的去寻找一个国家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想宣传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希望君主能以仁政治国,而不是靠武力与战争,但是在那个时期,各个国家想的都是能拥有更多的土地,想着用战争的手段获取更多的利益,更不要说以礼对待,感化他人了,所以他的主张并不被采纳,他的思想被认为是错的。在孔子走遍的所有国家中,几乎没有成功的,这十几年中,都在嘲笑与奚落中度过,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撑下来了,只为了点亮世人心中儒学的火苗,后来他也成功了,即使是星星之火最后确实永不熄灭的光。 即使周游列国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孔子在这十四年中也是很有收获的。他和他的弟子广泛了解了各个阶级的人民,对当时各个地区的历史条件,背景,民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受了很多新人,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在教育弟子同时也更加完善了他自己的思想。他得以传播自己的仁德思想,实行善举,也积累了自己的名声,使自己名声远扬。周游列国并没有白白浪费了十几年,也不是无用之举,至少对后来孔子思想的形成埋下铺垫。在战乱时期仍能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创造发扬自己的思想学说,在世人心中上升到神的高度,让我们无比钦佩。 孔子患病无法医治死后,他的学生将他的言论整理好就有了现在的《论语》,除了这本书之外,还有很多的著作影响着世人,有着很深远的作用。他的道德和教育思想更是成为后来的模范,他的儒家学说也对后来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贯穿作用。他是如何做到的,或许读完这篇就能懂得。 |
|